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硅酸鹽所研制出世界最大尺寸鍺酸鉍晶體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王紹華團隊近日采用坩堝下降法成功制備出直徑為5英寸的鍺酸鉍(BGO)晶體,該晶體無色透明,無明顯缺陷,晶錠直徑可達135毫米。圖片來源網絡 該團隊在對超大直徑BGO晶體制備中熱量、動量和質量等輸運過程、固液界面形狀等基本科學問題的研究基礎上,通過裝置、方法和工藝的創新性設計,結合3~4英寸直徑、600毫米超長和610毫米×280毫米×30毫米超寬晶體制備的豐富經驗,突破了超大直徑BGO晶體制備中的一系列關鍵技術瓶頸,成功研制出5英寸直徑BGO晶體,實現1~5英寸直徑系列化BGO閃爍晶體的制備。 無機閃爍晶體是一類光功能晶體材料,它們能將高能射線或粒子的能量轉化為可見或紫外光,從而實現高能射線或粒子的間接探測。BGO晶體是一種綜合性能優異的無機閃爍體,具有密度高、有效原子序數大、射線阻止能力強、光電效應比例大、物化穩定性好和機械加工性能優異等突出優點,在核醫學成像、高能物理、天體物理、石油測井、環境監......閱讀全文
高能脈沖X射線能譜測量
給出了高能脈沖X射線能譜測量的基本原理及實驗結果.采用Monte-Carlo程序計算了高能光子在能譜儀中每個靈敏單元內的能量沉積,利用能譜儀測量了"強光Ⅰ號"加速器產生的高能脈沖X射線不同衰減程度下的強度,求解得到了具有時間分辨的高能脈沖X射線能譜,時間跨度57ns,時間步長5ns,光子的最高能量3
上海硅酸鹽所研制出世界最大尺寸鍺酸鉍晶體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王紹華團隊近日采用坩堝下降法成功制備出直徑為5英寸的鍺酸鉍(BGO)晶體,該晶體無色透明,無明顯缺陷,晶錠直徑可達135毫米。圖片來源網絡 該團隊在對超大直徑BGO晶體制備中熱量、動量和質量等輸運過程、固液界面形狀等基本科學問題的研究基礎上,通過裝置、方法和工藝的創新性設
美最新型航母將裝備高能激光高能射線概念武器
在世界出現危機而美國決定干涉時,美國總統要問的第一個問題總是“我們的航母在哪里?”美國一直流傳著一句話:打天下靠海軍,海軍靠航母。據美國《海軍時報》報道,美國海軍正在加緊建造排水量更大、火力更猛的下一代航母CVN21的首艦CVN78。 ?據美國《防務新聞》報道,根據美海軍的設計方案,與現役尼米茲級航
物質落入黑洞前產生高能射線耀斑
我們的銀河系中心潛伏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一些圍繞它旋轉的熱氣體可能會落入其中。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最近,歐洲空間局(ESA)赫歇爾空間天文臺對這些熱分子氣體進行了詳細觀察,發現它們能有這么高溫度,可能是黑洞正在給自己“烹煮”美餐。 該黑洞位于銀河系中心一個無線電光源人馬座A*(
王友紹團隊發現浮游細菌基因轉移因子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研究員王友紹團隊在南海北部首次發現浮游細菌的基因轉移因子。相關成果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 基因轉移因子廣泛存在于海洋細菌基因組上,可傳遞抗光合基因、固碳基因和硫還原基因等。目前,對海洋細菌基因轉移因子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 基因轉移因子是一種由細菌釋放的、形態
王德華:忠厚傳家遠 說家風
很有意思,央視在春節期間也聊起了家風。從采訪人群的回答看,人們對家風有不同的理解和記憶。 家風,其實就是一種家庭文化。家風,也即家訓、家規。既然是文化,就需要世代傳承。傳承祖先的智慧的積累,傳承家族為人處世的方式和原則。 家庭的文化環境對于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文化環境與
衰減透射法測量高能X射線能譜
研究了基于衰減透射原理的高能X射線能譜測量與重建。利用蒙特卡羅方法對神龍一號直線感應加速器的X射線源穿過不同厚度鋁時的衰減透射過程進行模擬實驗。解譜方法采用迭代擾動法,對不同的初始能譜估計和測量噪聲水平條件下的能譜重建進行計算分析。結果表明:實驗測量不包含噪聲時,選擇合適的初始能譜可以獲得比較準確的
衰減透射法測量高能X射線能譜
研究了基于衰減透射原理的高能X射線能譜測量與重建。利用蒙特卡羅方法對神龍一號直線感應加速器的X射線源穿過不同厚度鋁時的衰減透射過程進行模擬實驗。解譜方法采用迭代擾動法,對不同的初始能譜估計和測量噪聲水平條件下的能譜重建進行計算分析。結果表明:實驗測量不包含噪聲時,選擇合適的初始能譜可以獲得比較準確的
王德華:科研創新與跟追趕超
科研的實質是創新,是發現事實,是發現規律,是求真。 科研講究優先權,一個新發現、新規律,需要在專業學術期刊(或專著)中發表,得到學術界的認可。 學術界有行業規范,不允許學術不端行為。 學術界需要尊重前人的勞動,需要傳承,需要積累,需要發展。 學術界每一個學科領域的發展,都是從無到有、從
桌面高能微型化X射線光源系統問世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25日(北京時間)報道,一國際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微型同步加速高能X射線光源系統,其能效和質量可與世界上某些最大的X光源設備媲美,這種微型化的廉價高質量X射線光源將有著廣泛應用前景。相關研究論文刊登在10月24日的《自然·物理學》雜志上。 新設備由英
用于高能X射線能譜測量的MLS法
為滿足高能X射線能譜測量的需要,提出采用MLS法進行能譜測量的方案。MLS法克服了其他測量方法散射不易控制、光場不均勻性影響較大的缺點,還具有對不同角度能譜進行測量的優勢。對MLS法的測量原理以及測量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進行了明確,并利用蒙特卡羅方法針對一特定的X射線能譜設計了兩種不同介質的測量裝置,并
美國發射高能X射線太空望遠鏡
美國航天局6月13日從太平洋地區的馬紹爾群島發射了一顆高能X射線太空望遠鏡,用于觀測黑洞等宇宙天體。 這顆望遠鏡全稱為“核光譜望遠鏡陣列”(簡稱“核星”)。美國東部時間11時(北京時間23時),“核星”及其運載火箭由一架飛機運載至空中,約一小時后,二者被拋下飛機,自由
王友紹團隊揭示紅樹林抗寒生態學機制
記者日前在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獲悉,該所研究員王友紹領銜的團隊成功揭示了紅樹林抗寒分子生態學機制。相關成果在《水生毒理學》上發表。 紅樹林為海洋三大高生產力生態系之一,是熱帶和亞熱帶近海海域重要的生態與保護屏障。紅樹林生態系統對全球氣候變化異常有明顯響應,因此是國際上海洋生態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和
上海硅酸鹽所研制出5英寸直徑的大尺寸BGO閃爍晶體
無機閃爍晶體是一類光功能晶體材料,能將高能射線或粒子的能量轉化為可見或紫外光,從而實現高能射線或粒子的間接探測。鍺酸鉍(Bi4Ge3O12,BGO)晶體是一種綜合性能優異的無機閃爍體,具有密度高、有效原子序數大、射線阻止能力強、光電效應比例大、物化穩定性好和機械加工性能優異等優點,在核醫學成像、
高能X射線能譜測量中衰減材料特性影響
基于衰減透射原理的高能X射線能譜測量,采用蒙特卡羅成像模擬的方法研究衰減材料選擇對能譜準確穩定重建的影響。設計多孔準直模型模擬X射線穿過不同衰減材料的透射過程,并在單次成像中獲得完整的衰減透射率曲線。由衰減透射率求解能譜是一種病態條件問題,采用改進的迭代擾動法進行解譜,計算時考慮透射率計算值與真實值
“悟空”獲最精確高能電子宇宙射線能譜
暗物質探測又有了新的進展。倫敦時間11月29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成果:利用“悟空”衛星獲得了世界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宇宙射線能譜,這將對判定能量低于1TeV(1TeV=1萬億電子伏特)的電子宇宙射線是否來自于暗物質起到關鍵作用,并有可能為暗物質的存在提供新證據。 暗物質
王德華:中國文化中有剽竊基因嗎
2010年9月9日,世界著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志登了題為《(某)中國期刊發現投稿中有31%的剽竊率》的來信(Chinese journal finds 31% of submissions plagiarized,Nature 467,153,2
王華濤小組研制電子皮膚 讓觸覺更真實
如何讓智能機器人更像人類,只給它提供聽覺、視覺,讓它能與人對話,這似乎還遠遠不夠。因為在人類的五感中,除了聽覺和視覺,還包括觸覺、味覺、嗅覺。機器人不需要吃飯,那么味覺和嗅覺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但觸覺作為最重要的定位手段,則是機器人應該具備的。電子皮膚 王華濤課題組供圖 于是,科學家希望在機器
中外合作揭開經典新星高能伽馬射線產生機制
由美國密歇根大學Laura Chomiuk博士領導、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客座研究員楊軍博士(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Onsala天文臺)等人參與的研究團隊,最近在新星伽瑪射線輻射問題的觀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自然》雜志。 新星是一類激變變星,由雙星系統中的白矮星吸積來自伴星的物
高能閃光照相X射線能譜的理論研究
用 M onte Carlo 方法模擬球對稱客體系統的閃光照相中 X 光光子的輸運過程。分別在單客體情況和全系統情況下,給出了記錄平面上各種光子譜及其在記錄平面上的空間分布。結果表明:記錄區邊緣的譜形與源光子譜形很相似;深穿透區各點之間的譜形差別不大,譜平均光子能量近似相同,并且位于使高 Z材料的光
三類高能宇宙射線可能都來自黑洞噴流
美國科學家最近提出,3種能量極高、身世神秘的宇宙射線,可能都來自星系中央巨大黑洞的噴流。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馬里蘭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物理學》雜志網絡版上發表論文說,他們提出一個新模型,首次通過詳細運算解釋了超高能宇宙射線、高能中微子和高能伽馬射線這3類“宇宙信使”的起源,即在星
王曉群、高紹榮發表CRISPR/Cas9基因編輯新成果
來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第一次證實了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編輯可以高效生成基因敲除雪貂(ferret)。這一研究成果發布在11月13日的《Cell Research》雜志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曉群(Xiaoqun Wang)研
高紹榮、王曉群Nature子刊發布表觀遺傳研究新成果
來自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實,在發育小鼠大腦中LSD1共抑制因子Rcor2協調了神經發生。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1月22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高紹榮(Shaorong Gao)教授,
美航天局將發射新型高能X射線望遠鏡
美國航天局近日宣布,新型高能X射線太空望遠鏡——“核分光望遠鏡陣列”計劃于美國東部時間6月13日發射升空,它將被用于觀測黑洞、超高密度中子星和超新星殘骸等。 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在一份新聞公報中說,“核分光望遠鏡陣列”由高能X射線聚焦望遠鏡和配套分光鏡組成,圖像分辨率是前幾代太空望遠鏡
記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粒子捕手”
▲9月30日,王貽芳在接受采訪。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完顏文豪攝中國有沒有必要巨資建造大型對撞機?王貽芳態度堅決:“科學的錢是科學的錢,民生是民生的錢,任何國家永遠不可能拿科學的錢做民生,沒有必要說要用科學的錢去擠占民生的錢”如何向公眾解釋高能物理研究的應用價值?王貽芳認為這是個兩難的問題,說得通俗了,人
中科院高能所追思“三好”科學家王煥玉
11月10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原黨委書記、副所長王煥玉研究員追思會在高能所舉行,500余名來自科研院所、高校、航天部門等的各界人士自發參與了此次追思會。 11月4日,王煥玉在合肥作學術報告時,突發大面積心梗不幸離世。王煥玉長期從事高能物理、粒子天體物理和宇宙射線探測研
王華鋒:“重科學輕技術”的科研文化亟待轉變
? 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評審結果早已塵埃落定,就在結果公布后不久,筆者在網上看見這樣一個牢騷帖:“為什么一些搞工程技術的人都可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而搞科研的人卻沒有獲得?”言辭間透露出這位網民對工程技術人員獲得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不解和困惑。在此,筆者以工程技術人員能否獲得
王雪華等超構表面圖像顯示研究獲重要進展
超構表面結構是人工設計的具有亞波長厚度的單層結構,能夠靈活的控制光的振幅,相位和偏振。基于超構表面對于不同波長光的振幅按需調控,它們被廣泛應用于納米圖像器件的研究,實現了衍射極限分辨率、超高耐久度和如圖信息加密等優異功能。而基于超構表面對光場相位的精確調控,可發展新型高集成的彩色立體全息顯示技
大阪大學開發出能夠釋放高能粒子α射線的抗癌注射藥劑
據《日刊工業新聞》報道,大阪大學研究生院醫學系渡部直史助教和畑澤順教授等成功制造出能夠釋放出高能粒子α射線的抗癌注射藥劑。 研究小組依托大阪大學核物理研究中心的大型加速器,將帶有電荷的粒子照射到鉍元素上制造出能夠釋放出α射線的原子。然后,通過添加穩定劑等處理,制成了易于在甲狀腺癌細胞集聚并能夠
超千億電子伏特 伽馬射線暴中迄今最高能光子“現身”
國際天文學家在兩個伽馬射線暴的觀測中,發現了一類劇烈爆發釋放的迄今已知最高能光子。英國《自然》雜志20日發表的3篇論文,描述了這些天體物理學研究結果,對這類高能事件的形成過程提出了顛覆性的解釋。 伽馬射線暴被認為是宇宙中最高能的爆發,有觀點認為這種爆發是由中子星或黑洞的形成導致的。爆發最初會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