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乙醇發展待助推或成解決糧食過剩最優解
連續數年的糧食豐收之后,不斷高企的糧食庫存成為亟待解決的新問題。 3月5日全國兩會開幕,在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快消化糧食庫存”寫入了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成為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目前,我國庫存糧食存在結構性過剩,如東北地區,庫存總量近1.8億噸,其中2014年產的玉米就超過5000萬噸,”一位糧食企業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意味著,今年底將有超過5000萬噸的過期糧需要處理。” 被稱為“上帝贈予的禮物”的玉米,由于其擁有人類所需的幾乎全部營養素,具備非常多樣的深加工渠道,如玉米油、玉米淀粉和玉米糖等,玉米成為食品工業最為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也正是因此,“讓糧食變成燃油”也成為國內長期爭論的問題。一方認為,作為重要的儲備糧食,玉米對于保證國內糧食安全非常重要;另一方則認為,在目前玉米過剩的前提下,推廣燃料乙醇,提高玉米的經濟性,才能刺激玉米種植,保障供應。 日前......閱讀全文
玉米乙醇燃料才是真正的環境殺手
事實證明,乙醇燃料對環境禍害很大。然而受到美國聯邦《可再生能源標準》(RenewableFuelsStandard)的鞭策,為滿足高得離譜的生物燃料產量指標,近年來,美國農民開墾了逾500萬英畝的保育土地和處女地。結果,原本鎖在土壤中的碳元素被大量轉變成二氧化碳釋放到了空氣中。一度以“碳中性”的
玉米制油威脅糧食安全 燃料乙醇產業再起爭端
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趙友山6月30日向本報記者獨家披露:該委員會上書的《為了保護糧食安全,建議立即停止用玉米加工車用乙醇汽油的報告》,得到了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近日,溫家寶總理作出重要批示,責成國家發改委認真研究解決。 玉米制油風氣重興 據了解,早在2004年,國家為
杜邦玉米秸稈乙醇燃料商用項目或將落戶吉林
當前,綠色低碳發展是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潮流,在今年的“里約+20”的各國領導人可持續發展峰會上,世界各國要通過綠色低碳發展的途徑來實現各國和全球的可持續發展,這已經形成了共識。正處于經濟轉型階段的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政府支持力度較大。這對杜邦公司來說正是切入中國綠色經濟的最佳時機。在
中國將叫停糧食乙醇燃料 堅持發展非糧燃料乙醇
6月10日,在“中國生物燃料乙醇產業化發展戰略研討會”上,記者從一政府官員處獲悉,國務院6月7日召開關于可再生能源的會議,中國將停止在建的煤化工項目和糧食乙醇燃料項目,在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消耗糧食,不得破壞生態環境的原則下,堅持發展非糧燃料乙醇。 ? 糧食乙醇存在與人爭糧問題 ? 1999年
印度調整乙醇燃料政策
????印度內閣經濟事務委員會上周宣布對該國的乙醇燃料政策進行調整,將允許市場來確定價格,如果供不應求可通過進口來滿足在汽油中添加5%乙醇燃料的要求。 ????該委員會強調,在汽油中添加5%乙醇的規定將在印度全國范圍內實施,石油部將立即發出通告,從12月1日起實施。今后乙醇采購價格將由O
我國非糧燃料乙醇研發提速
12月19日,吉林石化研究院“玉米秸稈生產燃料乙醇關鍵技術開發”通過中國石油科技管理部組織的項目中評估。科技管理部對該項目在預處理技術與混合糖發酵生產乙醇工程菌株構建上開展的多項創新給予肯定,標志著我國非糧燃料乙醇技術研發工作正在提速。 生物質資源生產生物燃料,是替代石油資源的重要方法,非
治理霧霾 燃料乙醇推廣呼聲再起
在G7領導人達成2100年在全球范圍內終結化石燃料使用的協議之后,發展生物能源特別是燃料乙醇的呼聲高漲。9月19日-22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汽車商品交易會清潔燃料展上,我國燃料乙醇生產企業協力推出了“中國燃料乙醇聯展”,向社會公眾展示了乙醇汽油在治理霧霾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我國京津
美乙醇燃料產業日趨邊緣化
威斯康辛州的眾議員吉姆·森塞布萊爾建議國會廢止有名無實的燃油罰款。該法案于2007年頒布,其中規定所有煉廠必須在其出售的汽油中摻入一定量的纖維素乙醇(由不可食用的原料如木材或草料制成),否則將面臨罰款。但現實的情況卻是纖維素乙醇供給不足,使得這項罰款顯得有失公允。 6年前,美國試圖大力發展
奧高布殊力推燃料乙醇技術
作為全球生物技術開發商,奧地利奧高布殊有限公司看好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將繼續加大在華燃料乙醇技術推廣力度。這是記者從國慶前夕在西安舉辦的2013歐亞經濟論壇第三屆新能源論壇分會上了解到的。 奧高布殊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經理蘇炎麟介紹,奧高布殊擁有工業乙醇、食用乙醇和藥用乙醇生產專利技術
聯合國官員呼吁美國停產玉米乙醇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總干事若澤?格拉濟阿諾?達席爾瓦撰文稱,盡管半個世紀以來的最嚴重干旱對玉米產量造成了“巨大破壞”,但由于美國國會頒布的指令,美國將把約40%的玉米用于乙醇生產。美國應立即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