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會導致肺細胞的表觀遺傳變化,從而使人們患上癌癥。現在,研究人員觀察到了這些變化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的。 近日,刊登在《癌細胞》雜志上的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調查報告表明,將培養皿中健康的肺細胞暴露于香煙煙霧冷凝液中10至15個月——相當于人吸煙20至30年,積累的表觀遺傳異常與多個基因的反常“關閉”有關,而這些基因都有助于保護正常細胞免受癌癥侵害。 之前,研究人員就發現,30%的肺腺癌患者都存在KRAS突變。KRAS對人類癌癥影響十分大:當正常時能控制調控細胞生長的路徑;發生異常時,則導致細胞持續生長。而且,這些腫瘤也存在研究中使用香煙煙霧暴露所產生的表觀遺傳異常。 “當你吸煙時,你正在建立表觀遺傳變化的基礎,我們假設這會提高你的肺癌患病幾率。而如果你不是煙民,你患肺癌的風險就較低。”該研究高級作者、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Sidney Kimmel 癌癥綜合中心的Stephen B. Baylin說......閱讀全文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空氣污染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的相關研究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AH:空氣污染會影響后代的健康 一項新的動物研究顯示,父母在受孕前接觸臟空氣可能會給下一代帶來心臟病。 為了了解經常暴露在高污染空氣中的兒童可能面臨的健康風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臟空氣對
空氣污染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的相關研究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AH:空氣污染會影響后代的健康 一項新的動物研究顯示,父母在受孕前接觸臟空氣可能會給下一代帶來心臟病。 為了了解經常暴露在高污染空氣中的兒童可能面臨的健康風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臟空氣對老鼠的影響。 俄
根據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就算是很低水平的空氣污染也會給吸煙者的肺帶來了一定的威脅。圖片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他們檢測了29名非吸煙者,71名沒有肺病的吸煙者和58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
根據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就算是很低水平的空氣污染也會給吸煙者的肺帶來了一定的威脅。 他們檢測了29名非吸煙者,71名沒有肺病的吸煙者和58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吸煙者。 研究人員發現兩組吸煙者的肺都會被美
第二軍醫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腫瘤外泌體RNAs通過激活肺泡上皮TLR3招募中性粒細胞促進了肺轉移前微環境形成。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8月8日的《癌細胞》(Cancer Cell)雜志上。 我國著名的免疫學家曹雪濤(Xuetao Cao)院士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曹雪濤現任職浙江大學
腫瘤的治療近年來進步很大,從手術、放化療,到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患者存活率是越來越高。這也讓腫瘤的復發的問題更重要了,像乳腺癌,就有62%的死亡是發生在手術后5年之后的[1]。畢竟以前,原發的腫瘤就能要了病人的命,輪不到復發上場。 不過乖乖的待了幾年甚至幾十年后,腫瘤它怎么就突然復發了呢?冷泉
中科院動物所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吸煙引起肺癌的關鍵炎癥因子。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癌癥通訊》雜志。 數據顯示,每年近160萬肺癌死亡病例中有90%為吸煙引起。煙草中含有5000種化合物,其中73種對實驗動物和人類具有致癌性。吸煙可引起DNA損傷和基因突變,但吸煙引起肺癌的機理仍未闡明,而這是開發肺
俄羅斯科學院生物有機化學研究所(IBCh RAS)和莫斯科物理與技術研究所(MIPT)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調節神經受體可以阻止肺癌細胞的生長 Lynx1是一種參與調節煙堿乙酰膽堿受體的蛋白,它的水溶性變體可以阻止肺癌細胞的體外分裂并誘導其死亡。因此,該蛋白有望成為肺癌新藥開發
1.《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的編寫目的是什么? 吸煙危害健康是不爭的醫學結論。進入21世紀,關于吸煙危害健康的新的科學證據仍不斷地被揭示出來。控制吸煙,包括防止吸煙和促使吸煙者戒煙,已經成為人群疾病預防和個體保健的最重要與可行的措施。正確的行為產生于正確的思想觀
吳一龍 國際頂級刊物《柳葉刀腫瘤學》1月15日上線發表吳一龍為第一作者的最新研究實踐成果。 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吳一龍被《柳葉刀腫瘤學》聘為顧問 中國醫生躋身世界肺癌研究治療第一梯隊 新年伊始,著名肺癌專家、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吳一龍被國際頂級刊物《柳葉刀腫瘤學》聘為國際顧問
器官芯片(organs-on-chips)是當今生物學研究中最熱門的新工具之一。雖然它們聽起來更像計算機組件,而不像人體部件,但科學家已經創建出各種器官的研究模型。《The Scientist》雜志近日介紹了這方面的進展。 科學家認為,這些工具最終將取代動物模型,從而推動藥物開發和個性化醫療
關于腫瘤標志物,蘿卜醫生已經寫過多次了——核心就是一句話:腫瘤標志物僅供參考,動態觀察更有意義! 雖然這么說了,但是依然擋不住病友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咨詢腫瘤標志物相關的問題。蘿卜醫生今天豁出去了,把最常見的十大腫瘤標志物都做一個簡明扼要的科普
【1】PLoS ONE:可怕!吸煙男性所生兒子的精子數量或會下降一半 doi:10.1371/journal.pone.0207221 有研究表明,孕婦在孕期吸煙會降低男性后代機體的精子數量,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LOS O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相比
我們不僅僅是基因的總和。由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因素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可以通過調節基因的開關來調節DNA。長久以來人們一直爭論不休的是:如果表觀遺傳修飾在整個生命中積累,它是否可以跨越世代的邊界,遺傳給下一代。 現在,德國Max Planck研究所的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人員獲得有力的
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那些打破人們傳統認知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Sci Adv:打破傳統認知!適度的壓力或會讓你更加長壽! doi:10.1126/sciadv.aav1165 一種稱之為染色質結構缺陷的描述或染色
人體中至少存在250種不同類型的細胞。它們雖然攜帶順序完全相同的DNA堿基序列,但肝臟細胞和神經細胞咋就看起來不太一樣呢?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表觀遺傳學程序。表觀遺傳學修飾能標記DNA的特定區域,吸引或驅趕能激活基因的蛋白質。每一類細胞都有一套專屬的基因表達激活模式。與固定的DNA遺傳代碼不同
電子煙對人體健康究竟有沒有影響?這引發了人們的廣泛討論——與傳統香煙比,使用電子煙產生的健康風險并不明朗。近日,據《科學》報道,研究者目前已經在動物和人類中進行試驗,以探究電子煙是否對肺部和心血管系統構成慢性風險,及其所含化學物質如何對健康生物體產生負面影響。 電子煙由電池供電,內含尼古丁及
電子煙對人體健康究竟有沒有影響?這引發了人們的廣泛討論——與傳統香煙比,使用電子煙產生的健康風險并不明朗。近日,據《科學》報道,研究者目前已經在動物和人類中進行試驗,以探究電子煙是否對肺部和心血管系統構成慢性風險,及其所含化學物質如何對健康生物體產生負面影響。 電子煙由電池供電,內含尼古丁及
肺癌是最常見的一種人類惡性腫瘤。據統計,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癌癥相關死亡是肺癌造成的。近十年來肺癌發病率在中國攀升得很快,這主要是因為吸煙人數快速增加(大多是男性)。肺癌主要分為小細胞肺癌(15%)和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又可分為腺癌(40%)、鱗狀細胞癌(30%)和大細胞癌(15%)
近10年來,現代腫瘤學的進展帶來了一系列全新治療手段的出現,尤其是在肺癌領域,治療手段更是大大豐富。盡管療效相較于過去有了顯著提升,患者的生存時間有了顯著延長,生存質量有了明顯改善,但總體來講,離治愈尚有一段距離,也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可以實現長期“帶瘤”生存。此外,在腫瘤治療過程中,也會產生較大的
Charles Swanton與Ramaswamy Govindan兩位教授合作在最近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文,全面綜述肺腺癌、鱗癌和小細胞肺癌這三種常見的病理類型的大規模基因組學研究發現,及其在肺癌的發生發展和臨床診療中的意義。 基因組變異 基因組概覽 肺癌與吸煙高度相關,是突變負荷最強的
我們都知道,抽煙對機體健康多種負面影響,即便如此,每天還有很多人在吸煙,同時也有很多人在飽受二手煙的危害,本文中小編盤點了多篇研究來告訴你吸煙到底對機體有著怎樣的影響。 【1】JIM:鼻煙或會增加個體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DOI: 10.1111/joim.12592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
最近,來自美國幾所主要大學和俄羅斯ITMO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肺癌細胞中發現了一些新的驅動突變(driver mutations),可能用于基因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Genetics》雜志。 在超過1000名肺癌或鱗狀細胞癌患者中,研究者對他們的腫瘤外顯
肺癌是人類癌癥里的第一大殺手。全世界每年有接近200萬人患肺癌。特別引起學界注意的是肺癌在東亞和高加索人兩個族裔之間有著非常大的差異。以肺腺癌為例,東亞每年有更高比例的非吸煙女性患肺癌。其次,在東亞肺腺癌里,40-60%的病人帶有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EGFR,一個重要的癌基因)的基因突變,而在
肺癌被認為是全球主要的惡性腫瘤之一,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率及治療有效率十分必要。發現高效肺癌生物標志物運用于臨床是其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將介紹幾種有研究前景的肺癌生物標記物。腫瘤標志物是指在惡性腫瘤的發生和增殖過程中,由腫瘤細胞的基因表達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機體對腫瘤反應而異常產生的/或升高的、反映腫瘤存在
取痰、化驗、出報告,三個小時就能進行肺部腫瘤輔助診斷——近日,杭州一家醫療企業發布消息稱,他們研發的“用一口痰就能測肺癌”的產品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準上市。據說這還是國內首個通過痰液核酸檢測,進行肺癌臨床診斷的獲批產品。 痰液檢測不是“金標準” “‘痰液核酸檢測’只是作為早期診
男女生理上“有別”是不爭的事實。正確面對以及認識男性和女性在生理學以及病理學上的差異,能幫助我們提供更有針對性的醫療服務,也是促進男女“健康”平等的必要條件之一。 近日,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登了一項綜述,由美國、英國、瑞典、意大利與德國多所大學以及研究機構的學者聯合發表,詳盡討論了不同性別
近日,美國的一家分子診斷公司報道了一條非常有趣的研究。不需要抽取外周血,更不需要分離組織,僅僅通過鼻黏膜拭子就能對一個人的肺癌發病風險進行評估。這家公司的科學認為他們的技術對于提高煙民和前煙民的肺癌檢測安全性和準確性意義非凡。 該研究對應的論文則發表于最新上線的國家癌癥研究所期刊(Journ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9月27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季紅斌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Identification of TRA2B-DNAH5 fusion as a novel oncogenic driver in 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