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常有這樣的感受:明明天空灰蒙蒙的,但環保監測數據卻顯示空氣質量優良。環保部有關專家認為,出現這樣矛盾的情況,問題在于我國空氣質量的評價標準不完整,缺乏對灰霾天氣的評估。針對這一問題,環保部官員近日表示,將盡快修改完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在日前舉行的“第七屆環境與發展論壇”上,環保部副部長周建說,“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對大氣、水、土壤、噪聲等環境質量標準進行重新評估和修訂。當前,公眾對大氣環境質量的感受與環保部門監測的指數不一致,過去4年來,環保部門一直在進行研究,準備對一系列環境指標進行完善,增加科學合理的環境評價指標,完善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優化并增加環境監控點位,改進環境質量評價方法。 具體到空氣質量標準的修訂,環保部污染控制司司長趙華林說,首先應該從造成灰霾天氣的PM2.5入手。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閱讀全文
2月17日,環保部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詳情如下:關于印發《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部各派出機構、直屬單位: 環境保護標準是我部落實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重要手段,是支撐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的基礎。為不斷完善環
近期,被稱為“灰霾元兇”的空氣污染物PM2.5(又稱“可入肺顆粒物”)受到公眾廣泛的關注,包括上海、南京等許多城市均開始嘗試發布PM2.5監測數據。北京市環保局日前也表示,計劃在春節前,首先開始實時發布包括PM10在內三項常規污染物的每小時濃度,并同時公布PM2.5的研究性監測數據,供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環保部發布通知,對《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征求意見(以下簡稱“規劃”),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16年12月26日。 “規劃”顯示,十三五期間,環保部將制修訂769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涉及環境質量標準(11項)、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86項)、環境監測規范
2015年4月16日,國務院發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這是繼2013年9月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大氣十條”)之后,國務院出臺的第二個環保行動計劃,是新一屆政府的第二個環保行動計劃綱領。 同時,《土壤污染治理行動計劃》近日已由環保部提交至國務院審議,預
減排污染物才是硬道理關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所關注的話題 ■保護公眾健康是這次標準修訂工作最重要的原則和目的,鼓勵各地主動提前實施新標準。 ■目前為止,全國尚未有一個省份制訂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地方環境質量標準的制定權長期空置。 ■機動車污染已經成為國內大中城市的主要污染貢獻者。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函環辦函[2011]1337號關于征求《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次征求意見稿)和《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日報技術規定》(三次征求意見稿)兩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加強生態文明
環境保護部今日舉行5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十二五”以來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主要工作進展,并介紹下一步有關工作安排。 據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司長鄒首民介紹,“十二五”以來,環境保護部環境管理由以控制環境污染為目標導向,向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導向轉變,環保標準工作機制不斷創新完善。 一是環保標準體
區域重污染頻發、大氣能見度下降和多數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已成為我國面臨的最嚴重環境問題。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也曾經歷過嚴重的大氣污染事件,通過大量的科學探索和持續的治理實踐,這些污染問題逐步得到了有效控制,為我國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和加快空氣質量改善提供了借鑒。 1.發達國家經歷了漫長而艱巨的
區域重污染頻發、大氣能見度下降和多數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已成為我國面臨的最嚴重環境問題。西方發達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也曾經歷過嚴重的大氣污染事件,通過大量的科學探索和持續的治理實踐,這些污染問題逐步得到了有效控制,為我國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和加快空氣質量改善提供了借鑒。 1.發達國家經歷了漫長而艱巨的
PM2.5詳解 性狀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 通常把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稱為PM10,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或飄塵。其粒徑主要是小于10微米的微粒。 據《南方都市報
迷霧籠罩下的黃浦江 霧霾天里的北京高速路 10月底,PM2.5闖入我們的生活。兩個月后的12月21日,環保部公布PM2.5和臭氧監測時間表,直轄市及省會城市明年將測PM2.5。一些地方,目前開始采購相關監測設備。2016年1月1日,全國各地都將按照新
我國修改空氣質量標準 提高“藍天門檻”――環保部科技標準司負責人就《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公開征求意見情況答記者問 新華網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顧瑞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從16日起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記者就社會各界普遍關心的標準修訂相關問題,專訪了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負責人。
“今年8月法制網9日《人民日報》聲音欄目,曾刊登了我的一段講話,標題就是監測數據和群眾感受不能‘兩張皮’。”21日,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全國環保工作會上說,他要再強調一下,必須避免出現“兩張皮”,人民群眾遭受污染之苦,而監測數據自說自話。 周生賢沒有回避前段時間北京的灰霾天氣備受爭議的問題。
11月16日,環境保護部對外通報,各方高度關注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即日起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 據悉,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是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并收緊了PM10、氮氧化物等標準限值,提高了監測數據統計有效性要求。 至此,熱議多時的PM2
空氣中的大氣顆粒物被稱為人類的重要殺手之一,而PM 2.5由于體積更小,具有更強的穿透力,對身體造成的危害尤為嚴重。2012年3月2日,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發布,增加了PM 2.5的監測指標,PM 2.5由“民間熱詞”變為“官方標準”,本文總結了PM 2.5的監測標準和分析、監
1月1日起,細顆粒物(PM2.5)、臭氧等首次納入太原市區空氣質量監測和評價體系。與此同時,太原、忻州、大同、朔州4市納入全國聯防聯控“重點區域”,這將極大地促進我省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空氣測評進入新時代 省城太原,緝拿PM2.5戰役的包圍圈逐漸收緊。
近日,環保部印發《“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全文如下:關于印發《“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 為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法》和《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國辦發〔2015〕56號),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和質
本周視點:誰的PM2.5? 本周6月5號是世界環境日,誰也沒想到,圍繞這一天,安靜了一些日子的PM2.5話題重新熱鬧起來。起因和有關部門官員批評個別國外駐華大使館違反國際公約,天天公布北京的PM2.5數值有關。但之后,嘴仗升級,你來我往,從外交到民間層面都很熱鬧,但是對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從16日起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是將近期社會公眾普遍關心的PM2.5等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這將有望改變公眾對空氣環境感受與官方監測結果背離的局面,使得PM2.5發布有據可依。 PM2.5污染頻繁發生 今年入秋以來,北京等城市接連出
甘肅省環保廳日前依據新的有關技術規范,對《甘肅省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進行了修訂。新修訂的《辦法》更加強調自動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和公信力,進一步細化了各部門職責,增加了考核與責任追究內容,以“真實數據說話”保證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在統一的管理制度和技術規定框架內長期
近日,環境保護部印發了《“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十三五”工作方案》),為“十三五”時期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作為《“十三五”工作方案》的附件,同時印發了《關于加強環境空氣自動監測質量管理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空氣自動監測工作方案》),明確了“十三五”期間
經濟新常態下,生態文明建設、環境保護也將進入新常態。2015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指出要處理好環境與經濟的關系,努力探索環境保護新路,強調進一步強化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認識,優先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讓廣大民眾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活。 工作會議總結了20
《2018上海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是上海市機構改革后新組建的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首次發布的環境狀況公報,不僅在公報名稱上增加了“生態”二字,在環境質量狀況方面也增加了生態要素,即在原有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環境質量、聲環境質量、輻射環境質量的基礎上,新增地下水環境質量、海洋環境質量和生態環境狀況,充分
最近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是一個標志性事件,表明我國環境管理開始由以環境污染控制為目標導向,向以環境質量改善為目標導向轉變,扣響了環境管理戰略轉型的“發令槍”3月31日,第二次全國環保科技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 ■環境管理轉型是
經過歷時8個月的3次審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大氣污染防治法》)獲得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從修訂前的七章66條,擴展到現在的八章129條,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內容增加了近一倍,與之前相比,幾乎所有的法律條文
便攜式顆粒物分析儀采用β射線衰減原理,符合美國環保局對環境空氣顆粒物監測的標準,并獲得環保人士和健康組織的認可。它可以自動、實時、地測量細小粒子,此外,還具有耐磨、便攜式電池供電和安裝簡單(15分鐘)等特點。便攜式顆粒物分析儀替代了傳統的過濾器采集和人工稱重過程,避免了昂貴的儀器成本和維護,大大
2013年由原環保部組織編制并發布了《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 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 653-2013)標準。近年來,隨著環境管理要求逐步提高,監管手段逐步強化,我國環境空氣治理管控初見成效,環境空氣 PM10 和 PM2.5 濃度總體呈現明顯下降趨勢,這對
上周召開的全國環保工作會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公布了我國監測PM2.5的時間表:在2016年1月1日前,全國所有地區都將開展PM2.5監測;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以及各省會城市的監測,則在2012年就啟動。 這份年終出爐的時間表被很多媒體稱為“民意贏得空氣保衛戰”的象征。 有專家評價
近十年來,中國環境保護事業實現了大跨越,綜合面貌煥然一新。國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發生重要變化,投入和能力建設力度明顯加大,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減排成效明顯,環境執法監督和應急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環保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社會廣泛關注、反映良好;《火電
10月底,北京連日出現大霧灰霾,引起了公眾對質量的憂慮,紛紛將目光投到了美國駐華大使館公布的PM2.5數據上,因為這一數據已經表明,北京空氣質量超過危險的程度,甚至達到有毒害的水平。但北京市環保局同期的數據顯示,當日北京的空氣污染水平為“三級輕微污染”。 “為什么我們的數據與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