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韓國基礎科學研究院(IBS)與中國安徽省立醫院的聯合研究團隊對靈長類動物進行氧化鐵納米粒子MRI造影劑的臨床前試驗取得成功。相關研究結果已于7月31日刊登在《自然》雜志網站上。 MRI是收集磁共振現象所產生的信號而重建圖像的成像技術,可精密檢查全身各系統的疾病。目前,MRI檢查使用的造影劑主要是釓制劑,因此被稱為“釓造影劑”。由于釓造影劑在體內停留時間短,很難長時間進行高分辨率的影像拍攝,并可能產生副作用。醫學界普遍認為,此次韓中研究團隊研發的氧化鐵納米粒子MRI造影劑能彌補上述缺點。 研究團隊負責人表示,新方法能提高MRI造影效果,特別是在腦灌注顯像時能更準確判斷大腦的血流情況。......閱讀全文
摘 要:隨著生物分子光學標記技術的不斷進步,光學技術在揭示生命活動基本規律的研究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為醫學診斷與治療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手段。本報告首先簡要介紹光學技術在生物醫學應用中的發展概況,然后從基因表達及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方面,討論生物分子光學技術的特點與優勢,闡明基于分
摘 要:隨著生物分子光學標記技術的不斷進步,光學技術在揭示生命活動基本規律的研究中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為醫學診斷與治療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手段。本報告首先簡要介紹光學技術在生物醫學應用中的發展概況,然后從基因表達及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方面,討論生物分子光學技術的特點與優勢,闡明基于分
2014年度諾貝爾化學獎頒布后,高分辨率成像技術也變得備受關注。高分辨率成像技術的出現突破了傳統光學分辨率的極限,帶來了一場變革。各種顯微成像技術,比如熒光、探針、quantum dot技術、共聚焦顯微鏡技術、透射電子顯微鏡技術等在疾病診斷以及生物研究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2015高分辨率成像
在過去的幾年里,各種造影劑包括無機造影劑和有機造影劑都在生物醫學中被廣泛應用。而隨著生物醫學的進一步發展,PA造影劑的應用也將會更加廣泛。 目前,對PA造影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對現有的PA成像材料進行化學改性或與其他功能化材料相結合形成新的多功能系統,其次是開發其他新型高效的PA
光聲成像與近紅外光學成像的完美結合 1.光聲成像結合近紅外光學,兩種成像模式的融合:近紅外超聲成像技術的原理:當近紅外脈沖激光照射到生物組織上,生物組織吸收光能量而產生熱膨脹,在脈沖間隙釋放能量發生收縮。伴隨著熱脹冷縮的過程會產生高頻超聲波,吸收光能量的多少決定了產生的超聲波的強度。因為不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科技部發布《“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加速醫療器械產業整體向創新驅動發展的轉型,完善醫療器械研發創新鏈條;突破一批前沿、共性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開發一批進口依賴度高、臨床需求迫切的高端、主流醫療器械和適宜基層的智能化、移動化、網絡化產品,推出一批基于國產
關鍵字:Nexus 128,小動物光聲成像系統,臨床應用,心血管、藥物代謝、疾病早期診斷、基因表達研究、干細胞及免疫、腫瘤生物學,腦神經生物學 光聲成像開始逐步應用到臨床患者的身上,這項技術將對臨床醫學成像,如從早期腫瘤檢測到神經學和無標記組織學研究都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在今年夏初召開的2
光聲成像開始逐步應用到臨床患者的身上,這項技術將對臨床醫學成像,如從早期腫瘤檢測到神經學和無標記組織學研究都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在今年夏初召開的2012國際光學和光子學會(SPIE)歐洲光子學會議上,來自華盛頓大學(St. Louis)的光聲成像先驅科學家汪立宏在大會主題發言中傳遞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總體部署,為加速推進醫療器械科技產業發展,科技部特制定《“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規劃》。以下為規劃原文: “十三五”醫療器械科技創新專項
1、背景和原理1999年,美國哈佛大學Weissleder等人提出了分子影像學(molecular imaging)的概念——應用影像學方法,對活體狀態下的生物過程進行細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傳統成像大多依賴于肉眼可見的身體、生理和代謝過程在疾病狀態下的變化,而不是了解疾病的特異性分子事件。
成像新策略的出現改進探針親和性的多種途徑探針同靶點的緊密和特異性結合通常是成像成功的關鍵。因為許多成像靶點都位于細胞表面之外,所以多途徑原則可以用來改善探針的結合親和性。最近有兩篇文獻報道了用于異種移植腫瘤αvβ3 整合素(integrin)體內成像的RGD(Arg-Gly-Asp )寡肽的
北京時間5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利用一種新型激光成像技術,科學家可實時查看小型動物的體內狀況。該技術以光線和超聲波為基礎,分辨率足以使科學家看清動物器官、流動的血液、擴散的黑色素瘤細胞、以及高效運作神經網絡等。這樣一來,研究人員便可監測藥物在動物體內擴散的過程,了解不同器官對藥物的反應。
目前,超聲診斷憑借其無損傷、實時、適用性廣等特點,已占據主流醫學影像設備市場并成為臨床應用領域無法取代的醫療方式。隨著近年來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和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醫療市場對超聲設備的質量與創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中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加重、重大疾病發病率攀升,導致市場對醫療影像設備的需求不
體內熒光成像技術利用一架靈敏的照相機,檢測活的整體小動物熒光團的熒光發射,從而獲得清晰的圖像。為了克服活組織的光子衰減,通常優先選取近紅外區(NIR)的長波發射熒光團,包括廣泛應用的小分子靛炭菁染料。NIR探針的數目最近隨著有機、無機和生物熒光納米顆粒的采用而不斷增加。在體內熒光成像領域,成像策略和
隨著人類對癌癥病理機制的深入了解以及醫療技術、設備的不斷完善,預防和早期診斷將是降低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其中,磁共振成像(MRI)技術已成為當今臨床診斷中最有力的檢測手段之一,特別是用于腫瘤的較早期診斷,可使治療成功率有顯著提高。然而,盡管MRI的空間分辨率很高,但是單純使用MRI成像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王懷雨與深圳大學教授張晗合作,成功制備出基于黑磷的光聲成像造影劑,用于實現高效安全的腫瘤光聲成像診斷。相關論文TiL4-CoordinatedBlack Phosphorus Quantum Dots as an Efficient Contras
膝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退行性關節疾病,隨著年齡的增大,發病率明顯升高,每10例男性中就有1例患病,而60歲以上的女性中幾乎有一半患病。膝骨關節炎是造成殘疾的主要原因,給家庭、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膝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包括年齡增長,肥胖,遺傳因素,營養,參與體力勞動、密集型工作或運動,以
系統簡介 光聲技術的原理:當一束光照射到生物組織上,生物組織吸收光能量而產生熱膨脹,伴隨著熱膨脹會產生超聲波,吸收光能量的多少決定了產生的超聲波的強度。于是不同的組織就會產生不同強度的超聲波,可以用來區分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光聲成像技術檢測的是超聲
1. 腫瘤免疫治療 腫瘤免疫治療是指通過免疫系統的被動或主動免疫來控制和殺滅腫瘤的一種治療方法。與傳統醫療手段在物理和化學層面上殺滅腫瘤細胞不同,腫瘤免疫療法通過增強機體免疫系統功能來控制和殺滅腫瘤,具有不良反應小、特異性強等優點。根據治療原理的不同,免疫療法主要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刺激、腫瘤疫
1. 腫瘤免疫治療 腫瘤免疫治療是指通過免疫系統的被動或主動免疫來控制和殺滅腫瘤的一種治療方法。與傳統醫療手段在物理和化學層面上殺滅腫瘤細胞不同,腫瘤免疫療法通過增強機體免疫系統功能來控制和殺滅腫瘤,具有不良反應小、特異性強等優點。根據治療原理的不同,免疫療法主要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刺激、腫瘤疫
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田捷團隊的副研究員杜洋聯合德國慕尼黑大學光聲成像創始人Vasilis Ntziachristos團隊及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丁保全團隊,采用新興的光聲成像技術和光熱治療手段在乳腺腫瘤的診療一體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建成大型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該系統是亞太地區第一臺磁體強度為9.4T、磁體口徑為400mm的大型哺乳動物高場磁共振成像系統,各項技術指標都達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該系統的一系列相關設備,包括譜儀、梯度水冷機組、射頻功放、梯度功放、操作系統軟件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建成大型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該系統是亞太地區第一臺磁體強度為9.4T、磁體口徑為 400mm的大型哺乳動物高場磁共振成像系統,各項技術指標都達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該系統的一系列相關設備,包括譜儀、梯度水冷機組、射頻功放、梯度功放、操作系統軟件
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和強磁場科學中心共同合作,在世界上首次利用造影劑加磁共振成像技術實現水稻全根系無損檢測,為植物根系全生長周期研究提供了一種重要的新方法。 根系在植物生長發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根系生長在不透明的土壤中,缺乏快速、準確、無損的原位觀測方法,影響了對植物根系的深入研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喻學鋒、王懷雨與深圳大學教授張晗合作,成功制備出基于黑磷的光聲成像造影劑,用于實現高效安全的腫瘤光聲成像診斷。相關論文TiL4-CoordinatedBlack Phosphorus Quantum Dots as an Efficient Contras
基于磁共振技術的果蔬蘋果品質評價技術解決方案【品牌】紐邁分析【型號】NMI20【儀器簡介】基于磁共振技術的果蔬蘋果品質評價技術解決方案產品簡介:NMI20核磁共振成像分析儀是紐邁公司重點推出的經典儀器,在食品、農業科研應用領域有廣泛的用途。NMI20磁共振設備集分析和成像功能于一體,采用一體式的外形
2008年5月,由中科院合肥物質院強磁場科學中心承擔的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項目啟動;2011年7月,試驗磁體通電測試成功;2016年11月,混合磁體大口徑外超導磁體研制成功;2017年2月,專家組對混合磁體工藝測試完成驗收;2017年9月27日,“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通過國家驗收,驗收專家組給予
表1 主要成像技術及應用場合(Nature Reviews 2002)成像方法 主要應用場合磁共振成像(MRI) 高對比度,用于表型、生理成像和細胞跟蹤的最好的全方位成像系統。計算機層析成像(CT) 肺和骨癌成像超聲成像 血管和介入成像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PET 分子代謝,如葡萄糖,胸腺嘧啶核苷等的成
2-4超聲成像此外,超聲分子影像學是近幾年超聲醫學在分子影像學方面的研究熱點。它是利用超聲微泡造影劑介導來發現疾病早期在細胞和分子水平的變化,有利于人們更早、更準確地診斷疾病。通過此種方式也可以在患病早期進行基因治療、藥物治療等,以期在根本上治愈疾病。2-5CT成像CT成像是利用組織的密度不同造成對
可見光成像的主要缺點是二維?平面成像及不能絕對定量,新一代熒光分子斷層成像(fluorescence molecular tomography, FMT)采用特定波長的激發光激發熒光分子產生熒光,通過圖像重建提供目標的深度信息和對目標物進行立體成像,并且可以定量及多通道成像,能夠在毫米量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