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展望2018年重大科技進展
充滿喧嘩與騷動、也充滿驚喜與美好的2017年已經過去。展望2018年,科技同樣是推動我們前行的偉大力量。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為我們展望了今年可能會發生的重大科技事件和科技突破,囊括太空探索、下一代火箭動力超級跑車等領域。 太空探索精彩紛呈 BBC在1日的報道中指出,最引人矚目的當屬太空探索領域,你方唱罷我登場,2018年的太空將精彩紛呈。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計劃3月份發射探測器“月船2號”前往月球。“月船2號”包括一個軌道器、一個著陸器以及一輛漫游車。“月船2號”項目是印度第一顆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的延續,“月球1號”于2008年10月朝月球發射,在月球軌道成功運行312天,并向月球表面發射了撞擊探測器。“月船2號”將追隨“前輩”的步伐,繼續其未竟的事業,研究月球表面的礦物和組成元素。 5月,NASA的“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將前往火星。“洞察”號將使用一套復雜的設備,對紅色星球表面之下......閱讀全文
年終盤點:戲說2016十大科技事件
1、引力波的證實 2016年2月11日,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VIRGO、GEO600共同宣布直接探測到引力波,所探測到的引力波被命名為GW150914。至此,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時空波動預言被證實。 2、李世石大戰阿爾法狗 2016年3月15日,李世石圍棋大戰AlphaGo,
日本科技史專家談STAP造假事件
《賽先生》:小保方晴子萬能干細胞論文造假一事,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指出這是因為日本追逐諾貝爾獎的結果,也有人認為是理化學研究所(以下簡稱RIKEN)為了爭取經費過度宣傳所致。為何這一造假事件會在以行事謹慎著稱的日本科學界發生? 張明國:概括地說,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是因為
中國科技界近期不斷實現突破
●首次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科技論文數量居世界第二位 ●20納米技術領域占一席之地 3月14日,由中科院物理所和清華大學科研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成果在線發表于美國《科學》雜志。據介紹,這是國際上該領域的一項重要科學突破,從理論研究到實驗觀測的
我國科技研發經費首次突破1萬億元
據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發布的《201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12年,我國科技經費投入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投入強度(R&D經費投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再創歷史新高。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首席統計師關曉靜分
2018年哪些科技突破將帶來新驚喜
2017年,諸多創新在科技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一些科幻電影中描繪的未來場景,已出現在現實生活當中。 新的一年,哪些技術突破會給人們帶來新的驚喜? 人工智能:潤物細無聲 2017年堪稱“人工智能年”。2018年會怎樣?專家預言,得益于機器學習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還將加速進化,“潤物細無聲
《科學》雜志刊出五大“年度科技突破”
2016年科學發現、發展和趨勢中,哪個最令你印象深刻?不久前,《科學》雜志收回11000張讀者對這一問題的投票,刊登出讀者所選的5項“年度科技突破”。《科學》雜志還將于12月22日宣布“2016年度十大科技突破”,屆時讀者可以將自己的答案與權威發布進行對比,來一場智慧較量。 老細胞清除術
納米科技助力地質學獲得新突破
記者從近日結束的香山科學會議第476次學術討論會上獲悉,納米科技助力地質學在微納米尺度上獲得突破,從而帶來21世紀地質學的新發展,為滿足國家重大需求貢獻了力量。 中科院院士都有為指出,納米科技的迅猛發展將在21世紀促使幾乎所有領域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地質學也不例外。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琚宜文則
科普:豬心移植給人背后有哪些科技突破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10日發布消息說,醫學專家將經基因改造的豬的心臟移植入一名美國心臟病人體內,屬全球首例。人體排異反應通常是異種器官移植中的難題,為何本次豬心臟移植手術能取得較大進展?背后又經歷了哪些科技突破? 目前全球許多病人因為不同疾病情況需要等待器官移植,但捐獻的人體器官還無法滿足這
我國科技研發經費首次突破一萬億元
據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發布的《201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12 年,我國科技經費投入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投入強度(R&D經費投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再創歷史新高。 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首席統計師關
未來產業:初具發展條件,原創科技待突破
12月29日,預見未來·把握未來——“未來產業展望”活動在京舉行。來自戰略界、科技界、企業界的專家學者圍繞“未來產業——新時代首都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議題,探討未來產業的未來可能。與會者認為,未來產業已初具發展條件,但仍缺乏重大原創性成果,而補齊這塊短板需要科技界與企業界的共同努力。戰略家說:未來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