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大腦皮質神經元的數量與結構決定了智力水平。心理學和生物科學副教授Suzana Herculano-Houzel介紹說,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比較了不同種類的食肉動物,看看大腦中的神經元數量與大腦的大小。包括一些人們最喜歡的物種,貓和狗,獅子和棕熊等。” 狗的神經元比貓多 之所以選擇食肉動物,是因為它們的多樣性和“大腦袋”。研究人員分析了雪貂、貓鼬、浣熊、貓、狗、土狼、獅子和棕熊這8種食肉動物,并觀察每種動物中1-2種大腦標本。 Herculano-Houzel教授開發了精確測量大腦中神經元數量的方法。她們發現,就狗和貓而言,狗的大腦皮層神經元大約有5.3億個,而貓有2.5億左右 (人類大腦有160億) 。 在Herculano – houzel教授看來 ,動物擁有的神經元的絕對數量,尤其是在大腦皮層,決定了它們內心精神狀態的豐富程度,以及它們根據過去的經驗預測其環境中即將發生的事情的能力。 Herculano......閱讀全文
如果一個“正確”的基因以“正確”的方式在“正確”的干細胞中表達,鼠腦就可能具備靈長類動物的大腦特征。馬普分子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研究所(德累斯頓)的科學家改變了小鼠胚胎大腦皮質神經元祖細胞中轉錄因子Pax6的活性,使其與人腦趨同。結果表明,這些細胞的行為與靈長類大腦祖細胞類似。經過“改造”,祖細胞
越南侏儒榛睡鼠與蝙蝠一樣“眼力不佳”,而且,它們的“導航”方法類似。近日,研究人員發現,這種越南土生土長的小而敏捷的棕色嚙齒類動物,能使用聲波探測周圍環境。 在研究了俄羅斯莫斯科動物園的榛睡鼠后,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動物由于視網膜折疊和負責收集視覺信息的神經元數量過低,無法看到物體。但通過記錄榛
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CUMC)的研究人員,確定了海馬的一個小區域CA2對于社會記憶至關重要。社會記憶就是指動物識別同物種其他動物的能力。更好地理解CA2的功能可能有助于了解以及治療以社會行為改變為特征的疾病,如自閉癥、精神分裂癥和雙相情感障礙等。這些小鼠身上獲得的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2月23日的
科學家們使用成像方法來確定治療目標并提高藥物療效。本文列出了成像技術最新的五個發展方向。在藥物開發過程中,研究人員需要了解人類疾病的潛在機制以及治療如何影響疾病,用以改善治療方法。成像技術使科學家能夠更有效地研究藥物并使藥物變得更加有效。在這里,我們研究了成像的五個最新發展方向。1. STED顯微鏡
美國《細胞》雜志5月31日刊載的兩項研究發現了最近三百多萬年來讓人類大腦變大的基因,這些基因幫助人類具備了思考、解決問題并發展出燦爛文化的能力。 美國和比利時的兩項獨立研究發現,這些基因屬于“NOTCH”基因家族,只存在于人類基因組中,它們可延緩皮質干細胞分化為神經元,從而讓大腦發育過程中
美國《細胞》雜志5月31日刊載的兩項研究發現了最近三百多萬年來讓人類大腦變大的基因,這些基因幫助人類具備了思考、解決問題并發展出燦爛文化的能力。 美國和比利時的兩項獨立研究發現,這些基因屬于“NOTCH”基因家族,只存在于人類基因組中,它們可延緩皮質干細胞分化為神經元,從而讓大腦發育過程中
在實驗室培養皿中培育這些大腦皮層神經元的技術使得追蹤更多與大腦擴張有關的基因成為可能。圖片來源:《細胞》3個幾乎相同的基因可以幫助解釋,0.5升的灰質是如何在早期人類祖先的腦袋中變成1.4升的器官的,從而使我們得以如此成功和與眾不同。這些新發現的基因也有助于闡明大腦發育有時是如何出錯的,從而導
在實驗室培養皿中培育這些大腦皮層神經元的技術使得追蹤更多與大腦擴張有關的基因成為可能。圖片來源:《細胞》 3個幾乎相同的基因可以幫助解釋,0.5升的灰質是如何在早期人類祖先的腦袋中變成1.4升的器官的,從而使我們得以如此成功和與眾不同。這些新發現的基因也有助于闡明大腦發育有時是如何出錯的,從而導
3個幾乎相同的基因可以幫助解釋,0.5升的灰質是如何在早期人類祖先的腦袋中變成1.4升的器官的,從而使我們得以如此成功和與眾不同。這些新發現的基因也有助于闡明大腦發育有時是如何出錯的,從而導致腦神經系統紊亂。這些基因是一種古老發育基因的“后代”,并在進化過程中不斷增加和改變,進而擴充了與人類大腦擴張
自從手術時全身麻醉在170年前首次推出后,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患者仍然是在停止使用麻醉藥后自行蘇醒。然而一些患者能采用相當數量的時間來喚醒,但這占用了昂貴的手術室,醫務人員還得保持密切觀察他們。 現在MIT和麻省總院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人們恢復意識的機制,在患者全身麻醉后快速喚醒的療法上又進了一
當一名女性成為準媽媽的那一刻,向醫生首先咨詢的問題中一定包括:我可以繼續喝咖啡或含咖啡因的碳酸飲料嗎?醫生通常會說孕婦每天喝咖啡的量應控制在一至兩杯,這一建議和2010年得出的一項結論一致:適度咖啡因攝入量不會增加早產或流產的風險,也不會損害胎兒發育。 但是一項新的小鼠實驗提供了一個有爭議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項目編號31671118)等的資助下,北京大學李毓龍研究組在神經遞質熒光探針的開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先后報道了可基因編碼的乙酰膽堿熒光探針和多巴胺熒光探針的研究成果。其中乙酰膽堿熒光探針以“A genetically encoded fluorescent acety
本文中小編為大家盤點了關于睡眠的最新研究進展,幫助大家了解睡眠的秘密:睡眠不足有什么危害?什么因素會導致睡眠不足?如何健康的睡覺? 【1】睡眠質量較差或與營養物質攝入水平不足有關 Data Show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Micro and Ma
近些年,神經科學的發展迅速,然而在大腦視覺系統研究中多數研究人員使用的都是小鼠模型,因為小鼠是夜行動物、他們使用鼻子和胡須作為導航,因此一些人擔心對小鼠視覺研究實驗可能毫無意義! Nature:瘋狂的小鼠視覺研究實驗 幾十年以來,科學家們都在致力于大腦視覺系統的研究,旨在了解視覺信號如何被
紐約大學Langone醫學中心的科學家揭示了呼吸神經元回路建立所需的兩個關鍵基因。他們的這項研究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Nature旗下 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十二月刊上。這一發現將有助于治療脊髓損傷和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等神經退行性疾病。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會逐漸殺死控
近日,來自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eNeuro》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這是第一次針對因失血過多、心臟驟停或中風造成腦部功能損傷的患者而進行的治療性研究。目前,研究人員已通過大鼠試驗,找到了在海馬體特定區域恢復已丟失的關于學習和記憶的至關重要神經元。DOI: https://doi.o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發布的《我國自殺狀況及其對策》報告顯示,中國是世界上自殺人數最多的國家,全世界每年大約有100萬人死于自殺,其中超過1/4為中國人。中國每年有28.7萬人死于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自殺是中國總人口的第5位死因,是15-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在自殺者中,80%的人患有
近日,Nature刊登了NIH神經系統發育和可塑性部主任R. Douglas Fields的評論文章Neuroscience: Map the other brain。該文章重點指出,美國的大腦圖譜計劃可能過分強調神經元的描述,忽視大腦內膠質細胞重要作用,這或許導致該計劃最終難以產生預期的效
2019年11月1日,陳功團隊在BioRxiv上預發表論文《In Vivo Neuroregeneration to Treat Ischemic Stroke in Adult Non-Human Primate Brains through NeuroD1 AAV-based Gene Th
每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人經歷著失憶的痛苦。原因有很多:比如大量退伍軍人和足球運動員的創傷性腦損傷,比如老年人的腦中風和老年癡呆癥;甚至我們所有人都會經歷的大腦正常老化。記憶的喪失似乎不可避免,但是一位特立獨行的神經科學家正致力于電子療法。由DARPA資助的南加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Theodore
盡管人類細胞中有著大約2萬個基因,根據細胞的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只有一小部分的基因表達開啟,且每時每刻都可能發生改變。要弄清楚這些基因的功能,研究人員需要一些工具以同樣短的時間尺度來操控它們的狀態。 現在,麻省理工學院和Broad研究所開發的一項新技術使這一切成為可能,只需用光照射細胞就能夠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圍產期待在子宮里的雌性和雄性小鼠也會受外界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類增塑劑影響。這些小鼠出生后,神經元和突觸數量明顯少于未暴露的小鼠,并且大鼠的內側前額葉皮層(調節行為)呈現縮小,并表現出認知靈活性缺陷。 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系教授Janice Juraska主持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圍產期待在子宮里的雌性和雄性小鼠也會受外界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類增塑劑影響。這些小鼠出生后,神經元和突觸數量明顯少于未暴露的小鼠,并且大鼠的內側前額葉皮層(調節行為)呈現縮小,并表現出認知靈活性缺陷。 伊利諾伊大學心理學系教授Janice Juraska主持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解云禮課題組研究發現神經干細胞在胚胎腦中的精確定位對腦的正常發育發揮重要作用。1月30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神經元》。 人腦是最復雜和重要的器官之一。哺乳動物的大腦中含有上千萬甚至上百億個神經元,而神經元是神經系統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在REM睡眠(快動眼睡眠)中大腦將白天的經歷積極轉化為長期記憶和相關能力。這項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志上的研究,再次強調了兒童的睡眠需求,質疑了一些影響REM睡眠的藥物(比如抗抑郁藥)。 鞏固記憶 Marcos Frank教授指出,動物幼年
為模擬人類PD,理想的動物模型應具備以下一些特點: (1)多巴胺能神經元在出生時數量及形態正常,青年時期開始逐漸選擇性地減少,減少量超過50%,且容易通過神經化學和神經生理學的方法檢測到; (2)模型應能容易檢測其運動功能的損傷,包括運動遲緩、肌僵直和靜止性震顫等PD的主要癥狀; (3)
慢性應激與抑郁癥發病機理研究進展摘 要: 慢性應激生活事件是導致抑郁癥的危險因素。慢性不可預測應激( CUS) 能夠誘導類似抑郁的行為,包括被動的行為應對、快感缺乏、以及許多其他情感上、認知上的行為癥狀。同時,慢性應激也表現出對成年海馬神經的負面調控,應激可以使成年海馬神經的細胞增殖降低,重癥抑
據英國《數字雜志》網站報道,科學家們現在已經更接近于成功培育出“試管大腦”。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借助人造大腦研究神經障礙性疾病,并且找到治療方法,解決數百萬人的痛苦。 這種大腦類器官也被稱為迷你大腦,是由皮膚細胞培育出來的。皮膚細胞首先被培育成干細胞,然后在營養喪失的情況下,只有腦細胞最終能夠存活
1950年,Ingalls發現了一種“肥胖基因”(ob),它的突變可以導致肥胖和糖尿病。Kennedy和Hervey分別于1956年和1958年發現了脂肪分泌的一種“飽感因子”,它能通過下丘腦控制動物攝食量,調節體重。歷經幾十年的研究與發展,科學家通過定位克隆技術得到 ob 基因。ob 基因編碼
海馬是大腦中主要負責記憶形成的區域。3月7日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Nature》發表題為“Human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drops sharply in children to undetectable levels in adults”重要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