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時節談高考
在6月,整個中國教育界甚至全社會都在關注高考,從高考前的總動員到6月7日、8日的高考,從高考評卷到高考分數的查詢,從官方禁止公布高考狀元到媒體還是照樣炒作“高考最高分”,從高考分數線的公布到高考志愿的填報,再到第一批高校的錄取……高考是全年一貫的熱點話題,6月更是成為焦點話題。 為什么高考會受到舉國的關注?因為高考是關系億萬家庭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一項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的重大制度設計。高考是應屆考生寒窗苦讀十年后成敗在此一舉的考試戰場,是高中教師辛勤三載后檢驗教學成效的興衰記錄,是考生家長牽腸掛肚休戚與共的人生關口,是中學校長用心管理拼命競爭的榮辱簿,是地方政府重視教育顯示政績的另類“GDP”。 就像古代科場風云通常都會驚動朝廷一樣,高考是上至高層領導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關注的焦點。高考一有風吹草動,就能夠在門戶網站的首頁看到相關新聞。改革,是中國30多年來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之一。高考改革,則是當今中國教育改革的關鍵......閱讀全文
高考時節談高考
在6月,整個中國教育界甚至全社會都在關注高考,從高考前的總動員到6月7日、8日的高考,從高考評卷到高考分數的查詢,從官方禁止公布高考狀元到媒體還是照樣炒作“高考最高分”,從高考分數線的公布到高考志愿的填報,再到第一批高校的錄取……高考是全年一貫的熱點話題,6月更是成為焦點話題。 為什么高考
上海高考,延期!
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 上海市秋季高考統考延期至7月7日至9日舉行, 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延期至6月18日至19日舉行, 中考延期至7月11日至12日舉行, 取消初中理化實驗考試、外語聽說測試,相關成績
科研明星的高考
高考季已過,分數線和志愿填報也都已經塵埃落定,“天之驕子”們現在都是拿著入學通知書坐等進入高等學府的時候了。然而社會上總有一種言論:書讀得好不一定社會混得好。小編認為這話看你怎么理解了,怎么算混得好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作為關注醫學科研的我們,今天忍不住八卦心,想要八一八生物醫學領域當紅科研
假如高考可以重來
說到底,高考是人生路上的一道坎,但也僅僅只是一道坎。在高考改革將素質評價的權重提升、社會評價體系日趨多元的情況下,它的確可能連著“下一個跑道”的起點之前后,但可能還沒到“人生拐點”的地步。又到一年高考時。親歷者正在親歷,過來人則在懷舊。對那些以“高考”為憑欄處,憶往昔崢嶸歲月或祭奠逝去青春的人來說,
院士憶高考:高考前十天,我才得到報考資格
■傅伯杰 ? 1977年12月參加高考,1978年2月進入陜西師范大學地理系學習。自然地理學、景觀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主要從事景觀生態學和生態系統服務研究,在土地利用結構與生態過程、景觀生態學和生態系統服務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成果,推動了中國景觀生態學
話說高考的“環保元素”
“京劇、長城、大熊貓象征著古老華夏,‘一帶一路’、移動支付、共享單車代表著青春的中國,空氣污染則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呼吸之痛。”出現在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中的環保元素,引發了學生、學校、家長乃至社會對環境保護的熱議。 大熊貓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共享單車代表了綠色出行方式,空氣污染則是人們的心肺之
恢復高考,知識改變中國
高考恢復了! 1977年10月21日的《人民日報》,被人們爭相傳閱。這個好消息猶如一記春雷,讓成千上萬的人激動不已。他們在田間地頭、在工廠車間、在牧場礦山重拾書本,看到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 “今年高等學校的招生工作有了重大改革。”“實行自愿報名,統一考試,地、市初選,學校錄取,省、市、自治
大學生就業難使高考降溫 多省份高考人數減少
近年來,高考報名人數一直處于持續增長的狀態。教育部有關數據顯示,2002年~2008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由527萬人增長到了1050萬人。在日前召開的全國高校招生工作電視電話會上,教育部部長周濟預計,今年全國高考人數仍將超過1000萬人。 與此同時,根據最新的數據,除了廣東、江蘇、重慶等省
高考倒計時百天 “百廿南大”校長送高考祝福
2022年5月20日,南京大學將迎來建校120周年華誕。2月26日,正值高考倒計時100天,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如約送來“百廿南大”專屬祝福,為高考生加油鼓勁:“虎力全開,圓夢高考!”百廿南大,群星璀璨碩果累累呂建校長與高中生親切“對話”——“今年,南京大學將迎來建校120周年華誕,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