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陸朝陽、朱曉波等,聯合浙江大學王浩華教授研究組,成功構建了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今日在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這一研究進展。“量子計算機在求解某類特定問題上具有巨大的優勢。”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介紹,量子計算利用量子相干疊加原理,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計算和模擬能力,計算能力隨可操縱的粒子數呈指數增長,可為經典計算機無法解決的大規模計算難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比方說,一臺操縱50個微觀粒子的量子計算機,對特定問題的處理能力可超過超級計算機。”潘建偉介紹,發展量子計算技術的主要挑戰通過發展高精度、高效率的量子態制備與相互作用控制技術,實現規模化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由于量子計算的巨大潛在價值,歐美各國都在積極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資源,開展協同攻關,同時,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軟、IBM等也強勢介入量子計算研究。潘建......閱讀全文
據新安晚報報道, 創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是安徽科技創新方面的“一號工程”。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為組建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創造條件、奠定基礎。日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合肥高新區探訪,了解“量子”最新進展。 “量子創新院”已經揭牌
5量子比特、10量子比特、50量子比特,一場激烈競逐正在量子計算領域上演。 量子計算全球競逐 2017年上半年,中國科學家發布世界首臺超越早期傳統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實現10個超導量子比特糾纏,在操縱質量上也是全球領先。2017年底,美國IBM公司宣布推出全球首款50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
液態金屬,在普通人看來,它可能是體溫計中流動的水銀,是高溫鍋爐中沸騰的鐵水。可在科學家眼中,它是流動的軟體生命,是連接人體神經的橋梁,是未來機器人變革的核心材料……不久前,我國一個科研小組在國際上率先將液態金屬與量子器件及計算技術聯系起來。更快更智能的計算,一直是人類追求的目標。液態金屬是否預示
這兩年我們國家量子科學研究喜遇豐收好年景,我國研制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量子衛星順利升空,利用“墨子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彭承志等帶領的團隊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并于此基礎上實現了空間尺度下嚴格滿足“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
量子信息科學從“理想王國”走到了“現實王國”。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有關單位,在中科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支持下,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空間尺度下嚴
2017年1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科技部復函同意安徽省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是繼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之后,又一科技創新國家戰略在安徽布局落子。 一年來,安徽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舉全省之力,搭架構、建項目、聚人才、創機制,高起點開局、高標準推進合肥綜合
6月16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科研團隊宣布,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里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為基于量子糾纏的量子保密通信奠定了基礎;6月19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公布,由我國全自主研發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以每秒12.5億億次的峰值計算能
北京1月24日電,記者從中國科學院24日召開的2018年度工作會議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簡稱“先導專項”)實施7年來,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創科技成果。其中包括A類17項、B類24項,已有10項通過結題驗收。 突破戰略高技術、重大公益性課題 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介紹
1月24日,中國科學院2018年度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在會上表示,“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創成果。” 據悉,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下簡稱“先導專項”)實施7年以來,中科院共啟動實施了17項A類先導專項,24項B類先導專項,目前已有10項通過結
登上美國《科學》雜志封面——這一次,中國站在世界最前沿 中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就像是一個隱喻,來自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從太空發出兩道紅色的光,看上去像極了漢字里大寫的“人”字,這幅景象被當作“封面”,刊印在6月17日的美國知名學術期刊雜志《科學》上。這一次中國科學站到了世界面前
圖① 9月25日,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CA9597次航班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起飛。當日,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圖② 5月23日10時50分,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這標志著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圖為在青島拍攝的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科學院2018年度工作會議新聞發布會上,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下簡稱“先導專項”)實施7年來,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創成果,進入科研成果豐產期。其中,包括A類先導專項17項,B類先導專項24項,目前已有10項通過結題驗收。 白春禮介紹,先導
「2020年2月28日,英國旅美物理學家、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弗里曼·戴森不幸去世,享年96歲。戴森在物理學造詣深厚,是我國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的同事和朋友,曾稱楊先生為“保守的革命家”。他知識豐富,思考深邃,對物理學之外也多有評論,例如他曾經稱“生物學是21世紀的科學”。 《鳥和青蛙》(Bi
今天,中國科學院人事局正式公示了2018年度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獲獎候選人,共有10位青年學者入選。 10位青年學者來自中國科學院各大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本都在各自領域取得突出成果,多位學者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10位杰出青年學者名單如下:鄢社鋒 鄢社鋒,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