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發明專利申請量同比增14.2%(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
在24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負責人崔守東、國家版權局新聞發言人于慈珂介紹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狀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申長雨說,2017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重要進展。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38.2萬件,同比增長14.2%,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5.1萬件,同比增長12.5%,排名躍居全球第二;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8件。受理商標注冊申請574.8萬件,同比增長55.72%,連續16年居世界第一。累計有效商標注冊1492萬件。我國申請人提交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4810件,排名全球第三。作品、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量分別達到200.2萬件、74.54萬件,同比分別增長25.15%、82.79%。 我國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建設穩步推進。《反不正當競爭法》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通過,《專利法》《專利代......閱讀全文
華冰聊專利:易被誤解的知識產權名詞
近年來,我國的專利申請量持續增加,政府各級部門對知識產權的關注和傳播力度也在不斷加強,使越來越多的普通大眾意識到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但是,知識產權相關的知識并沒有在公眾中廣泛普及,致使大眾對很多名詞仍有誤解。今天我們進行一次盤點。 No1:知識產權與專利。知識產權是一個相對寬泛的概念,包
中國知識產權行業發展趨勢 專利質量持續提升
隨著知識產權運用水平的不斷提升,知識產權對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不可代替的作用。2018年6月5日,《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頒布十周年。十年來,我國發明專利和商標的申請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知識產權質量齊升。據統計,2009年至2016年,我國專利轉讓數量由3.4萬次增長至15.5萬次,全國商標轉讓數
青蒿素基本專利旁落 因知識產權意識薄弱
青蒿素基本專利與我失之交臂 30年后國內專利布局已具雛形國際市場占有率不足1% 2015年的國慶假期,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假期。北京時間2015年10月5日下午17時30分,我國85歲女藥學家屠呦呦,憑借著發現抗瘧疾特效藥青蒿素,摘得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桂冠,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
美國將放棄新冠肺炎疫苗的知識產權專利
據央視新聞消息,拜登政府當地時間5月5日發表一項決定,表示美國將放棄新冠肺炎疫苗的知識產權專利。美國貿易部部長戴琪(Katherine Tai)5日在一份聲明中宣布了美國政府的這一決定。 此前,美國制藥商曾就此事進行了激烈的內部辯論和大力反擊。戴琪表示,政府此舉是為了盡快普及安全有效的疫苗,結
CRISPR專利之爭啟示:保護核心知識產權需要專業“保鏢”
“這個判決說明法院認為張鋒團隊的研究是獨立于珍妮弗·道德納等人的,他們的專利是有效的。”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婁春波在電話里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美國東部時間15日,一場圍繞著CRISPR這項革命性基因編輯工具的專利之爭終于有了結果。美國專利及商標局認為,在張鋒之前,沒有研究人員能夠絕對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支撐全球專利申請強勁增長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6日發布的2014年《世界知識產權指標》報告顯示,在中國專利申請增長的推動下,2013年全球專利年申請量繼續延續強勁增長勢頭。 根據報告,2013年全球共提交了約257萬件專利申請,其中中國和美國受理的申請占全球申請量的一半以上。2013年中國有825136件申請,占全球總量
專利大戰啟示:知識產權保護,值得中國科學家好好上
最近,由于一名中國留學生的“倒戈”郵件曝光,圍繞“基因剪刀”CRISPR技術的專利戰再掀波瀾。這場專利之爭不僅涉及巨大的經濟利益,還會影響將來誰可能獲得諾貝爾獎。這個引人注目的事件也為正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國科學家上了知識產權保護的生動一課。 專利爭奪戰 自2012年誕生以來,CRISPR基因編
知識產權法院很忙 專利成為企業防御和進攻的必備武器
繼北京、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成立后,2014年12月28日,上海知識產權法院正式掛牌成立。至此,我國首批設立的3家知識產權法院均已掛牌成立。其中,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建院一個月內共受理案件221件。這些案件中,行政案件比重較大,占收案總數的63%,尤其是商標行政案件呈現出逐日遞增的趨勢;技術類案件比例高
國家知識產權局出臺意見:提升專利申請質量
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專利申請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狠抓專利申請質量提升工作,充分發揮專利制度激勵和保護創新的作用,支撐創新驅動發展。 據介紹,近年來我國專利申請數量持續快速增長。但也暴露出專利申請的文件撰寫水平較低、專利申請的技術創新水平不高、部分引導
知識產權專家:改革專利年費制度 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
在我國專利制度發展的30多年間,我國的知識產權綜合實力不斷提高,但當前相對過高的專利維持年費標準,卻也使我國的創新主體負擔過重。廈門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喬永忠副教授呼吁:“應該改革專利年費制度,以釋放和提升我國企業的創新活力、國際競爭力。” 我國專利維持年費制度促進創新作用不足 4月23日,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