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總干事天野之彌(Yukiya Amano)在維也納召開的理事會上指出,盡管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導致全球核能發展有所減緩,但預計未來20年核能使用仍將大幅增長。 天野之彌說,預計到2030年,全球新增核反應堆有望達90座到350座。這表明核能仍將持續發揮重要作用,只是增速有所放緩。此外他還指出:“據估計,絕大多數的新增核電站仍位于目前已具有核電站的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在亞洲地區。其中,中國和印度仍舊是主要的增長中心。” 福島核電站危機發生之前,國際原子能組織預計到2030年,將新增25個擁有核電站的國家。然而今年3月份,日本大地震和隨之引發的海嘯讓福島核電站受到重創,并造成了自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災難之后全球最嚴重的核危機,也促使人們重新審視核能的發展。 天野之彌說,全球核能增長的減緩表現在很多方面,如德國已決定到2022年關閉所有的核電站,意大利也通過全......閱讀全文
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已經過去6年,關于核輻射的慘痛記憶仍然敲擊著警鐘。如何科學認識被各國日益重視和發展的核電能源?核安全究竟能否保障?帶著種種問題,我們約請中國社科院的兩位研究專家撰文,請他們從科學的角度解讀分析 一問 如何保障核能的安全利用? 從美國三里島核事故到蘇聯切爾諾貝利核災難再到日本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核電發電量將繼續增長。該機構于日前發布了其年度出版物《能源、電力與核電預測(2050年前)》,同時刊登了國際原子能機構能源規劃專家給出的分析。 國際原子能機構每年都會針對全球核電發電量做出低值和高值預測。今年的低
日本自衛隊17日晚完成了對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的噴水作業,但目前核電站的放射線劑量尚未見降低。 當地時間19時30分(北京時間18時30分)左右,自衛隊動用5臺消防車,從地面向3號機組乏燃料池噴水。作業持續了半個多小時,共向機組噴水30噸。據悉,噴水作業采用了特殊的方式,在整個作業過程中
由復旦大學主辦的“上海論壇2011”日前落下帷幕,會議期間,節能減排與低碳經濟一如既往成為重要議題。圍繞“亞洲經濟低碳化的技術愿景與機制設計”這一分論壇主題,參會代表從技術研發與擴散、工業化模式、政府和市場主導機制等方面深入探討亞洲經濟的低碳化道路。 引人注意的是,在眾多與會專家看來,今年
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 核安全事關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發展,事關環境安全,事關公眾利益。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確定的方針政策,我國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多年來保持了良好的安全業績。日本福島
2013年多數國家仍將繼續按原計劃建造核電站,并將進一步加強核安全監管,檢查核設施防災能力,調整核應急措施,積極開發先進核電技術。 ·日本 日本計劃建造更多核電站。1月2日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表示,他將批準建造更多的核反應堆。 這與野田佳彥領導的民主黨前政府的
日前,由于國家能源委會議釋放出核電松動的信息,相關媒體圍繞核電存廢、內陸核電等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其中,國研中心王亦楠老師的《內陸核電不適合我國國情》(附于文后)的文章觀點最為鮮明,引起了諸多共鳴和爭論。現針對王老師文中提出的幾點理由,稍談一點個人認識,以與商榷。 第一,關于核電安全技術
本文導讀:聯合國16日發表預測稱,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產生的核輻射云有可能在當地時間18日晚些時候抵達加利福尼亞州。不過美國專家反復強調,飄到美國的輻射物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將很有限。 聯合國16日發表預測稱,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產生的核輻射云有可能在當地時間18日晚些時候抵達加利福尼亞州。不過美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日本首相菅直人3月31日說,福島第一核電站必須報廢。國際原子能機構同日建議日本擴大這座核電站周邊居民的疏散范圍。 截至發稿時 死亡:11532人 失蹤:16441人 放射物超標4385倍 菅直人在與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長志位和夫會談時說,福島第一核電站必須關停,
縱覽近期國際核能產業的相關消息,不難發現,日本是繞不過去的新聞熱點。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對于日本國內核電業來說,“利好的正向信息”占了大多數。 福島民眾“向常態生活回歸” 在這些信息中,有兩條小消息從側面反映了福島核事故的消極影響正在減弱。第一條是,日本福島縣農業部門官員5月22日證實
大亞灣核電站 國圖 2011年3月日本福島核事故后,中國工程院組織了“我國核能發展再研究”咨詢課題,著眼于新的核電發展形勢下我國核能安全發展、規模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所面對的矛盾,重點分析近期和長遠我國核能發展需要解決的若干重要問題。習近平主席在全球核安全峰會上全面闡述了中國的“核安全觀”,
福島核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很有一股“長期抗戰”的架勢。放射物質泄漏的源頭,至今還未確定;“搶險”作業一直沒有大的進展;核泄漏的程度和范圍越來越大……形勢發展的前景,很是不妙。 目前,不僅福島周邊十幾個都縣的大氣、土壤、海水和自來水受到了立體式侵害,就連遠在數千里之外的冰島、法國等國,
近日,在北京“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觀眾參觀國際熱核聚變裝置模型展臺。 閱讀提示: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為全世界敲響了安全警鐘,也讓人們對我國的核電事業產生了諸多疑慮:在役的核電站是否安全?還要不要繼續發展核電?怎樣才能確保萬無一失?帶著這些問題,記者
近期,對于全球核能產業來說,似乎有些波瀾不驚,核工業的發展在各國既定的規劃軌道上或快或慢地推進,即使終歸“幾家歡樂幾家愁”,但也是屬于業界一貫以來的固有場景。然而,在常態的發展模式中,仍然有一些新的動向值得關注。 “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日本核電 日本的核能態勢是當前核能界繞不過的話
儲能技術成為下一輪能源革命的突破口 傳統能源領域總投資額呈下降趨勢。 全球范圍可再生能源正逐步替代傳統能源 2016年9月20日,國際能源署(IEA)在北京發布的《2016年世界能源投資展望》宣稱:“化石燃料在能源供應領域依舊占據主導地位,但是投資流向顯示了能源系統的重新定位。”該報告認為
針對核廢料處理、核燃料供給、核科學工程人才三大瓶頸 核能具有綠色、高效、低碳排放和可規模生產的突出優勢已被世人公認,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全球核能迎來發展的春天,而近年來我國更是將“積極發展”核能列入了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戰略重點之一。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7年10月通過的《核電
嘉賓:王敏正 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 孫勤 中核集團董事長 李寧 廈門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 劉華 環保部核安全總工程師 陳樺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最近,核電業內頻頻吹風重啟內陸核電,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日前也表示,內陸核電將會穩步啟動。國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天野之彌9月12日在維也納說,雖然經歷日本福島嚴重核事故,但全球對核能的開發和利用在未來20年內仍將“保持增長”。 天野之彌在當天開幕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上說,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國際原子能機構重新評估了全球核能利用的前景——到2030年,全球新增核電站數量將在
1942年12月2日,美國芝加哥大學足球場西看臺下的一個室內網球場里,費米領導他的團隊成功完成了第一座原子核反應堆的首次自持鏈式反應實驗。此時的他,可能并沒有想到,人類會由此出發,在探索利用核能技術提供日常能源的道路上走得那么遠。 1954年,蘇聯建成電功率為5000千瓦的
用來冷卻福島核電站4號反應堆的儲水罐泄漏了數百噸高輻射性污水。圖片來源:Yomiuri Shimbun 隨著一些專家質疑東京電力公司(TEPCO)是否有能力完成福島核事故這一浩大事件的處理工程,日本政府也被施加了越來越多的壓力,敦促其盡快介入此事。 東窗事發 近期,數百公噸高度放射
日本福島核事故已過去兩年,全球核能產業已出現了復蘇的勢頭,這其中,俄羅斯的核能經濟更是風生水起,彰顯了作為傳統核能大國的底氣和實力。今年6月,第3屆“面向21世紀核能部長級國際大會”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行,這是福島核事故發生后召開的第一次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部長級會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出席
8月6日,在日本福島縣大熊,記者們參觀一處用來提取福島第一核電站地下水樣本的水井。 兩年前,日本大地震中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泄漏,兩年后,再爆出核電站內放射性污水日入海300噸。此外,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1日發表進一步消息說,在福島第一核電站設置的空氣測量儀測量出一定數值以上的放射性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201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nb
原文地址:http://finance.chinanews.com/ny/2013/05-17/4828895.shtml 主持人:劉 莉 (本報記者) 嘉 賓:葉奇蓁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肖雪夫 (國防科技工業電離輻射一級劑量站副站長
頁巖氣鉆井平臺。 一直以來,莫桑比克等東非國家給人的感覺似乎較為陌生;但在過去10年里,埃克森美孚、意大利埃尼等能源公司卻采用最新技術,在莫桑比克尋找天然氣資源。 據《紐約時報》報道,在莫桑比克的海岸線附近,西方能源公司已經開發了大量的鉆井,回報可能是巨大的,莫桑比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總部區工程在廣東省惠州市開工。按計劃,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這兩臺“國之重器”,將在2021年中建成。建成后,有望成為世界最先進的核物理研究裝置,并帶動形成國際領先的核物理研究中心。 其中,CIADS作為我國加速器驅
在我國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30周年之際,國家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向媒體透露,我國有望在“十三五”期間啟動內陸核電站建設。 “如果不是福島核事故的話,內陸核電站現在可能已經開工了。”王毅韌表示,相比沿海核電站,其在技術上沒有本質區別。“沿海核電的冷卻水取自大海,內陸核電是冷
20年前秦山核電走入人們的視線,中國大陸第一座自主建設的核電站在杭州灣畔開始了其“國之光榮”的歷程;20年的歷程中,秦山核電不僅創造了經濟效益,同時也以其安全運營的業績創造了社會效益。從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十年間,秦山核電變化之大,有如核裂變,成為中國巨大進步的一個縮影。 秦山核電提供的一份“
新能源技術將持續突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下降速度極可能大大超出預測。以智能電網、大規模儲能電池為代表的配套技術的良好預期,將進一步拉動新能源,提高其在能源結構中的份額。 奧巴馬發起的“能源新政”及其“綠色產業革命”,對于美國維持其全球霸主地位,很可能起到與上世紀后半葉的“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