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中法雙邊在核聚變領域的務實合作,11月24日,中法聚變聯合研究中心四家成員單位——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和法國原子能委員會(CEA)共同簽署了中法聚變聯合研究中心執行協議,意味著中法聚變聯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標志著中法聚變合作進入新的局面。 簽字儀式上,中法雙方對中法雙邊核聚變合作取得的積極成果表示高度肯定,對雙方為促成協議簽署所做的努力表示贊賞。雙方決定在ITER采購包性能測試與ITER運行調試、磁約束聚變裝置關鍵部件及技術、聚變科學與等離子物理實驗研究、下一代聚變堆裝置等方面開展進一步務實合作。 會談交流......閱讀全文
實時監控大屏上一道電光閃過,稍作間歇又是一道,頻繁閃爍……在成都西南角,我國新一代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HL-2M)4日正式建成放電,標志我國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變研究前列,HL-2M將進一步加快人類探索未來能源的步伐。 “核聚變由氘、氚離子聚合成氦,聚合中損失的
向受控核聚變的實現邁進了一大步麻省理工學院的阿爾卡特C-Mod裝置內部。 科技日報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官方網站消息,該校科學家在阿爾卡特C-Mod(Alcator C-Mod)托卡馬克聚變反應堆實驗中創造出新的世界紀錄,等離子體壓強首次超過了兩個大氣壓。鑒于高壓
伊朗近日宣布已經開展核聚變研究。該技術可用于氫彈制造,但科學家至今無法控制和利用聚變過程所產生的能量。 伊朗核聚變研究中心主任阿斯格哈?賽迪克扎德(Asghar Sediqzadeh)表示,初期的研究需要兩年,而反應堆需要10年才能完工。 西方國家普遍擔憂伊朗正開發核武器。聯合國曾要
三阿爾法能源公司的熱核聚變反應裝置。 一家名為三阿爾法能源的美國私人投資公司日前宣稱,他們建立了一個裝置,讓球型過熱氣體在1000萬攝氏度的溫度下,穩定地保持了5毫秒。 這個看似極其短暫的一瞬,卻超過了以往采用同樣技術的其他的嘗試,第一次證明了人們能將這種過熱氣體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這一溫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5年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司: 根據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總體工作安排,科技部將繼續部署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
近日,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到位于安徽合肥“科學島”的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下稱“等離子體所”),一睹前不久獲批退役的我國首個大科學裝置——“合肥超環”(HT-7)。 雖然附近有施工阻擋,但大家仍然遙遙相望,看著被擺放在顯要位置的HT-7本體模型,聽著科學家的講解,一起回味它的輝煌傳奇與歷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ITER)委員會表示,核聚變試驗性反應堆將于2018年在法國南部投入運轉。在日本舉行的一場會議之后,“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委員會發表公報稱,國際熱核實驗反應堆將于2026年全部投入運轉。 據悉,這個由7個參與者構成的委員會決定分階段完成這項
研究人員進行的激光實驗 美國科學家日前建成擁有世界上最強大激光束的核聚變實驗裝置,準備探索以核聚變利用核能的可能性。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這個位于美國加州的國家激發實驗裝置將在2009年6月投入使用,預料會在2010年到2012年之間產生最初的實驗結果。 在這個國家實驗室所進行
ITER管理委員會在7月28日批準了ITER計劃的《基本文件》,并任命了新任總干事。 就像預期的那樣,經過多方努力,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管理委員會終于在7月28日批準了ITER計劃的《基本文件》,這標志著ITER計劃進入決定性階段。這份文件概括地論述了I
近日,中國科大、普林斯頓大學等離子體物理國家實驗室、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在合肥簽署在先進核聚變能源研究方面進行全面合作的協議。三方將以人才培養為目標,在核聚變理論、裝置實驗、聚變堆總體、聚變堆關鍵技術研發方面進行全面合作,同時將醞釀成立以培養人才為核心內容的先進核聚變能源協同創新中心。
2013年7月24-25日,ITER中心羅德隆副主任率團出席了由日本文部科學省主辦的中日核聚變雙邊合作第六次聯合工作組會議。來自合作司、ITER 中心、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所、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及日本文部科學省研究開發局、原子力研究所、國立核聚變研究所的政府代表及技術專家共同出席了本次會議。
球形托卡馬克裝置外形如空心蘋果,與常規托卡馬克裝置不同,后者就像是笨重的甜甜圈。 騰訊科學訊 據,核聚變可讓人類獲得無限能量,美國能源部下屬的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PPPL)的科學家近日在一篇論文中透露了下一代核聚變計劃,項目主管喬納森-梅納德指出,他
一名意大利科學家聲稱自己成功實現了“冷核聚變”———這種反應法可以在不產生有害核輻射的情況下大量制取安全的核能,從而有望解決世界能源危機。 安德烈·羅西稱,他的新裝置可以在室溫下使鎳和氫發生聚合,產生近乎無限的能量。 但是存在一個問題———許多科學家質疑這種說法違背物理學原理。過去
圖為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 位于成都的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在受控核聚變實驗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A裝置上近日首次實現了偏濾器位形下高約束模式運行。 專家指出,這是我國磁約束聚變實驗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進展,標志著中國磁約束聚變能源開發研究綜合實力與水
葛昌純,中國科學院院士,男,漢族,浙江平湖人,生于1934年3月6日。中共黨員。1952年畢業于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即唐山交大)冶金工程系物理冶金專業。1952~1984年工作于冶金部鋼鐵冶金總院,先后在冶金室、壓力加工室、粉末冶金室擔任專題負
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依托我國聚變研究發展的領先優勢,積極參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與核聚變科學中心建設并發揮領導作用,8月28日,泰國核技術研究所(Thailand Institute of Nuclear Technology,TINT)與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計劃(ITER)組織總干事貝爾納·比戈6日在華盛頓宣布,經過各方10年的努力,這個世界最大的“人造太陽”項目建設工作已完成一半。 “這是一個很具有象征意義的里程碑,”比戈告訴新華社記者,“現在我們按時完成了所有預定目標。” ITER,又稱“人造太陽”計劃,建設地在法國南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3月7日,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近日,依托該院等離子體所建設的磁約束聚變安徽實驗室啟動建設。在不久的將來,一大批在磁約束核聚變工程技術研發中產生的高新技術成果將加快轉化應用的步伐。 上個月,我省決定建設10家實驗室以及10家創新中心。其中,就有依托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
日前,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宣布,長達數十年且成本高昂的核聚變能源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聚變產生的能量第一次超過了激發聚變所需的能量。如果能夠對核聚變善加利用,人類未來將可獲得幾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據路透社報道,物理學家奧馬爾?哈利肯(Omar Hur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對于曾擔任英國卡勒姆核聚變能源中心(CCFE)負責人的天體物理學家Steven Cowley來說,這件事已經過去好幾周了。今年5月,他被任命為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等離子物理實驗室(PPPL)的新主任,該實驗室是美國首屈一指的核聚變研究實驗室。近日他收到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因其“為科學和核聚變發
全球科學研究進入大科學時代,許多科學問題的范圍、規模、復雜性不斷擴大,已遠遠超出單一國家的承受能力,使國際大科學合作成為一種必然。 我國近年在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中身影頻現,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包括“世界巨眼”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為人類認識宇宙提供歷史新機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
朝鮮《勞動新聞》12日報道說,朝鮮科研人員在開發核聚變反應技術方面取得了“值得自豪的成果”,從而為開發新能源打開了突破口。 &n
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下屬的那珂核聚變研究所28日宣布,已于當天開始組裝核聚變發電實驗裝置“JT60SA”。該裝置由日本與歐盟合作建設,預計2019年開始運轉。 太陽發光發熱依賴其內部無休止的核聚變反應,比如氫的同位素——氘、氚的原子核在超高溫條件下相互聚合,生成更重的新原子核,同時釋放出
天津市黨政代表團考察等離子體所 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率天津市黨政代表團到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考察,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省委副書記、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等領導陪同考察。 等離子體所所長李建剛為代表團介紹了核聚變能研究事業及國家和國際上核聚變研
記者日前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理學院卓紅斌團隊在激光核聚變“快點火”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采用一種全新策略,使轟擊燃料靶的高能電子束得以有效聚焦,從而可大大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為最終實現激光核聚變“快點火”帶來了曙光。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刊于《物理評論快報》。 激光核聚變,是利用超強激光束壓
范景蓮,現任中南大學難熔金屬與硬質合金研究所所長、湖南省納米材料工程中心常務副主任,先后榮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組部“萬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基金、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作為一名女性科學家,這樣的成績和榮譽對她來說殊為不易。1967年7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發布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2014年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 國科基函〔2013〕2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司: 根據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總體工作安排,科技部將繼續部署國家
美 國 新型電池研究獲得突破;證明慣性約束核聚變反應釋放能量比燃料吸收的多。 佐治亞理工學院開發出一種直接以生物質為原料的低溫燃料電池,借助太陽能或廢熱即能將稻草、鋸末和藻類甚至有機肥料轉化為電能,能量密度比基于纖維素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高近百倍。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開發出一種主要原料是普通沙子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