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科學家擬研發“人形”飛行機器人
開發能夠飛行的“人形”機器人,是意大利技術研究所(IIT)正在開展的工作。研究人員認為,目前研究的大多數執行空中操作任務的智能機器人,是通過在四旋翼無人機上裝配機器手臂來實現的,這種方式存在明顯不足,例如飛行器對周邊環境的感知和互動能力較差,在惡劣環境下,操作人員難以精確操控等。將人形機器人與飛行機器人結合在一起,將具有較強的綜合技術優勢,可以較好解決上述問題。 基于上述思路,意大利研究人員正在利用已開發的iCub類人機器人開展飛行機器人研究,通過在其四肢上安裝噴氣動力裝置,希望使其具有飛行能力。研究人員希望通過iCub具有的感知互動能力和操作能力,使飛行機器整體上具有較好的飛行控制能力和空中操作能力。目前,已研發了一套控制系統,后續將對控制系統進行測試,并對導航、空氣動力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為iCub真正飛行做準備。同時,研究人員還希望將“人形”飛行機器人用于人類“飛行外骨骼”研發,替代真人完成部分實驗工作,加快“飛行......閱讀全文
機器人也有性別?為什么人形機器人中多是“女性”?
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多像掃地機器人一樣的智能機器人進入我們的生活、解放我們的雙手。但人類依舊對人形機器人充滿期望,不斷有實驗室研發人形機器人,且在展會、媒體露面的大部分人形機器人,總是以女性形象出現。從2016年首次引發“恐怖谷效應”的人形機器人Sophia,到2021年英國研發的“世界上最先進”機
意大利科學家擬研發“人形”飛行機器人
開發能夠飛行的“人形”機器人,是意大利技術研究所(IIT)正在開展的工作。研究人員認為,目前研究的大多數執行空中操作任務的智能機器人,是通過在四旋翼無人機上裝配機器手臂來實現的,這種方式存在明顯不足,例如飛行器對周邊環境的感知和互動能力較差,在惡劣環境下,操作人員難以精確操控等。將人形機器人與飛
人形機器人進駐中科館 打造創新應用新模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204.shtm “爸爸,這個機器人真厲害,不僅能當主持人,還會金雞獨立呢!” 在中國科學技術館(以下簡稱“中科館”)的“機器人大秀場”展廳里,一位小朋友正在觀看大型人形機器人Walker的科普展
工信部: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等前沿領域
3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介紹“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 做強做優做大實體經濟”有關情況。金壯龍表示,將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研究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國家經濟命脈
優必選譚旻:智能機器人將創造更多新的場景體驗
“智能機器人在不同場景的落地已經開始大規模應用,未來,機器人將走進千家萬戶,逐步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27日,優必選首席品牌官譚旻在第六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上表示,智能機器人將給用戶創造更多新的場景體驗。 譚旻介紹了優必選今年8月上市的悟空機器人,“它可以通過語音互控、人工智能
通過計算機模擬訓練人工智能竟也能學會踢足球
在短短幾周內,人工智能(AI)通過模擬數十年足球比賽的情況,學會了熟練地控制數字人形足球運動員,相關研究發表于最新一期的《科學·機器人》雜志。 AI研究公司“深度思維”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加速版運動課程,通過計算機模擬訓練AI踢足球,類似于將人類嬰兒培養為足球運動員。結果顯示,AI能很好地控制代表
馬斯克搖旗,雷軍擂鼓!新能源汽車之后,第2個萬億?
10月1日一大早,馬斯克就在特斯拉AI day的舞臺發布了萬眾期待的未來產品——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將這波他親自挑起的機器人熱潮引向高潮。雖然現場的機器人原型只完成了略顯笨拙的行走,但在特斯拉展示的演示視頻中,它已經能做到搬運箱子、澆灌植物、移動小物件等事情。馬斯克信心十足地表示
智能機器人創新論壇在山東舉辦
4月14日,智能機器人創新論壇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山東產研院)舉行,論壇主要面向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需求,聚焦原創性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難題,梳理產業突破發展創新思路,進一步加強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布局。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校長李術才在論壇上表示,機器人的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
中國仿生機器人:在模仿中追趕、創新和超越
仿生機器人指模仿生物或者具有部分生物特性的一類機器人。最近,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一篇在線發表的論文中分享了該公司即將推出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最新細節,并稱其將實現量產,價格會比汽車更便宜。相關言論引起全球廣泛熱議。 當前,仿生機器人技術成熟度如何?是否足以支撐應用?其未來應用場景是否
人形成之謎將揭開 人猿分道揚鑣源于基因
??? 基因破譯尋找動物差別——黑猩猩是現存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表兄弟”,因為它們有98%~99%的基因與我們的一樣。然而,微小的差別導致了我們與動物的不同。在這些微小差別中,到底是哪些基因讓我們在與黑猩猩“分家”之后,變得如此獨特?科學家正在尋找那些讓我們有別于其他靈長類物種的遺傳差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