6月10日,中科院院士、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舉辦了名為《用身體觀察真氣和氣脈》講座,并展示了關于真氣的實驗效果,認為“真氣”是“大量神經元的涌現現象”。 一時間,朱清時所宣揚的是科學還是偽科學,院士專家在公共場合宣揚這類內容是否適宜等話題,在科學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激烈的討論。 用現代科學解釋傳統文化? 對于朱清時有關“真氣”的報告,質疑聲從未消失,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有人認為朱清時的“驚人之語模糊了科學邊界”,更有人指出朱清時對“真氣”的闡釋說明他“脫離了科學界,進入了玄學界”。 當談到許多人認為朱清時有關“真氣”的報告是“偽科學”時,朱清時如此回應,“中醫經絡包括真氣,是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要的部分,知道它們的精華我們才能能有真正的文化自信。中國科學家應該做一些振興中華傳統文化的事情。”他告訴記者,“錯”或“不錯”是學術問題,應該從學術層面討論,他樂于看到認真的學術批評,而不是一談真氣和經絡就......閱讀全文
中國大學排行榜被報潛規則,傳成都理工大學以贊助費換取排名上升,排行榜公信力再遭質疑,究竟該如何保證排行的公正性?國外大學排行榜種類繁多、指標復雜、標準不同,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示?我們需要的又是什么樣的排行榜?《新聞1+1》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歡迎收看《新聞1+1》。 什么是
申泮文近照 歲月不饒人。人們已經有些日子未在南開園見到那個騎著自行車“上坡不下車,下坡不剎車”的硬朗身影了。 申泮文,98歲的中科院院士,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住在天津醫科大學附屬總醫院的他,比年前清瘦了許多,聽力也大不如前,倒是下巴上新添了一撮“山羊胡”——老人家居然從去年開始蓄須了。病房里的
35歲的劉剛又一次和職稱晉升擦肩而過。一氣之下,他選擇了辭職。 碩士一畢業,他就進入北京市一家數得著的教育研究機構工作。可8年間,他以優異成績攻下了博士學位,發表了不少高質量論文,甚至還有了譯著,職稱卻紋絲不動——助理研究員。起初他也很疑惑,直到這一次,領導無意間的一句“要選自己人”讓他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