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院院士加盟北林大高精尖創新團隊
日前,美國科學院院士狄克遜教授欣然受聘,出任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他和一批國際學者的加盟,為我國森林生物學、林學等領域高素質人才培養起到推動作用。 今年64歲的狄克遜,1982年在倫敦大學獲終身教授,2007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美國植物生物學學會主席。2010年至今,他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是國際動植物和微生物領域論文被引用最多的10名科學家之一。 據了解,該高精尖創新中心主要圍繞國家在現代林業發展等方面的重大關鍵技術需求,力爭在森林生物學和林木遺傳育種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閱讀全文
美國科學院院士加盟北林大高精尖創新團隊
日前,美國科學院院士狄克遜教授欣然受聘,出任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他和一批國際學者的加盟,為我國森林生物學、林學等領域高素質人才培養起到推動作用。 今年64歲的狄克遜,1982年在倫敦大學獲終身教授,2007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美國植物生物學學會
聯合清華、北大,集成電路高精尖創新中心成立
據清華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消息,2月19日,集成電路高精尖創新中心在北京成立。該中心由北京市教委批準成立,依托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共同設立,聯合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重點單位開展深度合作,是北京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建設集成電路科技創新高地的重要舉措。2015年,北京市教委啟動“北京高等學校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當選非洲科學院院士
非洲科學院(African Acacdemy of Sciences)常務副院長Nelson Torto 于2017年12月21日宣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成功當選非洲科學院院士。 非洲科學院致力于促進非洲科學與技術的高水平推進和可持續發展,是非洲最高的學術機構,其對院士資格的審查和
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揭牌
列入中泰科技部合作聯委會框架的中國科學院曼谷創新合作中心12月8日在泰國曼谷揭牌,這是中科院在海外設立的首個以促進國內外聯動創新和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為目的的機構。泰國總理巴育特別代表、科技部長素威,中科院副院長張杰,中國駐泰國大使呂健,泰國立法議會科技委員會主席查理等政要,以及來自中泰政府部門
院士建議組建相關前沿領域卓越創新中心
第四紀與全球變化科學戰略研討會日前在西安舉行。傅伯杰、吳立新、安芷生等多位院士專家參會,并建議組建“中國科學院第四紀科學與全球變化卓越創新中心”。 據了解,第四紀科學是當今地球科學中最活躍的一個分支,涉及多學科交叉和多圈層相互作用,與全球變化相融合的第四紀科學是國際地球科學的前沿領域。
張杰院士:努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習近平同志不久前在上海視察時,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高效集聚創新要素。當前,我國在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過程中面臨提升人的素質和能力、提高資本驅動創新
中國科學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創新中心成立
1月22日,中國科學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創新中心在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中科院副院長詹文龍為中心揭牌,并帶領調研組就中心建設情況進行調研、座談和現場辦公。 我國在粒子物理領域研究具有堅實基礎,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創新中心將以我國現有研究設施為基礎,通過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基于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等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景中漫談思考與創新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工程院、科學技術部等主辦,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省直機關青年聯合會、四川省水利廳等承辦的“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在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舉辦了專題報告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景中受邀作報告,漫談思考與創新。 “創新靠思考,而思考是自己與自己的對
中國科學院院士安立佳解讀習近平科技創新思想
深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在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中尋求新突破,在振興老工業基地中積聚新動能,在提高社會治理能力中取得新進展,不斷朝著振興發展的目標邁進。 ——《在吉林調研時的講話》(2015年7月16日~18日),《人民日報》2015年7月19日 學習札記 東北振興要適應中國的
特邀主旨報告人:謝曉亮
謝曉亮 謝曉亮,生物物理化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62年生于北京,1984年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199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獲博士學位,在芝加哥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到美國太平洋西北實驗室工作。1998年被哈佛大學聘為
逐夢“高精尖”-一座創新之城的不二抉擇
在懷柔科學城,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驗證裝置工程通過國家驗收;在中關村科學城所在的海淀區,平均每天誕生50家科技企業…… 產業是實體經濟基礎,創新發展是唯一出路。連日來,記者在北京調研發現,加速聚集高端創新要素,大力發展高精尖產業,已成為北京這座千年古都、創新之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
白春禮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6月26日,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理事會宣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長Sierd Cloetingh特向白春禮致信祝賀。 歐洲科學院成立于1988年,總部設在英國倫敦,是由歐洲多國科學部長共同倡導創立,由英國皇家學會等多個代表歐洲國家最
9名院士專家獲頒非洲科學院院士證書
1月13日,非洲科學院中國中心揭牌暨新當選院士頒證儀式在北京舉行。非洲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菲利克斯·達帕雷·達科拉為曹進德、吳孔明、康樂、張福鎖、申建波、李風亭、楊煥明、王天宇、金雙根共9位中國院士、專家頒發了院士證書,他們自2020年以來當選非洲科學院院士。 據介紹,非洲科學院
核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成立-20位院士成智囊
近日,華中師范大學與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聯合成立核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20位院士成為該中心智囊。 據了解,該中心以兩校一所為核心,還將協同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山東大學等單位,整合分散的研究力量,在核物質科學領域展開攻關。包括沈文慶、王克明、
訪俄科學院通訊院士:俄羅斯怎樣選院士
6月11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提出了如何完善院士制度問題。俄羅斯是如何選舉院士?遵循怎樣的標準?如何保障公平合理?俄院士和通訊院士的待遇如何? 6月15日下午,帶著以上問題,記者采訪了多年的老朋友、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俄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諾索夫博士
白春禮當選印度科學院榮譽院士
近日,印度科學院公布了2009年新當選的印度科學院榮譽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院士被推選為該院外籍榮譽院士。印度科學院院長D. Balasubramanian親自向白春禮致信祝賀。 印度科學院成立于1934年,目前共有800多名院士和約50名榮譽院士。該院致力于通過舉辦大型論壇
合肥科學院智能所與思云科技合作建設技術創新中心
9月29日下午,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與安徽省思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思云科技)簽訂合作協議,支持思云科技建設中科思云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智能所黨委書記吳麗芳、思云科技董事長吳明為技術創新中心揭牌。智能所副所長宋全軍主持會議。? 智能所黨委書記吳麗芳、思云科技董事長吳明分別致辭。吳麗芳期待研究所
清北發力、院士領銜!-重量級新平臺,來了!
據“北大微電子”消息,2月19日上午,集成電路高精尖創新中心在京揭牌成立。該中心由北京市政府批準、北京市教委立項成立,依托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建設,聯合北京市集成電路產業重點單位開展深度合作,將兩校高水平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推進到北京集成電路產業一線,對于加速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融合,支撐北
中國疾預控中心主任高福當選2020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方網站透露,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于近日當選為2020年德國國家科學院(The Deutsche 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 Leopoldina; The Germ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
創新中心“創”什么?
5月中旬,連續兩天兩條科技新聞引人關注: 百度公司稱已在人工智能基準測試中取得全球最好的結果,他們的秘密武器超級計算機Minwa,將構建一個能夠每秒進行7千萬億次計算的系統,成為全球性能最強大的10臺超級計算機之一。 中國北斗產業化領軍企業北斗星通發布全球首款全系統多核高精度導航定位芯片,率
中國科學院陸婉珍院士鼓勵國產儀器廠家應不斷創新
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陸婉珍女士 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陸婉珍女士在講話中,對青島盛瀚的最新產品CIC-160新型離子色譜儀以及新推出的“3&5”質保政策表示充分肯定,并希望青島盛瀚的成果也能夠刺激各行各業的、更多新的科學儀器的發展,希望青
首批20個“高精尖”產業項目簽約落戶北京城市副中心
1月30日從北京市通州區政府了解到,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后,首批20個“高精尖”產業項目近日正式落戶通州,預計5年內總產值將達到3000億元。 “高精尖”產業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的重要支點。北京城市副中心將聚焦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三大主導功能,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圍繞總
烏海市食藥檢驗檢測中心多臺高精尖儀器投入使用
近日,利用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項目資金購買的5臺(套)先進儀器在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安裝完成,并投入使用。 這些儀器價值約500萬元,包括氣相色譜串聯質譜儀、帶有衍生裝置的高效液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原子吸收儀等具備國內領先水平的尖端儀器,能夠有效檢驗食品藥品中重金屬、黃曲霉毒
黃維院士獲頒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稱號
莫斯科時間7月26日上午,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證書頒發儀式在莫斯科舉行。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院士受邀參加并獲頒證書,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代理院長阿爾多申(Sergey M. Aldoshin)院士,莫斯科國立大學化學學院院長、俄羅斯科學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部主任盧寧(Valery V. Lu
張彌曼院士當選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彌曼,新近當選為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張彌曼院士系浙江嵊縣(今嵊州)人,我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和系統動物學家。她于1960年畢業于前蘇聯莫斯科大學地質系,并先后于1965年至1966年及1980年至1982年在瑞典國家自然歷
國際歐亞科學院召開中國院士大會
國際歐亞科學院中國科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國科學中心)第21次院士大會在京舉行。中國科學中心主席蔣正華在會上指出,中國正逐漸躋身于創新國家行列。科研投入增加,科技對經濟社會貢獻率大幅提升,國內產業對外來技術依賴度逐步降低,專利申請與授予數量連續6年居世界首位,對外交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
譚鐵牛當選巴西科學院通訊院士
巴西科學院近日在里約熱內盧舉行100周年慶典活動,期間公布了2015年度巴西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院士、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譚鐵牛當選為巴西科學院通訊院士,這是繼2014年中科院院長、中科院院士白春禮和中科院院士袁亞湘當選該院通訊院士之后,我國又一科學家獲得
孫博華當選南非科學院院士
南非開普半島科技大學教授、校務委員博士,因在應用力學、智能結構和微機電陀螺芯片等研究領域的突出成就,在2010年舉行的南非科學院院士遴選中獲得院士稱號,并于同年入選為南非皇家學會會員。南非科學院()匯聚了南非各科學領域最杰出的專家和學者,現有院士338人。 孫博華1983年畢業
南郵全職引進歐洲科學院院士
1月25日,歐洲科學院院士、IEEE會士希克梅特·薩利教授受聘儀式在南京郵電大學舉行。希克梅特·薩利教授作為高層次人才被南京郵電大學全職引進,將在該校從事研究工作,帶領團隊將無線通信技術更廣泛地應用于物聯網與人工智能領域,面向市場開發相關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 據了解,希克梅特·薩利是國際通信
美國科學院院士沈志勛:建國家實驗室對創新有多重要?
對實驗室而言,大科學裝置很重要,但實驗室不能僅僅有裝置的建設,只有科學家和科學問題的有機結合才能出成果。科學是人做出來的,機器只是個手段。 “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必須加快探索產學研體制機制改革。”圍繞這一主題,由上海市市長楊雄率領的上海市政府代表團于當地時間8月底訪問美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