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科學院中藥所等完成菊花基因組測序
近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和安利植物研發中心宣布,利用納米孔測序技術突破復雜基因組測序,該團隊在世界首次完成了菊屬植物菊花的全基因組測序,并完成了重要的藥用菊花品種——杭白菊的全長轉錄組遺傳信息發掘。相關研究成果和基因組數據已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官網及安利植物研發中心學術研究網站公布,并向全世界研究菊花的學術團隊和非營利組織免費開放。 菊屬植物染色體結構復雜,包含從2n=18到8n=72之間的各種染色體組結構。生產上作為菊花茶使用的菊花(以著名的杭白菊為例)是一個復雜的多倍體物種,由多套二倍體亞基組成。菊屬是一個非常大的植物分類單位,包括菊組和苞葉組兩大分支。面對菊花復雜的染色體遺傳結構以及豐富的種質資源多樣性,進行菊花基因組測序對于揭示菊屬物種的起源進化及物種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聯合團隊利用納米孔測序結合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對分布于江蘇南京的野菊花品種進行全基因測序、組裝、注釋及相關分析,共組裝出了約3Gb......閱讀全文
國內首個菊花腦基因組測序-納米孔測序再發高分論文
菊屬植物種類繁多,又含多種栽培種,兼具觀賞和藥用價值,且染色體組結構從2n=18到8n=72之間,十分復雜,多年來難以攻破。 中藥所所長陳士林研究員、副研究員宋馳博士等利用ONT平臺解析了可能代表栽培菊屬祖先基因組的二倍體菊花腦基因組,分析表明其演化受重復序列爆發和近期WGD事件的驅動,該基因
納米孔測序技術
測序長度和準確率的快速提升使得納米孔測序有望顛覆DNA測序市場。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計算生物學家Christopher Mason喜歡在會議上表演一個“絕活”:他和同事先從志愿者手機上收集DNA樣本,然后就能在一個小時內現場進行譜系分析,甚至敘述志愿者一天的生活細節。“我們能從留在手機上的DNA信
詳解牛津納米孔測序儀
?牛津納米孔測序儀在美國人類遺傳學學會年會上公布技術參數 2014年的ASHG年會于10月18日開始在圣地亞哥舉行,有幸親眼目睹了牛津納米孔公司MinIon的現場演示,技術之創新,令人震驚!21日下午,牛津納米孔公司特地在旁邊的Hardrockho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封閉式的技術說明會,講解了納米孔的
詳解牛津納米孔測序儀
2014年的ASHG年會于10月18日開始在圣地亞哥舉行,有幸親眼目睹了牛津納米孔公司MinIon的現場演示,技術之創新,令人震驚!21日下午,牛津納米孔公司特地在旁邊的Hardrockho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封閉式的技術說明會,講解了納米孔的測試結果。 尺寸 MinION的尺寸之小,大大出乎我的
納米孔測序技術有望顛覆DNA測序市場?
Scott Tighe(左)等研究人員利用MinION設備在南極泰勒谷測序微生物DNA。 “我們能從手機上的殘留物預言誰剛吃了一個橘子或者誰吃了豬肉。”美國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計算生物學家Mason表示。你們相信嗎?Christopher Mason有一個喜歡在會議上展示的技巧。通過從志愿者手機
納米孔測序技術發展簡介
隨著對DNA結構和序列的研究,DNA測序技術不斷發展,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核心領域,對生物、化學、電學、生命科學、醫學等領域的技術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利用納米孔研究出新型的快速、準確、低成本、高精度及高通量的DNA測序技術是后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熱點之一。 納米孔測序技術發展簡介 納米孔檢測技
納米孔技術有望顛覆DNA測序市場
Christopher Mason有一個喜歡在會議上展示的技巧。通過從志愿者手機上收集的化驗樣本獲取DNA,他和同事能在1個小時內現場進行譜系分析,甚至詳細描述出捐贈者一天的生活細節。“我們能從手機上的殘留物預言誰剛吃了一個橘子或者誰吃了豬肉。”美國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計算生物學家Mason表示
Nature Methods:納米孔測序儀潛力無限
來自英國Oxford Nanopore公司的MinION是第一臺商業化的納米孔測序儀。它在帶來無限希望的同時,也承受著高錯誤率的質疑。英國伯明翰大學的Nicholas J. Loman和愛丁堡大學的Mick Watson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Methods》上撰文,稱新開發的工具讓納米孔測
納米孔測序儀真機現身ASHG
英國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公司在年初的基因組生物學技術進展年會(AGBT)上發布了一款便攜式的基因組測序儀MinION,性能強勁,價格給力,引發市場轟動。然而,大半年過去了,納米孔測序儀卻遲遲不見蹤影,連更早發布的GridION也未上市。于是,生物界開始議論
納米孔測序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縱觀測序技術的發展歷程,沒有哪一個技術像納米孔測序那樣慢熱,但也沒有哪一個技術像納米孔測序這么接近普羅大眾。將單鏈DNA拉過蛋白孔,檢測堿基穿過時電導的微小改變,納米孔測序的這一基礎理念已經有十幾年歷史了。 1996年哈佛大學的DanielBranton、加州大學的DavidDeamer及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