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第一架“光學儀器”,但它的能力卻是有限的,通常認為人眼睛的分辨率為0.1 mm。17世紀初,光學顯微鏡(圖1)出現,可以把細小的物體放大到千倍以上,分辨率比人眼睛提高了500 倍以上,這也是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一次巨大突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直接觀察到原子是人們一直以來的愿望,電子顯微學的出現為人們實現這一夙愿提供了可能。隨著電子顯微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透射電子顯微鏡(圖2)的分辨率已經達到了亞埃量級,電子顯微鏡已經成為材料學領域不可或缺的表征手段。另外,電子顯微學與納米科學、生物學等的結合,使得電子顯微鏡的功能日漸擴大,同時它也促進了這些領域的飛速發展。 圖1 羅伯特·胡克發明的光學顯微鏡(圖片來源:百度網)圖2 HT7700-日立透射電子顯微鏡(圖片來源:百度網)透射電子顯微鏡的起源與發展 透射電子顯微鏡起源于20 世紀20~30......閱讀全文
電子顯微鏡已經成為表征各種材料的有力工具。 它的多功能性和極高的空間分辨率使其成為許多應用中非常有價值的工具。 其中,兩種主要的電子顯微鏡是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和掃描電子顯微鏡(SEM)。 在這篇博客中,將簡要描述他們的相似點和不同點。 &nb
電子顯微鏡 電子顯微鏡是根據電子光學原理,用電子束和電子透鏡代替光束和光學透鏡,使物質的細微結構在非常高的放大倍數下成像的儀器。 電子顯微鏡的分辨能力以它所能分辨的相鄰兩點的最小間距來表示。20世紀70年代,透射式電子顯微鏡的分辨率約為0.3納米(人眼的分辨本領約為0.1毫米)。現在電子顯微
目前,已經成功研制出的掃描電鏡包括了:典型的掃描電鏡、掃描透射電鏡(STEM)?場發射掃描電鏡(FESEM)、冷凍掃描電鏡(Cryo-SEM),低壓掃描電鏡( LVSEM)、環境掃描電鏡( ESEM)、掃描隧道顯微鏡(STM )、掃描探針顯微鏡( SPM ),原子力顯微鏡(AFM)等,以下介紹幾
目前,已經成功研制出的掃描電鏡包括:典型的掃描電鏡、掃描透射電鏡(STEM)?場發射掃描電鏡(FESEM)、冷凍掃描電鏡(Cryo-SEM),低壓掃描電鏡( LVSEM)、環境掃描電鏡( ESEM)、掃描隧道顯微鏡(STM )、掃描探針顯微鏡( SPM ),原子力顯微鏡(AFM)等,以下介紹幾種
實驗一 透射電子顯微鏡 的原理與演示 解剖、觀察和分析歷來是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手段。用于細胞解剖觀察的主要工具就是顯微鏡,它是我們觀察細胞形態最常用的工具。但其分辨率的最小數值不會小于0.2mm(紫外光顯微鏡的分辨率也只能達到0.1mm), 這一數值是光學顯微鏡分辨率的極限。限制顯微鏡分辨率
如今的透射電子顯微鏡市場,可謂是呈三足鼎立之勢:日本電子,日立和FEI。 今天主要介紹一下老大哥日本電子株式會社JEOL。 提起日本電子,大家都不陌生,目前在我國各大科研院所都不難看到JEOL電鏡的影子。日本電子株式會社,是一家世界頂級的科學儀器生產制造商。在這么多的儀器制造商中說它頂級,其
透射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是通過穿透樣品的電子束進行成像的放大設備。電子束穿過樣品以后,帶有樣品之中關于微結構及組成等方面的信息,將這些信息進行方法和處理,便可得到所需要的顯微照片及多種圖譜。現在商業透射電鏡最高的分辨率已經達到了0
這是一篇有關電子顯微鏡的綜述,是根據75篇發表使用實驗的文章歸納的。可以幫助讀者找到最適合的電子顯微鏡。日立高新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America為研究碳酸酐酶可通過spidroin蛋白末端功能域促進蜘蛛絲的形成,采用Hitachi的H7100 electr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發布冷凍透射電鏡系統采購項目,預算金額2320萬元,文件詳情如下: 設備用途:冷凍透射電鏡系統包括120kv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和200kv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是目前生物醫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大型儀器設備。其中120kv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主要
電子顯微鏡與光學顯微鏡的成像原理基本一樣,所不同的是前者用電子束作光源,用電磁場作透鏡。另外,由于電子束的穿透力很弱,因此用于電鏡的標本須制成厚度約50nm左右的超薄切片。這種切片需要用超薄切片機(ultramicrotome)制作。電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最高可達近百萬倍、由照明系統、成像系統、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前一陣子,小編轉了一篇關于FEI歷史的短文:透射電鏡江湖紛爭(二):FEI ,其中尚有意猶未盡之感,因為畢竟FEI最近太火,因此又搜集學習了一些資料,這里再原創一篇,希望可以幫大家更好地了解FEI(已并入賽默飛),尤其是它的透射電鏡。 作為最早商業化電子顯微鏡的企業,在業內幾
(四)核磁共振儀 核磁共振(NMR)在科學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對推動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學科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諾貝爾獎曾6次授予NMR工作者,授獎領域涉及物理(1944、1945、1952年度)、化學(1991、2002年度)、生理或醫學(2003年度)。NMR的廣泛應
2.核磁共振成像儀(MRI) 核磁共振波譜和成像儀器具有“量大面廣”的特性。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儀器還有石油測井儀和探水儀。核磁共振測井儀器能夠提供油井內原油和水的定量分布或原油的儲備信息。每年核磁共振測井量超過3000多口,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要求儀器具有快響應和能夠適應地下高溫、
透射電子顯微鏡結構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是觀察和分析材料的形貌、組織和結構的有效工具。TEM用聚焦電子束作照明源,使用對電子束透明的薄膜試樣,以透過試樣的透射電子束或衍射電子束所形成的圖像來分析試樣內部的顯微組織結構。 圖1(a)(b)是兩種典型的透射電鏡的實物照片。透射
掃描電子顯微鏡已成為表征物質微觀結構不可或缺的儀器。在掃描電鏡中,電子束與試樣的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可產生二次電子、特征X射線、背散射電子等多種的信號,通過采集二次電子、背散射電子得到有關物質表面微觀形貌的信息,背散射電子衍射花樣得到晶體結構信息,特征X-射線得到物質化學成分的信息,這些得到的都是
掃描電子顯微鏡已成為表征物質微觀結構不可或缺的儀器。在掃描電鏡中,電子束與試樣的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可產生二次電子、特征X射線、背散射電子等多種的信號,通過采集二次電子、背散射電子得到有關物質表面微觀形貌的信息,背散射電子衍射花樣得到晶體結構信息,特征X-射線得到物質化學成分的信息,這些得到的都是接近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6年10月17日,日立高新技術有限公司與天美(中國)科學儀器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球差校正透射電鏡HF5000新品發布會”在北京北大博雅國際酒店召開。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等的5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發布會。 發布會現場 中科院國家納米中心測試平臺范偉民主任、中國科學院
實驗方法原理一、電子顯微鏡的分辨力和放大率 電子顯微鏡是利用電子流代替光學顯微鏡的光束使物體放大成像而由此得名的。發射電子流的電子源部分稱為電子槍,電子槍由發射電子的“V”形鎢絲及陽極板組成,在高真空中,鎢絲被加熱到白熾程度,其尖端便發射出電子,發射出來的電子受到陽極很高的正電壓的吸引,使
5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生張森森的蛋白樣品9時準時在液氮環境下進入冷凍電鏡。幾天后,埃(10-10)級精度的蛋白質“高清3D彩照”將出爐。研究人員可以“直視”單個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并解出生命運轉機理。 這期間,冷凍電鏡中的電子槍將持續發射電子,每次看一個小單元。為了解釋這個“小單元”
樣品物象的表征包括形貌、粒度和晶相三個方面。物相分析一般使用 X-射線粉末衍射儀(XRD)和電子顯微鏡。形貌和粒度可通過掃描電鏡(SEM)和透射電鏡(TEM)直接觀測到粒子的大小和形狀。但由于電鏡只能觀測局部區域,可能產生較大的統計誤差。晶粒(注意粒子的大小和晶粒的大小不是一個概念,在多數情況下
是什么卡了我們的脖子——我們的蛋白質3D高清照片仰賴舶來的透射式電鏡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 5月29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博士生張森森的蛋白樣品9時準時在液氮環境下進入冷凍電鏡。幾天后,埃(10-10)級精度的蛋白質“高清3D彩照”將出爐。研究人員可以“直視”單個蛋白質的分子結構,并解出生命運轉機理
透射電子顯微學(TEM)是一門探索電子與固態物質結構相互作用的科學。 透射電子顯微鏡與光學顯微鏡的成像原理基本一樣,所不同的是前者用電子束作光源,用電磁場作透鏡。由電子槍發射出來的電子束,在真空通道中沿著鏡體光軸穿越聚光鏡,通過聚光鏡將之會聚成一束尖細、明亮而又均勻的光斑,照射在樣品室內的樣品
透射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數高,廣泛應用于材料科學、地球科學、醫學和生命科學等領域。透射電子顯微鏡結合不同的附件(X射線能譜分析(EDS)、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可以同時提供形貌、成分、結構信息,它可以揭
上一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日本電子,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JEOL在透射電鏡領域最有力的競爭者——FEI。 FEI是一家美國的高科技公司,是為全球納米技術團體提供解決方案的創新者和領先供應商, “TOOLS FOR NANOTECH”,生產的產品主要面向半導體、數據存儲、結構生物學、材料和工業領域。
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發展方向 目前,透射電子顯微術有幾個重要的發展方向。第一,分辨率的提升。分辨率一直是透射電鏡發展的目標和方向,發展新一代單色器和球差校正器,進一步提高透射電鏡的能量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尤其是對低壓電鏡。第二,發展原位透射電鏡技術。原位透射電鏡在材料合成、化學催化、生命科學和
實驗方法原理 一、電子顯微鏡的分辨力和放大率 電子顯微鏡是利用電子流代替光學顯微鏡的光束使物體放大成像而由此得名的。發射電子流的電子源部分稱為電子槍,電子槍由發射電子的“V”形鎢絲及陽極板組成,在高真空中,鎢絲被加熱到白熾程度,其尖端便發射出電子,發射出來的電子受到陽極很高的正電壓的吸引,
顯微儀器主要包括了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光學顯微鏡的分辨率最高只能達到200 nm,有效放大倍率為1000~2000倍,無法研究如物質的分子、原子等小于200 nm的物質。故而,科學家們進而研究了電子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簡稱電鏡( Electron Microspy, EM ),它是利用電子束對
作為材料研究人員,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材料性能與微觀結構之間的關系。透射電子顯微鏡自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發明以來,就一直為材料的結構和成分表證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廢話不多說,咱們直奔主題吧,相信點進來看這篇文章的各位都是有一定電鏡基礎的童鞋,但是為了更好的理解透射電鏡的操作和拍攝技巧,咱們還是不妨先回顧一
結合SEM和TEM技術 還有一種電子顯微鏡技術被提及,它是透射電鏡(TEM)和掃描電鏡(SEM)的結合,即掃描透射電鏡(STEM)。 如今,大多數透射電鏡(TEM)可以切換到“STEM模式”,用戶只需要改變其對準程序。 在掃描透射電鏡(STEM)模式下,光束被精確聚焦并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鄭州大學現代分析與基因測序中心公布冷凍電子顯微鏡系統采購項目。項目采購300kV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1臺、200kV 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1臺、120kV 透射電子顯微鏡1臺、冷凍雙束電鏡1臺,總預算1.15億元。詳情如下: 采購內容及范圍: 300kV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