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一號”完成“海龍”“潛龍”系列潛水器海試任務返回青島
5月3日,“大洋一號”駛入青島市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碼頭。 當日,我國遠洋科考功勛船“大洋一號”完成“海龍”“潛龍”系列潛水器海試任務后,返回青島母港。“海龍”“潛龍”系列潛水器在本航次共完成12次下潛,獲得大量試驗數據和豐富調查資料。......閱讀全文
“大洋一號”完成“海龍”“潛龍”系列潛水器海試任務返回青島
5月3日,“大洋一號”駛入青島市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碼頭。 當日,我國遠洋科考功勛船“大洋一號”完成“海龍”“潛龍”系列潛水器海試任務后,返回青島母港。“海龍”“潛龍”系列潛水器在本航次共完成12次下潛,獲得大量試驗數據和豐富調查資料。
服役23年再出發 “大洋一號”有怎樣的功勛史
搭載最新研制的“海龍三號”“海龍11000”無人有纜潛水器和“潛龍三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完成12次下潛后,“大洋一號”科考船3日將停靠青島市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科考基地碼頭,完成歷時45天、航程6208海里的“大洋一號”船綜合海試航次科考任務。 這是“大洋一號”船2017年大修
“海龍”“潛龍”下潛12次 取得諸多突破
5月3日,歷時45天,航行6208海里,“大洋一號”船搭載最新研制的“海龍三號”“海龍11000”無人有纜潛水器和“潛龍三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圓滿完成2018年綜合海試任務,回到青島。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林山青、有關參試單位負責人等到碼頭迎接。 據了解,本航次任務分為A、B兩個航段。據A航段
“大洋一號”赴南海海試
記者今天從國家海洋局獲悉,“大洋一號”船于10月18日駛離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青島團島碼頭,前往南海執行2013年“大洋一號”船綜合海試任務,之后將赴印度洋執行中國大洋第30航次科學考察任務。 據了解,此次海試共有12家科研單位、74名調查隊員參加,海試計劃為32天,11月18日抵達海南三亞。本次海
“大洋一號”完成綜合海試任務
5月3日,圓滿完成2018年綜合海試航次的“大洋一號”船返回青島。本航次任務共計45天,總航程6208海里,“海龍”“潛龍”系列潛水器共完成12次下潛,獲得大量試驗數據和豐富調查資料。 A航段首席科學家初鳳友表示,本航段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龍”系列潛水器共計完成8次
“潛龍三號”首次亮相 “大洋一號”綜合海試南海段起航
? “大洋一號”4月15日電(記者劉詩平)搭載“潛龍三號”無人無纜潛水器和70名科考隊員的“大洋一號”科考船15日從廈門起航,奔赴南海執行“大洋一號”綜合海試B航段科考任務。這也是目前我國最先進的自主無人潛水器“潛龍三號”首次出海。 本航段首席科學家蔡巍說,本航段主要是通過使用“大洋一號”在
“大洋一號”起航執行中國大洋26航次海試任務
??? “大洋一號”遠洋科考船3月26日駛離青島母港,前往南海進行中國大洋第26航次綜合海試,預計將于4月18日從海南三亞正式起航執行遠洋科考任務。 中國大洋第26航次船舶航行保障方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介紹,這個航次預計歷時380天,計劃于2013年5月2日返回青島,航次主要任務是在印度
“大洋一號”開始執行第22航次環球大洋科學考察任務
12月8日下午3時,隨著一聲高亢的汽笛聲,5600噸的我國遠洋科學考察船“大洋一號”從廣州長洲碼頭起航,開始執行我國第22航次的環球大洋科學考察任務。國家海洋局局長孫志輝、廣東省副省長李容根等出席歡送儀式。 “大洋一號”船長曹業政介紹,本航次橫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大洋,主要科考任務是
“大洋一號”第30航次科考起航
記者昨日從國家海洋局獲悉,在完成綜合海試后,“大洋一號”船于昨日從海南三亞起航,執行我國大洋第30航次科學考察任務。 據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本航次是我國開始履行“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合同”第一個5年任務(2012年~2016年)的開篇航次,調查方法
印度洋上“大洋一號”會“蛟龍”
“‘向9’過來啦!”當地時間28日晚飯后,“大洋一號”船上的人們開始奔走相告。在這茫茫印度洋上孤獨漂泊了25天,一艘來自自己國家的科考船即將靠近的確讓人興奮。 “蛟龍”號母船“向陽紅9”號24日離開毛里求斯路易港,經過4天航行28日傍晚抵達我國在西南印度洋的硫化物合同區,執行大洋35航次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