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22日以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已先后公布了16個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目指南,其中與生物醫學相關的共7個。具體如下: 備注:血管穩態與重構的調控機制重大研究計劃擬資助總直接費用并未在指南中直接標出,是根據信息計算所得 何為“重大研究計劃”? 據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于2001年開始試點實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該計劃是針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科學前沿兩類核心基礎科學問題,結合我國具有基礎和優勢的領域進行重點部署,凝聚優勢力量,形成具有相對統一目標或方向的項目群,并加強關鍵科學問題的深入研究和集成,以實現若干重點領域和重要方向的跨越發展。 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分為“培育項目”、“重點支持項目”和“集成項目”3類。“培育項目”的資助期限一般為3年,“重點支持項目”的資助期限一般為4年,“集成項目”的資助期限由各重大研究計劃指導專家組根據實際需要確定。 16個“重大研究計劃”2017年度項......閱讀全文
2019年2月26日,國家衛健委在官網上正式發布了《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意見稿中明確: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研究實行分級管理。中低風險生物醫學新技術的臨床研究由省級衛生主管部門管理,高風險生物醫學新技術的臨床研究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管理。 生物醫學新技術風險等級目錄由國
生物醫學大數據廣泛涉及人類健康相關的各個領域:臨床醫療、公共衛生、醫藥研發、醫療市場與費用、個體行為與情緒、人類遺傳學與組學、社會人口學、環境、健康網絡與媒體數據。 大數據(big data)是指由于容量太大和過于復雜,無法在一定時間內用常規軟件對其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存儲、檢索、共享、傳輸和
4月21日,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的2017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大會暨創新醫療峰會在北京召開。大會旨在彰顯中國生物醫學工程的學術水平,構建生物醫學工程各學科交融的學術交流平臺,進一步實化國際合作,促進以健康為本的中國生物醫學工程行業創新發展之路。中國科協、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技部、
2017年4月21日,2017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大會暨創新醫療峰會在北京會議中心開幕。本次大會由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邀請了著名的國內外學者做主旨演講,學會各專業分會和委員會踴躍參與。大會旨在彰顯中國生物醫學工程的學術水平,構建生物醫學工程各學科交融的學術交流平臺,進一步實化
序號分組名稱專家姓名職稱所在單位20029先進制造-澳大利亞潘存鴻(研究員級、教授級)高工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20129先進制造-澳大利亞吳澎(研究員級、教授級)高工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20230醫療技術與醫藥-澳大利亞葉京英教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20330醫療技術與醫藥-澳大利亞王榮福教授北京
朱健康中國科學院生化,遺傳和分子生物學王曉東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生化,遺傳和分子生物學施一公西湖大學生化,遺傳和分子生物學韓家淮廈門大學生化,遺傳和分子生物學Melitta Schachner汕頭大學生化,遺傳和分子生物學曹雪濤南開大學生化,遺傳和分子生物學鄧興旺北京大學生化,遺傳和分子
貴州貴安超級計算中心正式啟用 在日前舉行的“學政策用政策提能力促發展”貴陽·貴安創新創業及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上,宣布貴安超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同時就中國科學院和貴安新區關于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合作研究成果進入轉化階段進行部署。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貴安新區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由貴州省科技廳
一顆進口的口腔種植牙要賣6000元,一個進口冠狀動脈支架2萬元,一個進口人工關節要4萬元,進口一臺高端核磁共振儀則要花費兩三千萬元。 “過去有人開玩笑說,某些進口生物醫用材料的利潤比毒品還高,這當然是一個比喻,但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生物醫學工程領域迫切需要發展的現實。”日前,中國生物醫
由中國聲學學會生物醫學超聲工程分會與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醫學超聲分會和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聯合主辦,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復旦大學超聲醫學工程研究所承辦的“2010年全國超聲醫學和醫學超聲論壇”已于10月15日至17日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召開。本次論壇
健康信息學在國際上受到廣泛重視,美國國家工程院將其列為21世紀最具挑戰的14個重大科學領域之一。 12月初,中國科學院健康信息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元亭于美國皮斯卡塔,獲得由電氣與電子工程師標準協會(IEEE-SA)頒發的新興技術獎,該獎肯定了其作為IEEE 1708 標準工作組主席在推動可穿戴
近年來,廈門檢驗檢疫局持續加大口岸查驗力度,著力提高口岸醫學媒介生物截獲率和檢出率,在入境交通工具和集裝箱中檢出鼠類、蠅類、蚊類、蜚蠊等大量醫學媒介生物。該局所檢出的媒介生物數量,已經連續六年居全國口岸前列(有四年居首位)。其中,最多一次從來自美國的3個集裝箱中截獲蠅類360萬只,為海
5月26日至31日,被譽為醫學物理與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奧林匹克”的2012年世界醫學物理與生物醫學工程大會(The 2012 World Congress on Medical Phys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中國科院深
人類基因組計劃已經取得成功。不過,生命的奧秘并沒有就此解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德培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專訪時指出:“讀懂基因組,將是后基因組時代生命科學領域面臨的最具挑戰性的難題之一。”而系統生物醫學應用系統生物學的方法研究醫學,則有助于解析基因參與的表達調控網絡、系統闡述所有基因的
——規范指導醫學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的規劃、設計、新改擴建、驗收等工作,為疫情防控的生物安全保障提供技術支撐 為積極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工作,規范醫學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的建設,促進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學指導,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批準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合格評定國家
關于印發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指導醫學科技工作發展,科學技術部、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育部、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
醫學家和工程師,這兩種看似差別很大的職業,正在融合和交叉的道路上越來越近。12月5—6日,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5年學術大會召開,我國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齊聚北京,全面展示了這個領域的新成果和新進展。在這次會議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
醫學家和工程師,這兩種看似差別很大的職業,正在融合和交叉的道路上越來越近。12月5—6日,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5年學術大會召開,我國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齊聚北京,全面展示了這個領域的新成果和新進展。在這次會議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
醫學家和工程師,這兩種看似差別很大的職業,正在融合和交叉的道路上越來越近。12月5—6日,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5年學術大會召開,我國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齊聚北京,全面展示了這個領域的新成果和新進展。在這次會議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
排序學者姓名單位名稱學術領域86管敏鑫浙江大學生化,遺傳和分子生物學87周雪平浙江大學生化,遺傳和分子生物學88劉玉樂清華大學生化,遺傳和分子生物學89俞立清華大學生化,遺傳和分子生物學90柴繼杰清華大學生化,遺傳和分子生物學91蔣華良中國科學院生化,遺傳和分子生物學92饒子和 清華大學生
“面向人類健康大數據,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其理解為需要大規模存儲和處理的數據。大數據的概念有別于統計抽樣,它不是根據小規模抽樣調查來推測被觀察對象的全貌,而是試圖用對該對象的所有測量數據來刻畫對象。因此,大數據應該泛指能全面刻畫客觀對象的所有數據的集合。”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圖靈達爾文實驗室主
5月26日,“2012年世界醫學物理與生物醫學工程大會”(The 2012 World Congress on Medical Physics and Biomedical Engineering)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次大會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6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會由國際醫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代碼》于2020年10月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審批已正式印發后實施。申請代碼按照“符合知識體系邏輯結構、促進知識與應用融通”總要求,堅持特征優先、粗細適宜、動態優化、服務管理的基本原則,調整一級和二級代碼,取消三級代碼,進一步規范申請代碼名稱,做到科學準確、簡明規范、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答記者問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將戰略性
看病貴、看病難是13億中國人最苦惱的問題。這一難題能否通過科技、管理創新得到解決? 8月15日,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以這方面的前瞻性布局又一次走在全國前列。當天,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學共同支持建設的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宣布成立。 該研究所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黨中央、國務院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對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發展做出的方向性重大戰略部署。去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了2020年將戰略性新興產業
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醫療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物醫學領域產生了大量數據。生物醫學大數據蘊含了極其豐富的信息和知識,是關乎國家持續發展、國人生存健康的重要戰略資源。生物醫學大數據涉及與人類健康相關的各個領域,具有明顯的多維、海量以及多源異構的特點,對生物醫學大數據的分析與應用已成為當
一、生物醫用材料概述 生物醫用材料(BiomedicalMaterials),又稱生物材料(Biomaterials),是用于診斷、治療、修復或替換人體組織或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一類高技術新材料,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或是它們的復合。生物醫用材料不是藥物,其作用不必通過藥理學、免疫學
日前,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湖南省科技廳和湖南大學共同主辦的“2008年第三屆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分析與納米技術國際會議”(ISBBN 2008)在湖南大學舉行。美國科學院院士理查德·N·杰爾、穆斯塔法·艾爾-賽義德,中國科學院院士汪爾康、張玉奎、俞汝勤、姚守拙,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董紹俊,以及楊士成、
2007年9月30日上午,我校在閔行校區隆重舉行上海系統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大樓奠基典禮。衛生部部長、中科院院士陳竺出席并致辭,上海市教委主任沈曉明等領導出席典禮,校黨委書記馬德秀,校長張杰,黨委副書記趙佩琪,副校長朱正綱、林忠欽等參加活動。副校長張世民主持奠基典禮。 陳竺代表衛生部對大樓奠基
2007年9月30日上午,上海交大在閔行校區隆重舉行上海系統生物醫學研究中心大樓奠基典禮。衛生部部長、中科院院士陳竺出席并致辭,上海市教委主任沈曉明等領導出席典禮,校黨委書記馬德秀,校長張杰,黨委副書記趙佩琪,副校長朱正綱、林忠欽等參加活動。副校長張世民主持奠基典禮。 陳竺代表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