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全球實時海洋觀測網正式建成
近日,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科學”號上的科考隊員將中船重工七一〇所研制的HM2000型剖面浮標緩緩放入海面。這是我國新一代海洋實時觀測系統(Argo)計劃自2002年實施以來布放的第400個剖面浮標,也是我國布放的第30個國產北斗剖面浮標。 至此,我國正式建成首個全球實時海洋觀測網。這些浮標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中北印度洋和南海海域,基本覆蓋了由我國倡導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海域。 覆蓋全球深海大洋的Argo計劃 2000年正式啟動實施的全球Argo計劃,在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努力下,截至2018年1月,已有3890個浮標在海上正常工作。 “這一數字已接近該計劃提出的建成由4400個活躍浮標組成的全球Argo實時海洋觀測網的目標。”中國Argo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許建平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 散布在全球深海大洋區域的這些浮標,主要用來監測上層海洋內的海水溫度、鹽度和海流,以幫......閱讀全文
海洋先導專項:鑄科技利器 探深海大洋
8月29日,“科學”號圓滿完成對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的考察任務返航。“這是人類首次對這座海山進行科學考察。”航次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徐奎棟難掩內心的激動,“我們采集到許多未知新物種,像高度超出1米的海綿和珊瑚……” 該航次執行的是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熱帶西太平洋海洋系統物質能量
大洋科考采集大量樣品 深海“探寶”怎樣進行
科考隊員在回收單拖體瞬變電磁儀。中國大洋協會供圖6月中下旬,西南印度洋晴空萬里,海風徐徐。隨著科考隊員將微塑料采樣器回收至“向陽紅10”船甲板,中國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業順利收官。在30多天的時間里,科考隊員24小時輪班開展作業,強大的海底資源勘查設備輪番上陣,采集了大量珍貴樣品和重要數據
中國大洋觀測網填補深海觀測空白
國家海洋局日前在杭州召開“中國Argo剖面浮標大洋觀測網”建設運行技術評估會,旨在加快促進科研項目成果的轉化,推動正在運行的Argo大洋觀測網納入海洋觀測預報體系。 據介紹,Argo是“地轉海洋學實時觀測陣”的英文縮寫。10年來,由美國、澳大利亞等 30多個沿海國家布放的約8500個A
深海大洋第48航次科學考察任務 “大洋一號”科考船啟航
7月31日,經自然資源部批準,“大洋一號”科考船從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碼頭起航前往西北太平洋海域,執行我國深海大洋第48航次科學考察任務。自然資源部供圖 本航次主要任務包括在西北太平洋海山區開展資源環境的綜合調查工作,履行我國富鈷結殼勘探合同;開展深海生態環境調查;開展深海裝備試驗性應用;進行海洋
我國海洋科學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研儀器項目啟動
近日,我國海洋科學領域獲批的第一個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標”在青島正式啟動。該項目將研制一種更先進的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標,可實現對2000米以下深海觀測,幫助我國加快實現“透明海洋”、更好開發利用海洋的目標。 據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青島
我國海洋科學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研儀器項目啟動
近日,我國海洋科學領域獲批的第一個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標”在青島正式啟動。該項目將研制一種更先進的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標,可實現對2000米以下深海觀測,幫助我國加快實現“透明海洋”、更好開發利用海洋的目標。 據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青島海洋科學與技
蘇紀蘭院士:我國海洋戰略要重視深海大洋研究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學術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蘇紀蘭作了題為《從深海到近岸:我國海洋科學面臨的挑戰》的主題報告。從近岸到深海,蘇紀蘭對多重壓力下的海洋如何可持續發展以及中國所面臨的嚴峻現實作了分析。蘇紀蘭提出,未來的國家海洋戰略要重視對深海大洋的研究,進軍深海
“海洋六號”赴西太平洋調查地質特征
27日,我國科考船“海洋六號”從東莞市東江口海洋地質專用碼頭起航,執行中國地質調查局深海地質調查第6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1航次兩項科學考察任務。本航次分4個航段,預計120天,調查工區為西太平洋我國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等。 航次首席科學家、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何高文介紹,本航次主要任務有五
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告捷 我國躋身深海研究前沿
6月11日,隨著美國“決心號”鉆探船停靠上海南港碼頭,由中國科學家建議、設計并主導的我國第三次南海大洋鉆探圓滿完成了2個航次、歷時4個月的科學考察任務。這也是國際大洋鉆探船首次停靠中國大陸港口。 12日,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中國辦公室、同濟大學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此次南海新一輪大洋
重大科儀項目"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標"啟動會召開
2016年3月3日上午,由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海洋大學吳立新院士作為首席科學家的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面向全球深海大洋的智能浮標”啟動會在青島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局、地球科學部相關領導,項目管理工作組、項目監理組、項目技術專家組成員、項目組全體成員,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