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礎科學論文數翻番:部分學科產出量超美國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獲悉,近5年中國科研發展迅猛,國際公認的科研評價工具SCI引文數據庫見證了中國科研規模的成倍增長。 本文轉載自“中國青年報”,原標題“中國基礎科學論文數翻番”。 與2007年~2011年相比,中國在2012年~2016年的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數量從62.2萬篇增加至124.5萬篇,排在美國之后,居世界第2位。日前,記者從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獲悉,近5年中國科研發展迅猛,國際公認的科研評價工具SCI引文數據庫見證了中國科研規模的成倍增長。 同期,中國在基于SCI數據庫設計的含金量更高的統計指標數據庫——ESI(基礎科學指標庫)評價體系中前進更快:近5年入圍ESI高被引論文的數量約為上個5年的2.5倍,此外,在最近一期ESI熱點論文榜(2015年~2016年)中,中國的占比為26.7%。 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是我國最早接觸ESI的研究人員之一,他向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感慨道:......閱讀全文
中國基礎科學論文數翻番:部分學科產出量超美國
日前,記者從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獲悉,近5年中國科研發展迅猛,國際公認的科研評價工具SCI引文數據庫見證了中國科研規模的成倍增長。 本文轉載自“中國青年報”,原標題“中國基礎科學論文數翻番”。 與2007年~2011年相比,中國在2012年~2016年的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數量從62.2
中國作者在IOP發表論文數世界第二
“過去10年,出版領域發生了許多變化。”英國物理學會(IOP)首席執行官羅伯特·基爾比-哈里斯博士說,“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使得科學信息的傳播出現新的模式,并遠遠超過以往的印刷模式。作為一個致力于傳播物理學和相關科學信息的學會,我們期待同中國物理學家和物理學會一道從在線獲取帶來的新機遇中獲益更
我國基礎科學研究論文數量翻番
與2007年~2011年相比,中國在2012年~2016年的SCI(科學引文索引)論文數量從62.2萬篇增加至124.5萬篇,排在美國之后,居世界第2位。日前,記者從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獲悉,近5年中國科研發展迅猛,國際公認的科研評價工具SCI引文數據庫見證了中國科研規模的成倍增長。 同期,中
中國論文數超過美國 施一公:“垃圾文章”太多
“我以前曾經預測,中國會在2020年論文數超過美國,沒想到我們提前完成了。” 說起這項數據,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施一公并未透露出驕傲,反倒是一臉擔憂,語調沉重。這是為什么? “有些評論因此說,中國的科技實力已經超過美國了,我很擔心。”5分鐘左右的發言,施一公說了3次“很擔心”,讓
中國在16個研究前沿核心論文數居第一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與湯森路透日前在京聯合發布了《2015年研究前沿》報告,該報告遴選出2015年的100個熱點研究前沿和49個新興研究前沿,并對美國、英國、德國、法國、中國和日本6國在這些前沿的基礎貢獻水平和潛在發展水平做了評估描述。其中提到,我國在16個研究前沿中核心論文數居首位,在一些
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中國論文數居世界第二
12月15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日前發布的最新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中國論文連續第8年排在世界第二位,占世界份額的17.1%,較上年提升了0.8個百分點。 2016年,SCI數據庫世界科技論文總數為189.67萬篇,比2015年增加了4.4%;收錄中國科技論文32.
中國SCI論文數全球第二,但影響力遠遠不夠?
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室印發 《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嚴查科研不端行為。不久前,神經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為研究生開講 《科研誠信上的不端行為和灰色地帶問題》。這是六年來蒲慕明第三次主講這門課。作為神經所研究生
中國SCI論文數全球第二,但影響力遠遠不夠?
? 科研誠信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最近,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室印發 《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嚴查科研不端行為。不久前,神經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為研究生開講 《科研誠信上的不端行為和灰色地帶問題》。這是六年來蒲慕明第三次主講這
中國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數居世界第二
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12月2日發布的2011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2010年,中國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大幅上升到5203篇,居世界第二。 據介紹,該統計報告包括中國發表的國際論文數量、國際論文被引用情況、國內論文發表數量以及被引用情況等,主要數據源自《科學
電子預印本文獻庫論文數破百萬
1991年,Paul Ginsparg成立 arXiv。圖片來源:《自然》 arXiv.org是一個非常流行的預印本文獻庫。物理學家、數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通常會將論文草稿上傳至該文獻庫,以便在同行評議前公開分享他們的研究發現。如今,該文獻庫已擁有100萬余篇研究論文。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