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庫視頻: 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廣東開建:劉延東出席開工奠基儀式]var flashvars = { videoSource:"rtmp://video.cas.cn/fmsApp/13323ed0368.flv",autoPlay:"false",isAutoBandWidthDetection:"false",videoImgUrl:"http://video.cas.cn:8085/fma/thumbs/13323ed0368.jpg?0.9072753306419501",logoAlpha:"0" };var params = { allowFullScreen:"true",quality:"high",allowScriptAccess:"always"};var attributes = {};attributes.id = "player_3379443";swfobject.embedSWF(......閱讀全文
陳和生院士:大科學裝置建造推動高新技術發展 “今天來了63個單位,每個單位都有1到5項新研制技術。整個BEPCII產生了幾百項新研制技術,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相關高新技術的發展。”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表示。 10月19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
有著“超級顯微鏡”之稱的“國之重器”散裂中子源,終于登上了歷史舞臺。來自中國科學院最新消息顯示,作為我國“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于近日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將對國內外各領域的用戶開放。 這也標志著我國成為繼英美日三國之后,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 所謂散裂中子
1998年6月,德國一輛城際快車意外出軌,導致101名乘客死亡。調查發現,悲劇的元兇竟然是老化的車輪內部形成的裂紋。其實,無論是高鐵的輪軌,還是飛機的渦輪、機翼,都存在著應力——它看不見摸不著,卻決定著飛機、高鐵等大型裝備的安全和壽命。把它研究清楚,成為從根本上避免類似災難發生的關鍵。 科學
1998年6月,德國一輛城際快車意外出軌,導致101名乘客死亡。調查發現,悲劇的元兇竟然是老化的車輪內部形成的裂紋。其實,無論是高鐵的輪軌,還是飛機的渦輪、機翼,都存在著應力——它看不見摸不著,卻決定著飛機、高鐵等大型裝備的安全和壽命。把它研究清楚,成為從根本上避免類似災難發生的關鍵。 科學家
散裂中子源、強磁場裝置、同步輻射光源、大型天文望遠鏡……近年來,一項項神秘的大科學裝置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它們或隱世于高山峽谷,或藏身在喧囂城市的地下,雖然不被世人所熟悉,卻自帶耀眼的光環。它們作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伴隨著一項項大科學計劃,締造著中國乃至世界科學的未來。 這些大科學裝置何以
彈指一揮間,距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科院已過去了一年。 歷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作為科技國家隊的中科院都十分重視。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率先”,無疑將中科院的地位和作用,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四個率先”,反映了黨和國家對中科院的新期待、新要求,更是時代賦予中科院的新使命、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早就把東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自2011年10月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奠基建設以來,作為CSNS工程指揮部總指揮和工程經理,他已記不清在這里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闖過了多少工程難關。 同陳和生一樣,100多名家在北京的科研人員經歷了長達六七年、每年在莞300多天的異地
專家在中國散裂中子源場址大朗鎮水平村南現場勘查。 大科學裝置以獨具的科研條件資源,成為全球領軍人才的聚集地、全球重大原創科技成果的誕生地和解決全球重大科學問題的平臺。在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大科學裝置的場址選擇受到多種因素制約影響,如何能為大科學裝置選一個合適的“落戶地點”,成為擺在科
“過去一年,我國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歷史征程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3月11日上午,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他為體細胞克隆猴、散裂中子源、港珠澳大橋、5G技術、腫瘤診療設備等不斷涌現的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和先進技術點贊。 令眾多科研人員高興的,還有松綁減負等
中子散射不但可以告訴我們“原子在哪里”,還可以告訴我們“原子在做什么”。在我國,建設自己的中子散射科研平臺,自主開展中子散射實驗研究,不僅是老一輩科學家心中的夢想,也是當前我國航空、航天、核工業等重大裝備前沿研究領域的迫切需求。 伴隨著我國首個中子散射科研平臺正式投入運行的喜訊,11月5日,科
7月17日,由中科院高能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簡稱BEPCII)順利通過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組織的國家驗收。這標志著高能所經過五年的努力,以十分有限的投資,按進度、按指標、按預算、高質量地完成了BEPCII的各項建設任務。半年多的試運行表明BEPCII已成
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根據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現就《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重點工作提出部門分工意見如下: 一、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保持經濟運行在合
日前,位于廣東東莞的國家大科學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獲得中子束流,這標志著CSNS主體工程順利完工,進入試運行階段。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什么?它長啥樣?有什么用?安不安全?記者奔赴現場,為您一一揭曉。 一問:是什么? 就像一臺“超級顯微鏡”,可以研究物質的微觀結構 “
“太過先進,無法展示”?!近日,微信上一篇關于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ADS)的文章引發熱議。ADS是個什么鬼?到底有多先進,以至于無法展示?這項核能新技術靠譜嗎?《中國科學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從事ADS研究的有關專家。 最具潛力的核廢料嬗變裝置 “因為這個新興研究方向還不為人所知,才
9年來,廣東省與中國科學院開展項目合作近7000項,累計新增產值3200多億元,新增利稅380多億元。18日,廣東省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廣州簽署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爭取建設珠三角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會上獲悉,廣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電 題:向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引起熱烈反響之一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在廣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熱烈反響。 從“向科學進軍”到“迎來創新的春天”,從“占
9月4日,《知識分子》刊發了楊振寧先生的文章《中國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作為正在高能物理一線從事實驗工作的科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我不能同意他的觀點。 (一)楊先生反對的第一點理由是造大型加速器是無底洞。這里涉及三個問題,一個是SSC為什么失敗?第二是中國的大型加速器需要
前不久,中國科學院兩大科學裝置項目總部區工程在廣東省惠州市開工。按計劃,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這兩臺“國之重器”,將在2021年中建成。建成后,有望成為世界最先進的核物理研究裝置,并帶動形成國際領先的核物理研究中心。 其中,CIADS作為我國加速器
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從學術期刊的角度來看,就是能夠引領全球基礎創新發展方向,能夠發表學科奠基性、基礎性原始創新成果;從技術期刊的角度來看,就是能夠引領全球技術創新發展方向,能夠引領技術應用研究和產業發展方向;同時,都能夠迅速傳播創新成果并得到世界同行廣泛認同,具有強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從實際表現講
8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第一屆全國高能加速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戰略研討會暨用戶年會在京開幕。此次會議是大科學裝置第一次舉辦多裝置參加的全國性學術交流和戰略研討會。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國家基金委副主任沈文慶出席開幕式并講話,中國科學院秘書長鄧麥村主持開幕式。
5月12日,中國科學院正式下發《關于散裂中子源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初步設計及概算的批復》一文,同意散裂中子源項目的初步設計及概算。中科院曾于5月4日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了散裂中子源項目的初步設計報告評審會。 初步設計及概算批復文件中進一步明確了散裂中子源項目的科學目標、工程目標、主要驗收
日前,科技部發布了《科研條件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加強科學儀器設備研發和應用,具體包括科學儀器設備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術、前沿科學儀器設備、通用科學儀器設備、專用科學儀器設備、科學儀器設備關鍵部件和配套系統、科學儀器設備(裝置)二次開發6大方向。關于印發科研條件發展
本文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為《中國經濟周刊》獨家撰寫的記錄文章。文中詳盡記錄了我國電網從獨立、分散、多頭、弱小如何逐步建成全國互聯、互通、互供的統一大電網的艱辛過程。其間經歷了哪些困難?又留下了哪些遺憾?文中首次披露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電網聯通過程中的決策、爭議和探索,包括了新
4月8日,廣東省科技廳正式印發《關于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共10條措施。通知指出要以廣州、深圳為核心,打造廣深港、廣珠澳生物醫藥科技創新集聚區。支持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建設化學原料藥生產基地。關于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一、統籌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布局 以廣州、深圳
時光荏苒,歲月蹉跎。60年來,地處祖國南海之濱的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南海海洋所)無論是篳路藍縷中勇于求索,還是春涌神州時的敢闖敢試,都責無旁貸地肩負起歷史使命,將國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學研究緊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譜寫出大氣磅礴、絢爛輝煌的優美華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提到大科學裝置,不少人或許會想到“大工程”“科學重器”,也有人心里納悶:這跟我有什么關系?在東莞市大朗鎮,就有一個不僅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同時也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8月11日,作為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之一,中國散裂中子源邁出了產業應用的第一步。這一天,中科院高能
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16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教育廳(委、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教育主管司(局),中科院各分院: 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加快推動基礎研究發展,科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11日(星期五)10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13個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 非常高興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和我們的媒體朋友們見面,回答大家的問題。環境問題是一個發展問題,人類在發展中,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