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的侯大媽每逢出門購物,都要自帶大布袋。這是被收費的塑料袋“逼”成的習慣。 近日,在搜狐綠色頻道舉辦的“限塑令”三周年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司長李靜用“非常可觀”評價了三年來的減塑成效。 “全國主要塑料零售產品減少量是特別大的,特別是超市,減少量達到三分之二以上。”李靜說,“限塑令”執行以來,節約石油360萬噸,折合標準煤510多萬噸,折算成二氧化碳1000萬噸。 可是,超薄塑料袋并沒有絕跡。 候大媽去農貿市場買菜的時候,她的大布袋里就充斥著各種顏色的塑料袋,“每家都給,我拿回來當垃圾袋用”。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他們在北京選取的10家農貿批發市場里,7家使用的指定塑料購物袋厚度均低于0.025毫米,不符合國家標準;市場經銷商依舊沿襲“傳統”,向消費者免費提供超薄塑料袋,致使超薄塑料袋的使用量出現升溫勢態。 時至今日,以塑料袋為中心的環保戰,依舊任重道遠。 農貿市場的超薄塑料袋,禁還......閱讀全文
昨天(1日),“限塑令”實施兩周年,記者調查卻發現,作為“限塑令”重點管理范疇的菜市場,免費塑料袋已然卷土重來;而沒有明確是否被納入“限塑令”管理范圍的餐館,提供塑料袋幾乎“從不收費”……面對免費塑料袋依然泛濫的局面,在有關部門思考如何監管“限塑令”是否執
“限塑令”頒布兩年半,仍有不少市民在超市購物時喜歡買塑料購物袋。 2008年6月1日國務院頒布“限塑令”,至今已有兩年半時間,目前在中山的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是否有償使用、是否存在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的現象? 據統計,“限塑令”實施初期,全國超市和商場的塑料袋
◎國內三大外賣平臺一年至少消耗73億個塑料包裝,平均每份外賣產生塑料一次性用品4.8件 ◎2016年全國快遞業塑料袋總使用量約147億個,電商平臺和賣家自帶包裝的占比超五成 ◎2008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實施 ◎為配合“限塑令”落地,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
時間能夠淡化一切,“限塑令”似乎也未能幸免,與兩年半前“限塑令”實施的轟轟烈烈相比,現如今,“限塑”熱度幾近消退,塑料袋的使用量明顯反彈。事實表明,單純依靠讓消費者付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必須適時調整措施,推動替代品的廣泛使用,同時要借助一些先進的經驗。但最關
農貿市場成為低質塑料袋泛濫的重災區。 今年6月1日,我國“限塑令”實行5年,相關部門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政策實行之后雖效果顯著,但某些地方和環節依然沒有執行到位。 這項旨在減少“白色污染”的政策實施到底取得哪些效果?國外是如何實施的?以及“限塑”未來之路如何走?眾多問題引人關注。 “
新型塑料袋溶于水:用以解決塑料袋帶來環境問題 智利發明家展示了一種新型“塑料袋”——完全溶于水且非石油衍生物。 新型塑料袋溶于水:用以解決塑料袋帶來環境問題 實驗者將白色的塑料袋放在透明的水瓶中,不一會,白色塑料袋果然與水發生了溶解。 新型塑料袋溶于水:用以解決塑料袋帶來環境問題 瓶子
對于6月1日即將實施的“限塑令”,商務部商業改革司司長邸建凱明確表示,堅決按期限執行,不設立過渡期。而此次收費的塑料購物袋指由商品零售場所提供的“具有提攜功能的塑料袋”,而用于裝盛生鮮食品、熟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沒有列入到有償使用范圍。 同時,商務部條法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商務部正在制訂《商品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