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科技北京”領軍人才培養工程開始申報
由北京市科委負責組織實施的“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2012年度申報選拔工作近日正式啟動。 據了解,該工程計劃用10年時間,通過項目帶動、產學研用結合、國際合作交流等形式,立足首都產業發展需求,培養造就百名科技領軍人才,構建一批由科技領軍人才領銜,成熟、穩定、高效的科技創新團隊;建成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實驗室和科技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對于入選人員,北京市將給予科研經費、科研儀器使用、成果轉化等多方面支持。2011年,首批共27人入選該培養工程,涉及生物醫藥、新能源、裝備制造等13個專業領域。 2012年度集中申報工作將于4月23日~27日進行。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注冊的企事業法人單位工作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均可由所在單位推薦申報。 申報人應在學術研究或技術研發上已取得突出成績,在本領域的研發水平、成果為同行公認,能把握領域發展方向,突破關鍵技術,引領產業發展。此外,還要求申 報人擁有一支創新能力強、產學研結......閱讀全文
華建敏:大學要創造知識,培養創新型人才
4月1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在以“創新——夢想與使命”為主題的清華創新論壇上指出:“一所好大學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創造知識,它培養的不是一般人才,而是有創新渴望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它還要努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貢獻。” 清華創新論壇圍繞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的關鍵問題,就區
中青報:我國核聚變人才培養已箭在弦上
近期發生的日本核泄漏事件持續牽動著世界各國的神經,和平開發利用核能再次成為矚目的焦點。 就在上個月,國內核聚變界的100余名專家代表也聚集到了一起,由科技部主辦的核聚變能發展研究人才工作會議在中國科技大學舉行。與會專家紛紛表示,抓緊培養和儲備核聚變人才后備力量,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張平文委員:瞄準國家需求-培養拔尖人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553.shtm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增強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作為教育界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委員始終聚焦高等教育、科技發展和人才培養等關乎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戰略支撐
循規蹈矩無諾獎-中國亟待培養“叛逆人才”
近期,隨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等獎項的陸續揭曉,國人又開始了對各位獲獎者科研經歷的大討論。其中一個熱點話題是我國該如何培養諾獎人才。 2005年因“烯烴復分解反應”研究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國化學家羅伯特·格拉布在談到中國學者的學術創新時認為,中國學者目前的學術成
“首屆科技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班”開班
? 開班儀式現場 9月26日下午,中科院京區科學技術協會與北京三十五中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報告廳聯合舉行首屆科技創新人才早期培養班開班儀式,同時這也是該培養班的第一課。 首先,京區科協副主席袁志寧、三十五中校長朱建民分別致詞。隨后,特邀領導和院士專家作了講話。中科院大氣物
新農科人才培養-高校該如何落實?
教育部日前印發《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將生物育種科學、生物質科學與工程等12個專業列為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提到,加快布局建設一批具有適應性、引領性的新農科專業,加快培養急需緊缺農林人才,提升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教育部表示,將建立健
同濟開放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9月6日,同濟大學面向2014級新生開放基于強化數理基礎、學科交叉、國際合作交流等的12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本科新生可基于個人興趣自愿提出申請。通過各實驗區專家團隊的面試選拔,即可轉入自己感興趣的相應實驗區學習。 據介紹,在開放“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的同時,同濟大學今年還繼續面向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責任擔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76.shtm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2019年我國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有其內在的邏輯和鮮明特征,最為顯著的標志就是教育、科技、人才在全
建強戰略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機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實現人才引領驅動的關鍵是戰略科技人才。戰略科技人才站在國際科技前沿、引領科技自主創新、承擔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主體。發現和培養更多戰略科技人才是新時代的重大任務。在此基礎上
復旦大學探究人才創新培養新思路
人才就是生產力。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將人才作為優先發展戰略并置于極高位置。高校一直承擔著培養人才的重任,而研究生教育是國家人才競爭和科技競爭的集中體現。 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開設了一門名為《系統哲學》的課程,主要講授“系統哲學”這一已經得到數學和物理證明的哲學體系。主講人是系統
我國首次對科普人才培養作出規劃
7月28日召開的中國科協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殷皓簡要介紹了該規劃綱要編制的有關情況。 據殷皓介紹,制定《科普人才規劃》,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既是國家加強人才工作的具體要求,也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具體舉措,同時也是新
全球矚目破題數字文創人才培養
12月10日,由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以下簡稱文創學院)主辦的第六屆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合作與發展國際會議在滬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創意產業專家、學者、企業家和政府代表,共同探討了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趨勢、挑戰與機遇。 會上,“數智未來:文創教育與學科發展的新趨勢”論壇、“全球視野
在產業一線培養創新人才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一項創新人才培養的供給側改革正在進行——市區兩級政府搭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等高校院所與龍頭企業“同題共答”,依托北京集成電路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將高水平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推進到產業一線,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新范式。 校企合作“同題共答” 4
書院制:變革高校人才培養固有模式
書院制實際上是一種跟素質教育、通識教育相關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素質教育引發的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舉措之一。 龐海芍 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研究員 “輔導員入住宿舍后,我們聯系起來更加便捷,日常交流更密切了。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同學住在同一棟樓里,可以互相交流、拓寬視野。”在海南大學今
朱永新:培養拔尖人才需重視“資優教育”
創新拔尖人才的培養,對于增強國家的核心競爭能力,對于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所以,世界各個國家及我國港臺地區都非常重視創新拔尖人才的培養工作。 美國國會1958年通過國防教育法案,要求聯邦政府提供資金培育數學、科學和外語等天才學生,后來通過的《天才兒童教育法》、《杰維
創新人才培養的“短板”在哪里
景德鎮陶瓷大學超越清華大學成為大國工匠培養強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高校擠進商業管理人才培養前20名,北京電影學院、哈爾濱醫科大學成為商業創業類人才前20名高校……這些在“雙一流”榜單中看不見的高校,近日在一份由深圳市人才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
工程人才培養要緊跟時代發展
在我國,對于工科教育的探討已經持續多年。2016年,國家啟動新工科建設,孕育產生交叉專業,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培養工程人才。這套基礎框架并沒有什么問題,問題是我們要真正理解工科教育的核心邏輯——工科教育離不開工程實踐,工程人才培養更要結合時代發展。更強調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新工科不僅指專業設置中
教育部:加強“高精尖缺”人才培養
當前,我國一些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還處于受制于人的狀態,大國競爭的新形勢對我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也給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任務。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表示將聚焦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以超常規方式加快培養一批緊缺人才,為國家解決“卡脖子”問題和
胡錦濤:破除論資排輩觀念-培養造就青年人才
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于5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強調,要把培養造就青年人才作為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觀念,在實踐中發現人才、成就人才。 胡錦濤指出,青年是祖國的未來、事業的希望。要把培養造就青年人才作為人才隊
2019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突出“標桿人才”
? 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0日舉行,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摘得北京科學技術最高獎桂冠。此外,共有154項成果分別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 據介紹,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旨在獎勵在科學研究中取得重
北京首個百萬平新型國際人才社區項目加緊建設
面向留學歸國人員公開招聘、出臺2022年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支持措施、出臺2022年度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資助申報措施……為引聚創新創業活力人才群體,引導和鼓勵更多的留學人員回國就業創業,連日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經開區)接連發布多則招聘信息,落實北京市多項利好政策,最大限度集聚各類人才,為歸國
100萬+150平住房-北京平谷“人才十條”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010.shtm 中新網2月17日電 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網站16日消息,平谷區制定《平谷區支持人才發展若干措施》,其中提出,一次性給予突出貢獻人才100萬元資金獎勵(稅后),一次性給予其他類型人
北京“海聚工程”入選海外高層人才已達368人
北京海外學人中心主任袁方9月29日表示,自2009年6月啟動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評審申報工作以來,北京市已完成了7批海外高層次人才評審認定工作,“海聚工程”入選總人數已達368人,其中入選中央“千人計劃”的有110人。 他在當日舉行的論壇上介紹說,“海聚工程”入選人員從事專業領域以生物醫藥、
上海啟動大數據人才培養-3年引進千名高端人才
本昨天,記者從上海市科委獲悉,“數據科學和大數據人才培養計劃”已正式啟動,將在未來3年培養和引進千名高端數據人才。首批大數據工程碩士招生將于今年6月開始報名,9月入學。 該培養計劃首批啟動了大數據工程碩士、數據科學家訓練營和數據科學FIST三個項目,隨后還將陸續啟動青年數據科學家
杰出人才100萬元!北京西城區推出西融人才計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460.shtm
“植物引種及人才培養”項目通過驗收
驗收會現場 8月4日,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對該園園林園藝部承擔的院省合作重大專項“熱帶植物專類園區景觀優化”子課題之一的“植物引種及人才培養”項目進行了驗收,以植物園主任陳進為組長的專家組在聽取匯報,并審閱相關材料后,一致同意通過驗收。 該項目自2006年8月啟動,至20
中外校長縱論科教融合與人才培養
“世界越來越一體化,我們也需要更多理解與合作。”10月14日,在中國科學院大學40周年校慶系列活動——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哥本哈根商學院校長普爾·霍爾頓·安德森說出自己心聲。 安德森院長的感受不是個例。在這場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思想碰撞中,來自中、丹、德、日等多個國家數十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與會者
上海系統培養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人才
上海將精準培育相關復合型人才,建立技術轉移服務人才激勵機制。近日,《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2017—2020)》發布,該方案聚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要素功能提升、生態環境營造2條主線,共4項重點任務和15項子任務。已發放2000萬元的科技創新券也拓寬用途,可以用于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
學會引領-校企雙核-培養專業型人才
2014年6月14日,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在學院環境保護與檢測專業評審會順利召開,各位專家對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環境保護與檢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評審,對如何進行技能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意見建議。環境保護與檢測專業專家建設委員會委員,學院環保系系主任、課程負責人
兩院院士建言創新人才培養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表達了老一輩科學家對我國教育和人才問題的深深憂慮。 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培養創新人才也是很多白發皓首的院士們最為關切的問題之一。他們除了在科研工作中身體力行、提攜后進,更對我國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很多思考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