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明年將7000米級海試
記者從26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獲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將在2012年組織實施。 據介紹,2012年,在我國海洋科技發展方面,將切實提高極地和大洋科學考察能力和水平,組織好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和第5次北極考察。積極開展資源調查和環境評價,加大在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區和多金屬結核合同區的調查與環評力度。大力發展深海技術裝備,推進大洋綜合調查船和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的建造工作。加快6000米深海無人自治水下機器人的改進和4500米無人自治水下機器人研制,組織實施好“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閱讀全文
“蛟龍”號明年將7000米級海試
記者從26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海洋工作會議上獲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將在2012年組織實施。 據介紹,2012年,在我國海洋科技發展方面,將切實提高極地和大洋科學考察能力和水平,組織好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和第5次北極考察。積極開展資源調查和環境評價,加大在多金屬硫化物勘探
“蛟龍”號今夏將開展7000米級海試
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代表3月4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6至7月,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將開展7000米級海試工作。中國大洋協會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 該人士表示,2012年,我國大洋工作將以“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為重點,繼續推進大洋調查和環
“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任務圓滿完成
7月16日上午,隨著“向陽紅09”船順利返抵青島,為期44天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任務圓滿完成,這也標志著在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持續支持下,“蛟龍”號歷時10年的研制和海試工作圓滿結束。 在此次海試任務期間,“蛟龍”號共完成6次下潛試驗,其中3次超越7000
李英民參加“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校友
7月20日,沈陽工業大學副校長李英民一行5人來到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看望慰問沈陽自動化所參加“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的校友郭威和劉開周。沈陽自動化所副所長、黨委副書記梁波等接待來訪客人。 梁波在致詞中對李英民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感謝沈陽工業大學為沈陽自動化所輸送了大批像郭威、劉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制與海試項目通過驗收
歷時10年,863專項經費累計投入3.5億元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研制與海試項目,4月27日在江蘇省無錫市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會,將正式移交給中國大洋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協會,在我國未來深海礦產勘探、深海科學研究中發揮開拓者的作用。 以中科院院士徐冠華為組長的驗收專家組認為:“蛟龍號”載
沈陽自動化所參加“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人員凱旋
7月17日,參與“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的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參試人員凱旋。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桑子剛、副所長梁波及研究室代表前往沈陽迎接。張艾群、劉開周、郭威、祝普強4位同志受到了英雄般歡迎,他們帶著圓滿完成7000米級海試勝利的喜訊成功歸來。 從6月3日“蛟龍”號江
專訪“蛟龍”號設計師:海試中曾失去聯系一小時
“蛟龍”號在6963米深處采集的海底生物樣本。 “蛟龍”號在6963米深處采集的海底沉積物樣本。 7月16日,深潛員付文韜展示一個原本直徑15厘米的泡沫實驗球被水壓擠縮后的形態。 ???? 勝利完成海下7000米級下潛試驗,創造了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的最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進行七千米級海試首次下潛試驗
北京時間6月15日7時,3名試航員乘“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開始進行7000米級海試第一次下潛試驗。這是試航員崔維成進入“蛟龍”號(6月15日攝)。 這是參加第一次下潛試驗的三名試航員,從左到右為崔維成、葉聰、楊波(6月15日攝)。6月15日,試驗中的“蛟龍”號被吊起準備入水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完成5000米級海試第四次下潛
記者7月30日從國家海洋局“蛟龍”號5000米級海試領導小組獲悉,北京時間30日13時2分,蛟龍號在完成第四次下潛并在海底布放標志物后順利返回到“向陽紅09”母船,歷時近9個小時的下潛取得圓滿成功。 據悉,此次下潛于北京時間30日凌晨4時5分開始準備,4時26分開始下潛,9時30分潛
邱建文:隨“蛟龍”探海的香港生物專家
人物檔案 邱建文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副教授,不久前跟隨載人潛水器“蛟龍號”赴南海,參與了為期40天的深海科考,并成為首位乘坐蛟龍號下潛的香港科學家。7月18 日,他在香港出席了記者會,與傳媒分享下潛經驗和展示部分在深海取得的樣本,超過30家香港媒體機構派員采訪。圖為邱建文下潛后回到甲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