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結束的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上,一批前沿技術和創新成果集中“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制造的魅力。 顯然,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智能制造已然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它讓傳統制造業脫胎換骨的同時,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變著中國。 “AI+”成中國制造業突破口 自動播放輕音樂“喚醒”主人的智能音箱、能夠單手做俯臥撐的手掌大小機器人、搭載著人工智能系統的新能源自動駕駛汽車、能“S”形彎折的柔性顯示屏……中國制造業特別是智能制造領域的發展成就,令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的與會人士驚嘆不已。 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看來,制造業升級是推動中國產業發展,乃至全球技術更新的催化劑。“人工智能的多維度發展、多產......閱讀全文
中化新網訊 國家推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部署在行動。工信部、國家標準委日前聯合發布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為石油和化工等行業的智能工廠建設提供了權威的規范和指引。 《指南》聚焦智能制造跨行業、跨領域的融合創新領域,建成覆蓋5大類基礎共性標準、 5大類關鍵技術標準
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薄弱、共性技術缺位;資源浪費、污染嚴重……面對我國制造業的重重矛盾,必須更加堅定地推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而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腳踏實地、穩打穩扎、精益求精— 3.6%——這是我國組裝一部蘋果手機獲取的價值。2010年亞洲開發銀行調查發現,生產一部蘋果手機所需的178
導讀: 隨著智能電網、特高壓建設,為儀器儀表行業帶來了嚴峻挑戰,迫切需要其日益智能化。當前的電力儀表儀器行業必須不斷研發,滿足智能電網的建設需求。 6月初,備受關注的“2015年智能制造專項項目”正式出爐,共94個項目入選。其中儀器儀表企業所占項目比例較大。包括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
6月初,備受關注的“2015年智能制造專項項目”正式出爐,共94個項目入選。其中儀器儀表企業所占項目比例較大。包括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些公司、華立儀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漢威電子
6月初,備受關注的“2015年智能制造專項項目”正式出爐,共94個項目入選。其中儀器儀表企業所占項目比例較大。包括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些公司、華立儀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1月5日,河南制造業智能轉型發展交流會于鄭州·云士酒店拉開帷幕,來自行業協會、院校專家、河南工業自動化技術、產品、綜合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渠道商、各制造業應用領域終端用戶150余位行業翹楚們齊聚一堂,共享盛會。 會議自2016年伊始,如今已成功舉辦五屆,秉承
了解一個行業的發展現狀,才能針對其優勢和不足,取長補短;探索一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才能先人一步,把握市場機遇。在中國制造業快速發展的當下,促進醫療器械、儀器儀表、環境監測、生物醫藥等各個行業的發展,對加速整個制造業的發展都無疑是一支“催產針”。如今,科技快速發展、技術不斷更新,我國各行業發展日新月
作為傳統制造企業的三一集團,最近做了一件事:成功搭建了一個“工業互聯網平臺”。它與云計算結合,把分布全球的30萬臺設備接入平臺,實時采集近1萬個運行參數,遠程管理龐大設備群的運行狀況,不僅實現了故障維修2小時到現場、24小時內完成,并實現了精準的大數據分析、預測和運營等支持服務。&nb
1月27日,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與德國SAP公司在沈陽舉辦了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暨成果發布會。雙方宣布:面向工業4.0的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正式發布,基于該解決方案搭建的工業4.0示范產線同時啟用,全方位展示未來智能工廠定制化生產場景。為進一步發揮各自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技術優勢,雙方
近日,第六屆五洲工業發展論壇在深圳舉行,論壇以“智能制造引領提升工業發展質量”為主題,國家相關部委領導、兩院院士、著名學者、知名企業領袖等400余人出席活動,深入研討智能制造的機遇、挑戰與實現路徑等相關議題,探求智能制造在中國制造大格局中的引領模式。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高
從工信部官網獲悉,由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財政部4部委聯合編制的《中國制造2025》首批配套文件8月20日正式發布,主要包括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業強基、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高端裝備創新五大工程實施指南。 2015年5月,《中國制造2025》正式發布。隨后,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啟動了
29日, 由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組織的醫藥工業智能制造現場交流會在天津市天士力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召開。天士力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等4家試點示范企業分別作了主題報告。會后,參會人員現場參觀了天士力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現代中藥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方面的實踐成果,并與天士力相關負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和商務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旨在指導和促進產業集聚區規范發展和提質增效,推進制造強國建設。在《指導意見》中提到,發揮儀器儀表等裝備制造示范基地對重點行業領域發展的引領示范和輻
導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中國制造2025”與科學儀器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實施
走出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最終要靠科技進步。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創造歷史性機遇,催生智能制造、互聯網+、分享經濟等新科技、新經濟、新業態,蘊含著巨大商機。——《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2月18日),《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第31頁學習札
12月26日,由中國工程院和清華大學主辦,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承辦的長城工程科技會議啟動儀式暨第一次會議在清華大學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作了題為《中國制造2025》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周濟表示,智能制造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是一個很長遠的發展目標。具體而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月28日舉行發布會,介紹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會上,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介紹了五大工程相關進展情況。黃利斌表示,目前,《中國制造2025》五大工程相關工作正在積極推進。 第一個工程是智能制造工程,有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201
工信部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5.36萬輛,同比增長近3倍。與國外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的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用全球少有的加速度駛入世界的第一陣營,成為實現制造強國的重要載體。 新能源汽車發展凸顯中國制造強國決心 全球最大的汽車電子公司之一,英飛凌中國汽車
“中國制造2025”、“工業4.0”的本質,是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當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序幕徐徐拉開,智慧工廠、智能制造概念深入人心,于我國而言,這是第一次搭乘工業革命的始發車,戰略機遇期正讓我國整體制造業朝下一代主題進化。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8版)》明確了智能制造的系統架構
第三屆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將于2017年10月12-15日在廣東潭州國際會展中心開幕。博覽會以“新互聯、新智造、新未來”為主題,將設立智能制造、“互聯網+”前沿技術、智慧城市、“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和智能家居生活七大主題展區,展出大數據、云計算、智慧物流、電子商務
2018年1月19日下午,來自政府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等的代表共100余人齊聚2017年中國(寧波)新材料與智能制造發展論壇,共同探討國家“中國制造2025”新材料與智能制造創新發展。中國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科技委主任薛群基院士,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執行副
國家“十二五”確立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體,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十三五”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日前在京舉辦的“世界創新論壇·2016國家城市新經濟發展市長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濱士向記者表示,再制造對未來的科技發展有重大的影響,未來將會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 3月25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 5月1
現如今是一個智能化的時代,人工智能化、工業智能化、科學智能化、部隊作戰智能化等等,越來越多領域被智能化,那么儀器儀表為什么越來越智能化了? 近年來,借著政策東風,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發展勢頭良好。儀器儀表行業作為制造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智能制造升級與自動化改造成果也極大地影響著中國制造2
在日前召開的“2018中國智造業年會”上,“中國制造”怎樣才能變成“中國智造”成為熱議的話題。不過,會上發布的《中國獨角獸新經濟城市競爭力報告》卻讓很多專家高興不起來。報告列出了一兩百家獨角獸企業,但制造業企業很少,估值在100億美元以上的基本沒有。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面對互聯網、大數據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交匯點的重要機遇期,智能制造——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處于‘中國制造2025’的核心位置。”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院長李新亞,在中國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大會上如是說。 為推動我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加快智能制
在5月5日舉行的2015中國紡織創新年會·柯橋峰會上,“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成為絕對的熱門話題。用智能制造提升紡織行業附加值,用“互聯網+紡織”升級產業鏈,成為與會代表嘉賓們的共識。 當傳統的紡織行業遇上時尚的互聯網,會爆發出怎樣的“新能量”呢?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看來,作為傳統
用于機電制造的無人機設備 有別于傳統激光點掃描的高科技三維掃描儀 作為制造業體系的核心產業之一,機電產業在我國產業版圖中始終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與工業4.0時代的到來,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日益成為其發展的主要趨勢。 11月2日至4日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指出,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這是黨中央站在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和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作出
日前,國務院發布了由中國工程院150多名專家一年半論證,國家有關部委再花一年多時間擬定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提出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制造業強國的宏偉目標。《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藍圖,是其后二十年行動的腳本。其中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