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禮會見TWAS執行主任Murenzi教授 7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副院長白春禮在北京會見并宴請了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執行主任Romain Murenzi教授。 白春禮首先對Romain Murenzi主任的來訪表示熱烈的歡迎,并對他就任TWAS執行主任再次表示祝賀。Romain Murenzi主任對白春禮院長在百忙中安排會見表示感謝。白春禮和Romain Murenzi就TWAS與東亞與東南亞地區辦公室(ROESEAP)的密切合作,以及2012年TWAS在中國舉辦第23屆大會的相關事宜進行了廣泛的討論。雙方均表示將進一步加強中國科學院與TWAS的全方位合作,推進TWAS ROESEAP與非洲、阿拉伯、南亞、拉美及加勒比區域辦公室的交流。 隨后,中國科學院黨組副書記、TWAS院士、發展中國家婦女科學組織(OWSD)主席方新會見Romain Murenzi教授。 方新首先向客人......閱讀全文
由中、美兩國學者組成的團隊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發現,氣候變化與土壤微生物種類的多少關系密切。按目前氣候變化趨勢,未來土壤微生物種類或將進一步增加。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它們能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降解和轉化污染物。科學家發現,氣候變化對微生物的群落、功能都有影
自1979年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從過去氣溫和降水的變化、動物和植物的消失和演替中尋找證據,以預測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微生物是養分元素循環的“轉換器”、環境污染的“凈化器”、陸地生態系統穩定的“調節器”,時刻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生活與發展。氣候變化也必將影響我們腳下的息息相關
自1979年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從過去氣溫和降水的變化、動物和植物的消失和演替中尋找證據,以預測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微生物是養分元素循環的“轉換器”、環境污染的“凈化器”、陸地生態系統穩定的“調節器”,時刻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生活與發展。氣候變化也必將影響我們腳下的息息相關
土壤中的微生物驅動了植物殘體的分解過程,其活性同時受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的影響。然而,目前還無法全面了解氣候和土壤條件的相對重要性。這主要是因為傳統的研究方法,如控制條件下的培育試驗以及不同環境下的土壤調查,在區分氣候和土壤條件的相對作用方面能力十分有限。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孫波課題組
在海拔高度1500米~2600米的高寒地區,科學家們試圖通過監測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結構和功能的變化,揭示氣候變化對土壤生態環境的影響。 從2011年開始,西班牙奧爾德薩-佩迪杜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韋斯卡省比利牛斯山脈)里建立一個微生物觀測站。該觀測站由巴斯克農業發展研究所設立,其目的是通過監測
微生物可以通過合成代謝作用將不穩定的有機碳轉化為自身細胞組成,通過細胞的生長和死亡過程最終以微生物殘留物形式對穩定有機碳庫有重要貢獻,但真菌和細菌殘留物在此過程中的貢獻隨氣候帶的改變不清楚。我國水稻土從北向南跨越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四個氣候區,不同氣候區耕作強度和氣候條件差別巨大,微生物
日前,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周集中研究組發現氣候暖化背景下微生物活動對永久凍土帶土壤碳庫的重要影響。相關成果發布于《自然—氣候變化》。 整個北半球土壤有機碳總量的一半富集在北極地區,其原因是氣溫較低導致微生物對永久凍土帶土壤有機碳的分解緩慢,有利于有機碳的積累。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北極地區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指出,氣候變化不僅會對動植物帶來影響,同時還會干擾細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正常活動。微生物活動變化對全球生態系統的影響目前還不清楚。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凱瑟琳·特雷塞德在美國微生物學會第108屆年會上指出,他們研究發現,隨著氣溫上升,土壤中含氮量會上升,而這將抑制
固碳微生物是一類與植物相似將大氣CO2轉化為有機質的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固碳功能的重要性最近幾年才逐漸被認識,但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固碳潛力及其環境因子驅動機制尚未被認識。干旱半干旱生態系統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41%,該生態系統植被生長受到包括土壤水分在內的多種環境因子限制,凸顯土壤微生物固碳的
固碳微生物是一類與植物相似將大氣CO2轉化為有機質的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固碳功能的重要性最近幾年才逐漸被認識,但土壤固碳微生物群落特征、固碳潛力及其環境因子驅動機制尚未被認識。干旱半干旱生態系統約占全球陸地面積的41%,該生態系統植被生長受到包括土壤水分在內的多種環境因子限制,凸顯土壤微生物固碳的重要
氣候是長時間內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平均或統計狀態,時間尺度為月、季、年、數年到數百年以上。農田氣候一般指距農田地面幾米內的空間氣候,是各種動物、植物和微生物賴以生存的空間氣候。農田氣候要素包括太陽輻射、大氣溫度、大氣濕度、風速等。農田氣候隨時間、地點、空間發生變化,對農田作物的生長、發育與產量影響巨
菌株分離(separation)就是將一個混雜著各種微生物的樣品通過分離技術區分開,并按照實際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準確、有效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分離、篩選,進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過程.菌株分離、篩選(screening)雖為兩個環節,但卻不能絕然分開,因為分離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篩選作用.工業微生
菌株分離(separation)就是將一個混雜著各種微生物的樣品通過分離技術區分開,并按照實際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準確、有效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分離、篩選,進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過程.菌株分離、篩選(screening)雖為兩個環節,但卻不能絕然分開,因為分離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
菌株分離(separation)就是將一個混雜著各種微生物的樣品通過分離技術區分開,并按照實際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準確、有效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分離、篩選,進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過程。菌株分離、篩選(screening)雖為兩個環節,但卻不能絕然分開,因為分離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篩選作用。工業微生
菌株分離(separation)就是將一個混雜著各種微生物的樣品通過分離技術區分開,并按照實際要求和菌株的特性采取迅速、準確、有效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分離、篩選,進而得到所需微生物的過程。菌株分離、篩選(screening)雖為兩個環節,但卻不能絕然分開,因為分離中的一些措施本身就具有篩選作用。工業微生
美國白宮13日宣布啟動“國家微生物組計劃”,這是奧巴馬政府繼腦計劃、精確醫學、抗癌“登月”之后推出的又一個重大國家科研計劃。小小的微生物,為何能成為美國的國家級大型科研計劃?美國政府將如何實施這個計劃?最終的目標又是什么? 啟動資金超5億美元 微生物存在于人體、植物、土壤、海洋等各種環境中
11月11日至14日,第十三次全國環境微生物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市維景飯店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微生物學會環境微生物專業委員會主辦,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承辦,會議設立了27個大會報告,86個分會報告。來自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的560余位代表與會。 本次會議主題為“環境微生物與社會
研究者發現冰凍中的怪異的流感病毒、骨髓灰質病毒、天花病毒和至今尚未探明的病毒種類——— 近年來聯合國以及各國的專家都在不斷發出警告,全球變暖正促使極地冰川以及其他地區比如我國的西部地區的冰川融化,以現有趨勢,幾十年內,可能地球上的冰川就會完全消失。而這一切給人類帶來的不僅僅是電影《后天》中所描述
2010年12月29日至30日,土壤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2010年度學術年會在南京土壤所大禮堂召開。 南京土壤所所長、實驗室主任沈仁芳研究員致開幕詞,他總結了2010年實驗室的主要工作進展,通報了2010年實驗室評估取得的良好成績,并對實驗室今后的工作發展作了部署安
人工氣候室的應用及分類 工氣候室常用于研究環境條件對生物生命活動的影響,也可用于某些生物的栽培、馴化、育種等工作。其規模及可控條件則根據需要確定。小型的稱“人工氣候箱”。 它是一種能夠采用人工的方式在室內模擬與生物或人類密切相關的各種自然界氣象條件的實驗設備,能根據不同的需求對其進行
人工氣候室是一類可智能控制溫濕度等環境,通過人工模擬自然界氣候環境的設備總稱。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氣候室的智能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并演化成了智能型 人工氣候室。利用人工氣候室可以不受地理、季節等自然條件的限制,模擬人類需要的各種
木瓜碩果累累。萬寧市龍滾鎮菊花生產基地的工人正在給菊花施微生物肥料。 冬天的海南,依舊暖和。陽光下,東方市感城鎮布磨村的800畝有機蔬菜基地,綠意盎然。海南省有機農業協會秘書長蔡明浩從樹上摘下一顆西紅柿,不洗不擦,就直接吃起來。“特別有記憶中的西紅柿味道。” 近年來,病害危及海南省農作物,導致綠
美國政府日前發起一項新的努力,研究在人體和整個生態系統中茁壯成長的數量巨大且大部分不可見的微生物組,旨在推進對微生物世界的認知,從而在衛生保健、食品生產和環境恢復等領域有所應用。 白宮發表的一份聲明指出,多年來,美國政府一直在微生物組領域投資,且近年來力度不斷增加。2014財年的聯邦投資是20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楊元合研究組以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區為研究對象,通過大尺度取樣并結合高通量測序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凍土區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分布格局及其調控因素。相關結果近期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生態學》上。 研究人員通過對微生物多樣性在空間上的變化——微生物β多樣性的研究
酶的分離純化方法簡介生物細胞產生的酶有兩類:一類由細胞內產生后分泌到細胞外進行作用的酶,稱為細胞外酶。這類酶大都是水解酶,如酶法生產葡萄糖所用的兩種淀粉酶,就是由枯草桿菌和根酶發酵過程中分泌的。這類酶一般含量較高,容易得到;另一類酶在細胞內產生后并不分泌到細胞外,而在細胞內起催化作用,稱為細胞內酶,
生物細胞產生的酶有兩類:一類由細胞內產生后分泌到細胞外進行作用的酶,稱為細胞外酶。這類酶大都是水解酶,如酶法生產葡萄糖所用的兩種淀粉酶,就是由枯草桿菌和根酶發酵過程中分泌的。這類酶一般含量較高,容易得到;另一類酶在細胞內產生后并不分泌到細胞外,而在細胞內起催化作用,稱為細胞內酶,如檸檬酸、肌苷酸、味
西伯利亞冰封3萬年線蟲被“叫醒” 專家:有機體從萬年永凍土中復活并不完全是好消息 只是打個盹,睜眼已過萬年,小說里的情節如今變成現實。 俄羅斯和美國研究人員最近解凍西伯利亞的永凍土樣品,成功讓其中兩條冰封了3萬年以上的線蟲蘇醒。這是第一次用證據表明,多細胞生命體在永凍土的極寒環境中
來自10個國家的1000份土壤樣本將成為撒哈拉以南非洲首個大規模土壤微生物調查的基礎。牽頭該項目的非洲土壤微生物工程,希望這些數據有朝一日能有助于規范該地區的農業操作,以及保護生態系統和農業。 “土壤至關重要,土壤健康與人類和動物生存息息相關。”該項目負責人、南非比勒陀利亞大學微生物生態和基
羅格斯大學新不倫瑞克分校研究小組表示,面對全球居民體內微生物種群多樣性逐漸消失的威脅,世界末日微生物庫可以確保人類長期身體健康。他們聲稱,這種威脅與氣候變化不相上下。 北京時間10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現提出一項重要計劃,將建造一艘“諾亞方舟”,旨在保存人類內關鍵的微生物,避免人
在陸地生態系統中,在土壤中生活有數量龐大的微生物種群,包括原核微生物如細菌、藍細菌、放線菌及超顯微結構微生物, 以及真核生物如真菌、藻類( 藍藻除外) 、地衣等。它們與植物和動物有著明確的分工,主要扮演“分解者”的角色,幾乎參與土壤中一切生物和生物化學反應,擔負著地球C、N、P、S 等物質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