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自遠院士:讓科普報告拉近院士與公眾距離
“我打算講講中國月球探測的初步成果和太陽系探測的初步設想,讓更多人知道中國的月球探測取得了哪些成果,中國的深空探測將開展哪些工作。” 6月8日,記者致電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時,他告訴記者,在此次兩院院士大會上他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作一場科普性學術報告。 “我還寫了一份5000多字的報告摘要。”歐陽自遠說。 歐陽自遠所說的科普性學術報告,其實是將于6月14日舉行的中國科學院學部學術年會的綜合性主題學術報告會。此次報告會共包含四個主題報告,都是圍繞目前社會的熱點話題展開。 “都是公開性報告。”歐陽自遠表示。 據悉,中科院的學部學術年會今年舉行到第三屆,是近幾次院士大會增設的日程。年會分為綜合性主題學術報告會和專題性學術報告會兩類。其中綜合性主題學術報告會雖是學術報告,但更顯科普性。 “院士大會在領導講話、學部工作報告等會議議程的基礎上,增設了學術報告環節,尤其是增設了向公眾開放的科普性報告,是很大的改進。......閱讀全文
歐陽自遠院士:讓科普報告拉近院士與公眾距離
“我打算講講中國月球探測的初步成果和太陽系探測的初步設想,讓更多人知道中國的月球探測取得了哪些成果,中國的深空探測將開展哪些工作。” 6月8日,記者致電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時,他告訴記者,在此次兩院院士大會上他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作一場科普性學術報告。 “我還寫了一份5000多字
歐陽自遠:做好科普要用心和傾注真情
9月26日,“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走進香港“科創大講堂”活動正式啟動。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歐陽自遠代表參與本次活動的院士發言。他表示,做科普是科學家的責任、義務和使命,我們的下一代對科學的興趣如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的國民科學素養水平,高質量的科學教育將是科學家送給
歐陽自遠院士到沈陽分院作報告
為推動中科院沈陽分院與東北大學的科教合作,加強科學精神、科學文化和科普知識在沈陽分院系統的傳揚,6月19日至20日,沈陽分院特邀請歐陽自遠院士來沈,分別在東北大學和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舉辦了兩場院士報告會。沈陽分院副院長韓恩厚、東北大學黨委書記孫家學、沈陽自動化所所長于海斌、工程院
歐陽自遠院士應邀到新疆作報告
7月20日至21日,歐陽自遠院士應邀到新疆參加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和新疆留學人員聯誼會共同組織的“同心·留學人員為民服務”活動啟動儀式以及新疆自治區科協組織的“新疆科學大講堂”院士專題報告會,分別在烏魯木齊和石河子市作了三場題為《嫦娥工程——中國人的探月夢》的報告。來自兩市政府機關的干部職工、服務團
歐陽自遠院士從事科研55年側記
深空探測不止步 科學奉獻慰平生 截至2010年,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從事地學研究已整整55個年頭。11月14日,這位從地質學與礦床地球化學開始,到從事地下核試驗研究,從開創研究各類地外物質——隕石、宇宙塵、小天體撞擊、月球巖石和比較行星學等研究再到主持月球探測計劃的科學
歐陽自遠院士點評中日印探月工程
“嫦娥一號”拍攝的全球最好的全月球影像圖將公布 ?在漆黑一片的太空深處,“嫦娥一號”正在圍繞月球按預定軌道繞月運行,與她做伴的是100公里外的日本發射的月球衛星“KAGUYA”(月亮女神)號,而一個好消息是,一艘“月船一號”將從他們的娘家——地球出發,來與她們做伴。 ?歐陽自遠:預祝印度探月衛
歐陽自遠院士暢談中國嫦娥探月計劃
歐陽自遠院士發表演講 12月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先生在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發表了題為“中國嫦娥月球探測計劃”的演講。本場報告會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的第107場報告會。 歐陽
歐陽自遠院士:我國應盡早實現自主探測火星
歐陽自遠 “雖然火星探測等深空探測的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但通過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國深空探測科學與技術一定能取得新的突破。” 近日,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在出席由上海市院士中心舉辦的第57期院士沙龍時,作了題為《火星探測的科學問題》的報告。
歐陽自遠院士:深空探測應明確科學目標
歐陽自遠 張巧玲攝■本報記者 張巧玲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馬興瑞日前表示,明年下半年我國將實施“嫦娥三號”發射和落月任務。此消息一出,有關中國深空探測問題立即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目前,各項工作都在有序進行,能夠確保‘嫦娥三號’明年下半年發射。”中國探月工程領導小
歐陽自遠院士:中國人有能力探測更遠
●嫦娥一號取得了全月球的影像圖,是全世界覆蓋最全、精度最高的一張全月圖。 ●嫦娥二號已飛離地球6500千米,成為圍繞太陽運行的人造小天體。 ●嫦娥三號將首次把天文臺架到月球上,并首次攜帶核電源。 探月工程二期是我國無人月球探測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