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江,我們再熟悉不過。吟過“澹澹長江水,悠悠遠客情”,也讀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更熟識“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還有那“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古人墨客、歷史掌故、朝代故事,因長江一水頌出了萬千故事。可是,諸如“不盡長江滾滾來”“惟見長江天際流”“碧水東流至此回”,是何等的雄偉氣魄,哪種情緒不是因長江的長、長江的闊而自然流露?這就是長江之美的歷史底蘊。 自然是延續的,美更要呵護。正如一江之水,不會因為任其流動就變得更加瑰麗,也會因為隨意利用而變得黯然失色。自然是有規律的,發展需要遵循規律,保護更應該按照規律辦事。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就強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開發,而是不搞破壞性開發,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這為新時代保護長江自然生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奠定了總基調。 為什么要“大保護”?為什么不能“大開發”? ......閱讀全文
在我國,白鱀豚、白鱘和鰣魚已經功能性滅絕,長江江豚、中華鱘成為了極危物種……水生物種離開我們的速度超出了想象。 珍稀水生野生動植物瀕危程度加劇,水生物種資源嚴重衰退,已成為影響我國生態安全的突出問題。為此,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水利部三部門日前聯合發布了《重點流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以
“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習近平主席在二〇一七年新年賀詞中的鏗鏘話語猶在耳邊。這是情系民心的莊嚴承諾,也是維護河流健康的號令動員。 戰鼓催人,風生水起。全面推行河長制短短半年多時間,從中央到地方高位推動、快速行動,出方案、定目標、建制度,一張張路線圖、時間表密集出爐。目前各省級方案全部完成
8月31日,生態環境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規劃財務司副司長汪鍵介紹了“放管服”改革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8月份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