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從這所距離科學最近的學府走進社會,不要追求權力的絕對掌控,不應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你們要擁有的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在今天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年學位授予儀式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稱國科大)校長丁仲禮院士用這樣的話來寄語畢業生。 國科大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高校,其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也是新中國第一所研究生院,于2012年6月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目前該校在學本科生有1058名,在學研究生4.54萬名,其中博士生占51%,約占全國博士生7%。今天,該校共授予研究生學位10479人,其中授予5134名學生博士學位,授予5345名學生碩士學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天的學位授予儀式上,國科大披露了該校畢業生的集體“科研成績”,以及往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這種做法在近段時間頻頻舉行的高校“學位授予儀式”或“畢業典禮”中十分罕見。 根據國科大的不完全統計,該校今年授予學位的學生中,有超過一半即......閱讀全文
“大家從這所距離科學最近的學府走進社會,不要追求權力的絕對掌控,不應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你們要擁有的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在今天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大學2017年學位授予儀式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稱國科大)校長丁仲禮院士用這樣的話來寄語畢業生。 國科大是一所以研究生教育為主
黃璞 2014年,作為第九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獲得者,他站在了人民大會堂的領獎臺。 5年前,他被保送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攻讀研究生。 5年來,他多次獲獎:2012年,獲得中科大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光華獎學金;2013年,獲得中科大國家實驗室研究生學術論壇報告一等獎、求是獎學金、國家獎學
2017年9月10日,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2017級新生開學典禮上,于劭煒舉著標有“人工智能技術學院”的牌子站在隊伍的最前方,來自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的他是人工智能技術學院的第一批新生之一,他對這個新成立的學院滿懷期待的說:“有國科大這么實力雄厚的科研平臺,在可預見的未來,學
? ? ? ? ? 攝影:楊天鵬 ? 2018年7月2日,熱氣騰騰的上午10點。北京玉泉路,一座有60多年歷史的樸素的小禮堂。 ? 劉海峰和妻子坐在人群中,注視著身披黑色學士袍的女兒劉鈺。她正和其他289名同學一起,依次上臺,喜悅地捧得學位證書,并接受導師
“沒有延期畢業的碩士,沒有按期畢業的博士。”一直以來,坊間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如今,不僅博士生畢業困難逐漸常態化,“研究生分流”更是出現在官方文件中。今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研究生培養管理的通知》指出,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落實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題:搞科研離不開“笨功夫” “慧眼”遨游太空、C919飛天、海水稻測產、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海翼”號深海滑翔……過去的一年中,中國科技發展佳績頻出,許多科研人員在基礎研究領域的艱苦付出和堅守讓人肅然起敬。事實證明,搞好科研、做好學問需下“笨功夫”。 時代日新月異
“大家從這所距離科學最近的學府走進社會,不要追求權力的絕對掌控,不應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你們要擁有的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今天(7月5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院士在國科大2017年學位授予儀式上對畢業生代表們表示,希望他們“以文化自信為人,以謙卑包容處世,以科學務實工
國科大2016年度學位授予儀式 今天上午,中國科學院大學舉行2016年學位授予儀式。在這個中國最大規模的研究生學位授予儀式上,共有10288名同學分別獲得博士和碩士學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院士在致辭中希望畢業生們今后能不斷完善自己的價值觀,“一個內心深處有正確價值體系的
30多年前,中國首批博士優中選優,兩彈元勛坐鎮答辯委員會,是作為社會標桿的一群。30多年后,博士生們在校園里愁眉苦臉,憂心文章,成為常常被調侃的一群。不管是社會看法,還是博士生們自己,面對這18位踏遍青山人未老的“大師兄”,總有那么點不自信。 “你覺得現在的博士生和你們當年有什么不同么?
游擊戰帽子戰審批戰:科研人員還坐得住嗎? 我國正快馬加鞭建設創新型國家。2016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11%,超過歐盟15個初創國家的平均水平2.08%。然而,與經費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科研領域尚存一系列久治不愈的怪現象。 游擊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冷門前沿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