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禮:新科技革命的拂曉
胡錦濤總書記曾多次談到:“一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決定了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前途。世界范圍內的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搶占國際經濟科技制高點已經成為世界發展大趨勢,科技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他還指出:“進入21世紀,世界新科技革命發展的勢頭更加迅猛,正孕育著新的重大的突破。” 溫家寶總理在2011年第14期《求是》雜志上發表的關于《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中指出:“科技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國家要真正強大起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須要有強大的科技、有眾多高水平人才,這是國家發展的力量所在、后勁所在,沒有科技發展就沒有中國的發展,科技發展的未來,決定著中國的未來。”他還指出:“當今世界正處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新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初顯端倪。一些重要科技領域顯現發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科技革命將依賴現代化進程和國際競爭的強大需求拉動,也必將與新興產業發展......閱讀全文
白春禮:新科技革命的拂曉
胡錦濤總書記曾多次談到:“一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決定了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前途。世界范圍內的生產力、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經濟社會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搶占國際經濟科技制高點已經成為世界發展大趨勢,科技競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他還指出:“進入21世紀,世界新科技
讓納米科學技術成為推動科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趙宇亮
“十八大以來,我國納米科技成就斐然,世界矚目,成為我國為數不多、正與世界并跑的科技領域之一。從事過納米科技研究的學者,已經有88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近1/3的國家杰出青年稱號獲得者在從事與納米科技有關的研究工作,已經成為我國在諸多關鍵領域能打大仗、打勝仗的一支強大的戰略科技力量。我國正處在從科
何傳啟: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遇與對策(下)
——從人類文明與世界現代化角度看科技革命編者按 在過去500年里,世界上先后大約發生了五次科技革命(兩次科學革命和三次技術革命)。目前,世界正處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關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預測研究見仁見智。5月5日本報刊發了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傳啟《第六次科技
優化產業結構重點在加快轉方式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為重點,著力解決制約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大結構性問題。這是黨中央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全面把握國際經濟格局調整和我國經濟發展形勢變化的基礎上作
兩院院士縱論科技發展八大重點
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新材料和先進制造、信息網絡、現代農業、健康、生態環境保護、空間和海洋、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我國未來科技發展“鎖定”八大重點。 在北京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上,院士們的心聲與黨和國家的意志交匯,前進的節拍與未來科技的發展同步。這些學術巨匠的思想在交流和碰撞
中青報:解讀習近平“科技三會”重要講話精神
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5月30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有學者認為,這三大與科技有關的會議一起召開,其規格與規模都相當罕見,重要性堪比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當時,鄧小平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
內蒙古科技創新 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圍繞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這個中心,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深入實施《內蒙古自治區創新驅動發展規劃》,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4日,自治區政府在呼和浩特召開全區科技工作會議,確立了2015年科技工作總體思路。 自治區副主席白向群在全區科技工作會議講話中指出,作為經濟欠發達和科技資
張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產業現代化
創建世界一流工科的戰略途徑 創建世界一流工科既要“頂天”又要“立地”,既要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現代化,積極參加企業的自主創新、促進經濟增長模式的加速轉變,又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瞄準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迎接未來科學技術革命的早日來臨。 1.面向產業現
2014年世界信息技術科技發展回顧
美 國 研制出接近人腦的計算體系,“沃森”成為辯論高手,首臺商用量子計算機問世,制造出運行最快的有機薄膜晶體管等。 何屹(本報駐美國記者)美國政府機構宣布計劃把互聯網域名系統等的管理權移交給“全球利益攸關體”,放棄部分互聯網管理權。 美國外國情報監控法庭繼續延長國安局大規模電
趙其國:生態高值農業是現代化新農村發展方向
上海崇明島前衛村是個生態農業村,土地3671畝,人口753人。這里水清天藍、空氣清新。來前衛村“當一日農民”已成為很多上海市民的時尚。 數據表明,該村投資規模已達1.2億元。現已成為集農、工、副、商、旅游等全面發展的綜合產業,人均年收入達到16萬元。 這是個經典案例,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