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首屆中國材料研究學會材料學科優秀博士論文頒獎典禮上,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甄良教授指導的2016屆博士畢業生李洋撰寫的題為《MoS2、WSe2二維材料及相關異質結的電學與光學性質》博士學位論文成為10篇入選論文之一。 該論文從二維材料與金屬的電接觸行為出發,研究了MoS2納米片功函數隨厚度的對應關系及其層間電荷屏蔽效應,利用化學改性方法調制了少層MoS2的載流子濃度,為調制接觸處勢壘及設計基于電接觸的功能器件提供了依據;通過改變異質結構界面處能帶排列調制異質結構的激子態行為,闡明了其層間弛豫與層間耦合作用機制,為開發新型異質結構光電器件、理解異質結構中新的物理內涵奠定了基礎。......閱讀全文
接觸起電(摩擦起電)發現于古希臘時代,是一個古老和有趣的現象。雖然距今已有2600多年歷史,但是有關接觸起電的原理仍存有很多爭論。其中最重要的是,在起電過程中,電荷轉移是通過電子還是離子的轉移來實現以及為什么產生的電荷可以長時間保留于材料表面。金屬與金屬之間或是金屬與半導體之間的接觸起電,通常認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電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量每兩年便增加一倍,這種趨勢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隨著晶體管越來越小,硅芯片上可容納的元器件數量在不斷增加。但目前看來,硅晶體管正接近它的物理極限。只有開發出全新類型的材料和設備,才能釋放下一代計算機的潛力。單分子厚晶體管芯片或許能用來驅動下一代計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孫軍課題組與國內外合作團隊11月24日在線發表于《自然》的一項研究表明:界面摩擦對二維材料存在獨特的機理,即二維材料由于其超薄的幾何特性和超大的柔性,能夠通過改變自身構型影響接觸界面的釘扎狀態,進而可從界面的“質”而不僅是“量”調控其摩擦性能。該研究結論顛覆了近代摩擦學研究表明并
等電聚焦和二維凝膠電泳實驗 試劑、試劑盒 樣品緩沖液
對于復雜混合物,如全細胞裂解物或富集的亞細胞組分,通過兩步正交的分離 (orthogonalseperation),二維凝膠 (2D 膠)電泳可以很好地分離成幾百個至上千個單個蛋白質。第一次分離基于電荷,即使用變性等電聚焦電泳; 第二次分離基于表觀分子質量,即使用變性十二烷基磺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
2004年首次被制備以來,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因其獨特的電、磁、熱、力學等性質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尤其是石墨烯的奇特摩擦行為引起人們對其內在物理機制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等開展合作研究,在石墨烯二
金屬碳化物HER 氫氣是重要的清潔能源,具有來源廣、能量密度高、無污染等優點。電解水制氫是高效、綠色的制氫途徑,但嚴重依賴貴金屬Pt催化劑,亟需發展經濟、高效的非貴金屬電催化劑。過渡金屬碳化物具有類鉑的電子性質和催化行為,是一種潛在的析氫電催化劑。近年來,相關研究工作通過合理的設計策略,調控并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鄭小宏課題組在二維鐵電隧道結的量子輸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采用DFT+NEGF方法計算了石墨烯/In2Se3范德瓦爾斯異質結構的二維鐵電隧道結的輸運性質,實現了108%的電致電阻比率。相關結果以Giant tunneling electrore
MOFs基于其獨特的孔道結構和豐富的金屬-配位化學可調性質,在分離、催化、能源、器件等諸多領域表現出誘人的前景。2020年2月4日當天,Nature Materials連續發表2篇研究論文,分別介紹了MOFs在工業氣體分離和能源器件中的最新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不久,MOFs已經陸續發
在半導體器件不斷小型化和柔性化的趨勢下,以二硫化鉬(MoS2)等過渡金屬硫屬化合物(TMDC)為代表的二維半導體材料顯示出獨特優勢,具有超薄厚度(單原子層或少原子層)和優異的電學、光學、機械性能及多自由度可調控性,使其在未來更輕、更薄、更快、更靈敏的電子學器件中具有優勢。然而,現階段以器件應用為
1. 微流控芯片的材料剛性材料——單晶硅、無定性硅、玻璃、石英等;剛性有機聚合物材料如環氧、聚脲、聚氨、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彈性材料——二甲基硅氧烷( PDMS) 。2. 微流控分析芯片材料的特點有機聚合物芯片材料的基本要求:①材料應易被加工;②有良好的光學透明性;③在分析條件下材料應是惰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和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共同參與的科研團隊在王中林教授的帶領下,設計和制作出大功率的二維平面摩擦發電機,并成功地展示了其通過收集環境中的機械能來實時驅動常規電子產品的能力。該高性能摩擦發電機開創了自驅動便攜式電子設備的實用化進程,并為在大范圍內收集機械能提供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和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共同參與的科研團隊在王中林教授的帶領下,設計和制作出大功率的二維平面摩擦發電 機,并成功地展示了其通過收集環境中的機械能來實時驅動常規電子產品的能力。該高性能摩擦發電機開創了自驅動便攜式電子設備的實用化進程,并為在大范圍內 收
今年3月,浙江大學利用石墨烯等材料制成世界“最輕材料”。 想在一秒鐘內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嗎?石墨烯調制器的問世或許能讓這個愿望得以實現。 美國華裔科學家張翔教授的研究團隊用石墨烯研制出一款調制器,這個只有頭發絲四百分之一細的光學調制器具備的高速信號傳輸能力,有望將互聯網傳輸速度提高一萬倍。
相對于傳統石墨負極材料(372mAh/g),硅負極材料具有極高的理論比容量(3580mAh/g),是未來高能量密度動力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首選。但硅負極材料在充放電循環過程中存在體積變化(高達3倍以上),造成硅顆粒粉化,從而引發SEI膜反復再生庫倫效率低,電接觸變差極化增大,使實際硅負極材料循環壽
電解水技術是從水中獲取氫能的一種綠色高效的技術,但是四電子轉移的析氧反應(OER)動力學緩慢,由此引發高的析氧過電勢制約了電解水制氫的整體效率。因此,開發高效的析氧催化劑從而促進電解水技術的發展已勢在必行。近年來,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作為一種兼具均相催化與多相催化優點的晶態多孔材料,在催
電解水技術是從水中獲取氫能的一種綠色高效的技術,但是四電子轉移的析氧反應(OER)動力學緩慢,由此引發高的析氧過電勢制約了電解水制氫的整體效率。因此,開發高效的析氧催化劑從而促進電解水技術的發展已勢在必行。近年來,金屬有機框架(MOFs)材料作為一種兼具均相催化與多相催化優點的晶態多孔材料,在催
牛津儀器Cypher VRS視頻級成像原子力顯微鏡 產品技術特點——牛津儀器AR的原子力顯微鏡特點主要有:(1)極低的XY方向開環和閉環噪音(8pm和60pm)讓Cypher成為不管是溶液中還是空氣中最容易實現原子級高分辨率成像的原子力顯微鏡;(2)SportON全自動的操作和GetStart智能
SL150系列為入門級光學接觸角儀,具有非常高的性價比,可用于測試接觸角儀以及界面張力值,是美國科諾長期經驗總結的基礎上研制的基于標準影像分析法原理的界面化學測試系統。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可為客戶提供多達幾萬種不同的組合形式,是您進行界面化學研究并對控制精度有較高要求時的首選儀器。儀器整機由精密光學機
SL150系列為入門級接觸角儀,具有非常高的性價比,可用于測試接觸角儀以及界面張力值,是美國科諾長期經驗總結的基礎上研制的基于標準影像分析法原理的界面化學測試系統。模塊化的設計理念,可為客戶提供多達幾萬種不同的組合形式,是您進行界面化學研究并對控制精度有較高要求時的首選儀器。儀器整機由精密光學機械結
采用廉價和儲量豐富的非貴金屬替代稀有的貴金屬作為催化劑,實現重要能源和化工過程的高效轉化是當今催化科學和化學化工研究的熱點。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鄧德會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長期深入研究納米碳材料催化的基礎上,通過創新二維納米碳材料(類石墨烯
每年的3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婦女節,所以這是一篇以女性科研為主題的文章。雖然在我們平時的科研中,男性研究人員依然占有主導的地位。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優秀的女性科研工作者的比例也在肉眼可見地增加。在這個屬于女性的節日里,文章為大家總結了在不同材料領域的杰出女性科學家,大家來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鄧德會、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成功實現了對二維硫化鉬原子晶體材料多尺度結構和電子性質的調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DOI: 10.1038/ncomms14430)上。 二維硫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在石墨烯材料及器件研制領域取得整體突破。微電子所微波器件與集成電路研究室(四室)研究員金智帶領的團隊在國家和中科院科研項目的支持下,對石墨烯的材料生長、轉移和石墨烯射頻器件的制備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制備出了具有極高振蕩頻率的石墨烯射頻器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ISO-DALT 方法 IPG-DALT 方法 實驗方法原理 雙向電泳(two-dime
技術創新,雖難和不易,但卻能給整個行業甚至更多領域帶來全新的未來。在當前節能環保的大背景下,在新能源領域技術創新的成果更顯意義不凡,一旦有所突破,不僅可以帶動相關產業升級,亦能給國人工作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近,新材料與產業技術北京研究院最新成果——石墨烯電熱轉化技術及相關產品問世,就很具有
多孔材料是一種由相互貫通或封閉的孔洞構成網絡結構的材料,孔洞的邊界或表面由支柱或平板構成。典型的孔結構有:一種是由大量多邊形孔在平面上聚集形成的二維結構;由于其形狀類似于蜂房的六邊形結構而被稱為“蜂窩”材料;更為普遍的是由大量多面體形狀的孔洞在空間聚集形成的三維結構,通常稱之為“泡沫”材料。如果
微流控芯片的發展 微全分析系統的概念是在1990年首欠由瑞士Ciba2Geigy公司的Manz與Widmer提出的,當時主要強調了分析系統的“微”與“全”,及微管道網絡的MEMS加工方法,而并未明確其外型特征。次年Manz等即在平板微芯片上實現了毛細管電泳與流動。微型全分析系統當前的發展前沿。
納米發電機,是基于規則的氧化鋅納米線的納米發電機,是在納米范圍內將機械能轉化成電能,是世界上最小的發電機。目前納米發電機可以分為3類。 一類是壓電納米發電機,壓電納米發電機是利用特殊納米材料(氧化鋅)的壓電性能與半導體性能,把彎曲和壓縮的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微型發電機。一類是摩擦納米發電機,摩擦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6月24-26日,中國化學會主辦,清華大學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共同承辦的第九屆全國儀器分析及樣品預處理學術研討會在江西上饒市召開(相關報道:第九屆全國儀器分析及樣品預處理學術研討會在上饒召開)。本屆會議以“各種樣品預處理技術與儀器分析的進展及應用研究報告”為主題,來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