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史教育助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科技、高速度、高信息化社會,科學技術以超過任何一個時代的速度飛速發展。提高全社會公民科學素質,是當前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目標。1991年,中國科協首次在上海進行科學素質全國抽樣試點。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20年)》。 全面提高中學生的科學素質,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20年)》的重要方面。 普及科學精神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重要門類,化學史不僅記錄了化學科學的孕育、產生、發展過程和演變規律,而且積累了自然科學的發現和研究方法,體現了人類在了解世界、創造世界過程中的高超智慧和科學態度。在中學生中開展化學史教育,有助于普及科學精神,促進中學生科學素質提升。 在化學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無不充滿了科學家們用善于發現的視角,去探索這個神秘世界的足跡。科學發現意味著科學知識的積累和增加,意味著人類認識客觀世......閱讀全文
【化學趣史】中國人學化學以及瘋狂的造字
前言 作為一個創造新物質的學科,化學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現代化學界普遍都承認煉丹及煉金術是化學前身的觀點,這對于中國而言是有利的,至少我們可以把祖師爺追溯到葛洪所處的年代,看上去比西方落后不了太多甚至還領先數百年。但這樣的說法作為茶余之言自無不可,但作為研究而言還是有些膚淺。 現代化學與煉金
化學史教育助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科技、高速度、高信息化社會,科學技術以超過任何一個時代的速度飛速發展。提高全社會公民科學素質,是當前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目標。1991年,中國科協首次在上海進行科學素質全國抽樣試點。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20年)》。 全面提高中學
重口味化學史:來自人尿的磷
西方化學史的研究者們幾乎一致認為,磷是在1669年首先在德國漢堡的一位姓布蘭德,名叫亨尼格(Henning Brand)的人發現的。至于他是怎么獲得磷的呢?一般的說法是,他是通過強熱蒸發大量的人尿得來的。布蘭德在蒸發人尿的過程中,偶然在曲頸瓶的接收器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白色物質,像是蠟,帶有大蒜的
關于化學鍍鎳的發展史介紹
化學鍍鎳的歷史與電鍍相比,比較短暫,在國外其真正應用到工業僅僅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 1844年,A.Wurtz發現金屬鎳可以從金屬鎳鹽的水溶液中被次磷酸鹽還原而沉積出來。化學鍍鎳技術的真正發現并使它應用至今是在1944年,美國國家標準局的A.Brenner和G.Riddell的發現,弄清
化學趣史一中國人學化學以及瘋狂的造字
作為一個創造新物質的學科,化學發展的歷史非常悠久,現代化學界普遍都承認煉丹及煉金術是化學前身的觀點,這對于中國而言是有利的,至少我們可以把祖師爺追溯到葛洪所處的年代,看上去比西方落后不了太多甚至還領先數百年。但這樣的說法作為茶余之言自無不可,但作為研究而言還是有些膚淺。 現代化學與煉金(煉丹)
史強研究員擔任《化學物理雜志》副主編
應美國《化學物理雜志》(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JCP)邀請,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史強研究員自2017年3月起,擔任該期刊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史強研究員的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項目編號:20873157,91027015,216
中科院教授史一安:有品位的化學家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 史一安教授 史一安教授曾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化學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分子識別與功能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史一安教授在Chem. Rev., Acc. Chem. Res., PNAS, J. Am. Chem. Soc., Angew.
漫步科學史
在接觸科學史之初,讀過幾本有趣的書,日本大沼正則的《科學的歷史》、英國W.C.丹皮爾的《科學史——及其與宗教、哲學的關系》、美國雅·布倫諾斯基的《科學進化史》。毋庸置疑三本書都是科學史領域的傾心之作,前兩本書都是在縱觀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宗教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對科學的發展歷程做了一番梳理,并
MRI發展史
1882年?,塞爾維亞裔美籍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發現了旋轉磁場。1896年?,荷蘭科學家塞曼發現了塞曼效應,利用磁力將光譜分開。由于這項重點的發現,塞曼與提供相關理論依據的荷蘭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亨得里克·安頓· 洛倫茲獲得了190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1922年?,德裔美國核物理學家奧
第13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召開-史才軍教授做主題報告
第13屆國際水泥化學大會于2011年7月3-8日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應大會國際科學委員會的邀請,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授在會上作了“堿激發水泥的分類和特性”的大會主題報告。 堿激發水泥可以用各種工業廢渣作為原材料外加少許的激發劑來制備,其能耗
旋轉蒸發儀發展史亦是現代化工發展史
旋轉蒸發儀的發展也是現代科學和工業發展的縮影,從臺旋轉蒸發儀的誕生到目前出現各種功能型號的產品,旋轉蒸發儀也經歷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從整個發展歷程中,有六個時間點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分別是:?1、羊毛冷凝器:古希臘船員注意到船帆上的霧氣冷凝液滴,水手們將羊毛放到加熱的罐子上方獲得了淡水,被后世稱為羊毛冷
肺癌治療進化史
癌癥的英文來自拉丁文的“螃蟹”,可見最初取名便考慮了這種病癥在人類中的橫行霸道。其中,又屬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不過,人類在與肺癌持久的抗爭中,掌握了很多種對抗癌癥的方法! 肺癌到底從何而來? 其實每個人都是帶”癌”生存的,比如原癌基因,別恐慌,它是個正常基因。人體的細胞生長是動
免疫POCT技術迭代史
免疫POCT技術迭代史可以從四個維度加以說明。第一個維度,試劑形態。從干式試劑到液相試劑。干式試劑雖然運輸儲存較為方便(主流品牌亦需要低溫儲藏運輸),但固液反應難以做到均勻擴散,重復性差,難以做準。液相試劑一是解決了低溫下催化劑酶的活性問題,二是液液反應能夠做到均相反應,重復性佳,更能做準。第二個維
世界科技史知多少?
“我們對世界科技史依然知之甚少,這難以滿足國家科技創新對科技史知識的迫切需求。”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南開大學教授張柏春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直言。科技史研究隨近現代科技發展而興起,成果服務科技創新發展。通過分析科技歷史中的經驗教訓,為國家戰略決策提供案例,從而助力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細胞遷移的研究史
1675年,顯微技術的先驅人物安東尼·凡·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往英國皇家學會寄出一封信,里面描寫了細菌的運動。這封信可以說是打開了科學家對細胞遷移研究的第一頁。在往后這300多年時間,人們就一直試圖去理解細胞遷移過程的細節。 而細胞遷移的關鍵物質—細胞骨架
細胞遷移的研究史
顯微技術的先驅人物安東尼·凡·列文虎克往英國皇家學會寄出一封信,里面描寫了細菌的運動。這封信可以說是打開了科學家對細胞遷移研究的第一頁。在往后這多年時間,人們就一直試圖去理解細胞遷移過程的細節。而細胞遷移的關鍵物質—細胞骨架則要等到世紀才被發現。雖然年科學家阿爾伯特·山特吉爾吉就已發現細胞骨架的成分
細胞遷移的研究史
顯微技術的先驅人物安東尼·凡·列文虎克往英國皇家學會寄出一封信,里面描寫了細菌的運動。這封信可以說是打開了科學家對細胞遷移研究的第一頁。在往后這多年時間,人們就一直試圖去理解細胞遷移過程的細節。而細胞遷移的關鍵物質—細胞骨架則要等到世紀才被發現。雖然年科學家阿爾伯特·山特吉爾吉就已發現細胞骨架的成分
細胞遷移的研究史
細胞遷移(英文:cell migration,與cell locomotion同義,中文也有譯作細胞移行、細胞移動或細胞運動)指的是細胞在接收到遷移信號或感受到某些物質的濃度梯度后而產生的移動。過程中細胞不斷重復著向前方伸出突足,然后牽拉胞體的循環過程。細胞骨架和其結合蛋白是這一過程的物質基礎,
細胞質研究史
1665 英國人Robert Hook用自己設計與制造的顯微鏡(放大倍數為40-140倍,圖1-1)觀察了軟木(櫟樹皮)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細胞的構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這個詞來稱呼他所看到的類似蜂巢的極小的封閉狀小室(實際上只是觀察到到纖維質的細胞壁)。 1672,1682
血流變發展史
? ? "對未來幾代人來說,血液粘度的科學及速度梯度影響的血液凝聚與血栓形成,以及血細胞的流變學會是很重要的,其重要性正如今天的細菌學與病毒學一樣,今天,血液流變學仍面臨著各種延誤與困難;明天,這一切將會被人們視為可笑和無知,正如細菌學與防腐劑誕生后所經歷過的困難,通過奮斗才得到理解與公認。"? ?
血流變發展史
"對未來幾代人來說,血液粘度的科學及速度梯度影響的血液凝聚與血栓形成,以及血細胞的流變學會是很重要的,其重要性正如今天的細菌學與病毒學一樣,今天,血液流變學仍面臨著各種延誤與困難;明天,這一切將會被人們視為可笑和無知,正如細菌學與防腐劑誕生后所經歷過的困難,通過奮斗才得到理解與公認。"? ? ? ?
鞋套機的發展史
一、自動鞋套機的誕生與發展 我們的生活中的一切用品都不是上帝賜予的,是世世代代的聰明能干的人發明創造出來的。鞋套機也一樣,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工作和生活的便利、舒適要求越來越高,在這樣的發展形勢下,出現了先知先覺者。 第一臺鞋套機由湖北某教師與一公司合作生產
質譜發展史
質譜發展史 1912年,J.J.Thomson研制出第一臺質譜。 1918年,F.L.Arnot和J.C.Milligan磁扇面方向聚焦質譜。 1946年,W.E.Stephens發明了飛行時間(TOF)裝置。 1953-1958年,W.Paul發明了四極桿質譜分析儀。 1966年,F
生活史理論假說
生活史理論假說生活史理論假說 (life history theory)認為成體死亡率增加將會選擇提前成熟,并努力增加繁殖量,而幼體 死亡率增加將會選擇相反的模式一延遲成體成熟,減少繁殖量。
清華大學建立科學史系-“破局”中國科學史
5月16日,清華大學建立科學史系獲批準,6月30日上午,“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成立大會”在清華大學蒙民偉樓多功能廳舉行。國內科學史、科學哲學等相關研究的中堅學者濟濟一堂。不到9點,會場位置已全部坐滿,后來的人只能站在或者坐在過道上。 國內大學的科學史系為數不多,清華大學加入其中意味著什么,會給科學
DCCIK細胞的發展史
1991年,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報告,采用抗CD3單克隆抗體(MabCD3)、白細胞介素2(IL2)、干擾素等培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后,細胞總的抗腫瘤活性明顯比既往常用的免疫細胞LAK、CD3AK增加,稱為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
原子吸收發展史
光譜法的發現:1802年,伍朗斯頓(W.H.Wollaston)研究太陽連續光譜時,就發現了太陽連續光譜中出現的暗線。1859年,克希荷夫(G.Kirchhoff)與本生(R.Bunson)研究堿金屬和堿土金屬的火焰光譜時,發現鈉蒸氣發出的光通過溫度較低的鈉蒸氣時,會引起鈉光的吸收,奠定了光譜法的研
帶蟲的生活史
帶蟲的生活史是檢驗技師考試的內容,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 帶蟲的生活史:較為復雜,成蟲寄生于人體腸道,幼蟲可侵入多個組織器官。
電泳儀發展史
電泳是電解質中帶電粒子在電場力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電荷相反方向遷移的現象。利用這種現象對化學和生物化學組分進行分離的技術稱為電泳技術,可以實現電泳分離技術的儀器稱為電泳儀。從20世紀30~40年代起,相繼發展了多種基于抗對流載體的電泳儀(如紙電泳儀和凝膠電泳儀等)。傳統電泳儀由于受到焦耳熱的限
中國PCR產業發展史
分子診斷是伴隨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分析技術發展起來的,1971年Khorana等最早提出PCR理論、1976年極端嗜熱菌中一種聚合酶的分離奠定了PCR技術的發展、1988年Saiki等從一種水生嗜熱桿菌中提取到一種耐熱DNA聚合酶,并簡化了操作程序,最終實現了DNA擴增的目的,迅速推動了PCR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