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追憶蔣新松院士:中國機器人的奠基者與開拓者

    5月30日是第二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這一天,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發起了對老所長蔣新松院士的追憶活動。水下機器人從夢想到現實 蔣新松是我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研究的最早倡導者之一。1980年,就任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后,他更是潛心探索、苦苦尋求一條中國機器人發展之路。他在國內外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調研、考察,并根據當時的基礎條件、國家相關領域的需求,選定水下機器人為突破口。 1983年,蔣新松作為項目負責人,聯合國內相關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并完成了中國第一臺潛深200米的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海人一號”的研究、設計與試驗。這是我國機器人技術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為了盡快形成真正實用的產品,在自主研發的技術基礎上,1985年他決定引進美國水下機器人技術,隨后僅用一年時間,就研制成功了國產化的具有水下作業功能的有纜遙控中型水下機器人RECON-IV-300-SIA。這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在自主研究基礎上......閱讀全文

    沈陽自動化所紀念蔣新松院士逝世15周年

      為了加強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創新文化建設,弘揚傳承蔣新松精神,按照所黨委工作安排,在蔣新松院士逝世15周年之際,所黨辦、團委組織部分新職工和研究生代表于3月31日上午前往沈陽市勞動公園,在蔣新松院士塑像前舉行紀念活動。黨委書記桑子剛參加了紀念活動并講話。   正值清明時節,春寒

    追憶蔣新松院士:中國機器人的奠基者與開拓者

    5月30日是第二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這一天,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發起了對老所長蔣新松院士的追憶活動。 水下機器人從夢想到現實 蔣新松是我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研究的最早倡導者之一。1980年,就任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后,他更是潛心探索、苦苦尋求一條中國機器人發展之路。他

    國內首個水下光學戰略平臺將啟動

       今年5月底,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西安光機所)侯洵院士、副所長李學龍等一行人來到碧波環抱的青島,與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簽訂了一項戰略合作協議,要將雙方在光學和海洋學領域的研究優勢結合在一起。  經過6月底到7月的一系列建設方案、運行預算等研討會,“海洋光學聯合實驗室”的建設工作

    中國成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年增長速度25%

      1921年在布拉格國家大劇院里,上演著一部科幻劇,劇里有一種名叫羅素姆的機器人,這是機器人第一次出現在人類的文學作品中,它能夠勝任兩個半普通工人的工作量,人們把工作都交給羅素姆,自己則無憂無慮地享受生活。而在2014年,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預計到2015年,中國機器人市場需求量

    沈陽芯源首發登陸科創板 中科院迎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

       日前,沈陽芯源微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沈陽芯源)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首發上市,成為中國科學院第一家登陸科創板的院所投資企業,也是遼寧省科創板第一股。  “如今,市場上最新款的手機芯片,都有我們沈陽芯源生產設備的貢獻,包括前置攝像頭、指紋識別器件等。這些產品背后是技術多年的積淀。”沈陽

    勇闖深海的“黃胖魚”:我國水下機器人實現重大突破

      4月20日,“黃胖魚”回家了。這條長相萌萌的“黃胖魚”,歷經三個多月的印度洋海底探險,終于順利完成了所有試驗探測任務,載譽歸來。  其實“黃胖魚”有一個很高大上的名字:潛龍二號。大名鼎鼎的“蛟龍號”是它的親戚。它是“十二五”國家863計劃“深海潛水器技術與裝備”重大項目的課題之一,中科院沈陽自動

    中科院學部:甲子崢嶸 屢立奇功

      1955年6月1日,北京,中國科學院學部正式成立。這個由233名學部委員組成的科學學術組織,成為新中國科學事業發展新階段的開始。  60年來,幾代學部委員、中科院院士用行動實踐著初創時的愿景。今天,中科院學部是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咨詢機構,是國家重要的科學思想庫,引領著中國科技界攀登學術高峰

    科技部公布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

    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推薦單位初評建議等級1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CIMMYT小麥引進、研究與創新利用何中虎,夏先春,陳新民,鄒裕春,吳振錄,莊巧生,于亞雄,袁漢民,楊文雄,李梅芳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

    2017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綜合評議專家名單公告

    近日,根據2017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工作部署安排,科技部公布了將參加此次綜合評議的專家名單。2017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綜合評議專家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共345人)序號姓名單位1丁玉庭浙江工業大學2丁貴杰貴州大學3卜文俊南開大學4于鳳坤北京昆玉基石投資顧問有限公司5于興軍北京航天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

    “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答辯評審專家名單公布

      根據“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評審工作安排,茲定于2018年8月14日至2018年8月16日組織開展“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項目答辯評審工作。此次評審采用視頻答辯評審方式,評審專家統一從國家科技專家庫中抽取產生,共170人。  以下是“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答辯評審專家名單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 經費使用效率不高

      一年1.2萬億元研發投入  科技成果轉化率僅10% 科研經費都去哪了?  臨近年末,報銷成為不少人的“噩夢”,卻也成為另一些人的“美夢”。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近年來,科研經費被擠占挪用、科技“掮客”“游客”現象等造成大量科研經費流失。  在一些高校和科研單位,大量科研經費沒有用于科研本身,卻幾乎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