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知識扶貧進張北
日前,由中國扶貧志愿服務促進會聯合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開展的知名科學家/兩院院士扶貧扶志行動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第一中學啟動。 中科院院士匡廷云、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著名書法家龐中華,以及中科院北京分院、中科納新、中科科技培訓中心、中科院科技成果產業化網絡中心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活動。......閱讀全文
兩院院士知識扶貧進張北
日前,由中國扶貧志愿服務促進會聯合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開展的知名科學家/兩院院士扶貧扶志行動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第一中學啟動。 中科院院士匡廷云、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著名書法家龐中華,以及中科院北京分院、中科納新、中科科技培訓中心、中科院科技成果產業化網絡中心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活
寧夏科技聚焦扶貧 成為扶貧開發新引擎
2014年10月17日,是全國首個扶貧日,寧夏科技廳結合科技工作特點,充分發揮行業優勢,聚焦扶貧開發工作,使科技成為扶貧開發新引擎。 一是制定扶貧規劃,長期扶貧。寧夏科技廳歷來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先后多次獲得自治區扶貧工作先進。今年又確定2名工作人員,成立定點扶貧工作隊,在進村
國務院:助力“精準扶貧”,實施健康扶貧工程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扶貧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國家中醫藥局、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中國殘聯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健康扶貧工程的指導意見》(國衛財務發〔2016〕
西工大推向扶貧工作 深入構建大扶貧格局
2019年深秋時節,走在被大山環抱的廣西柳州市融水縣安太鄉江竹村,一幅特色農業產業和生態旅游交相輝映的新農村圖景直撲眼簾。村里的泥濘土路變成水泥大道,村民的小轎車開到家門口、磚瓦洋樓蓋起來了,村四周的“四種兩養”產業做大,村風文明了,老百姓由衷地笑了……然而,這風景如畫的江竹村4年前還是一個
趙其國滕應:以生態扶貧帶動精準扶貧
生態環境退化與經濟貧困惡化是許多國家貧困地區面臨的兩大困局,也是聯合國2030年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極為關注的重要內容。能否將對這二者的治理結合起來,是科學家們一直思索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趙其國院士、滕應研究員提出,應以生態扶貧帶動精準扶貧,實現減貧脫貧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雙贏”。 建
科普:助力精準扶貧
?尚智叢?張增一目前,精準扶貧正成為我國新形勢下扶貧工作的新方向。在這場脫貧攻堅中,廣大科技工作者能夠發揮什么樣的作用?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協同作戰?前不久,中國科協、農業部、國務院扶貧辦決定,在十三五時期聯合實施科普精準扶貧助力工程。精準扶貧的新內涵所謂科普精準扶貧即在當地普及推廣的技術。中國
生態扶貧“輸血”變 “造血”
“那時候村里窮啊,我幫一個老鄉交電費不小心交錯了,多交了10塊錢,他湊了好幾天,捧著一把皺皺巴巴的一毛五毛非要給我,我又自責,又難受,哭了一夜,發誓一定要讓鄉親們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走在積雪的田埂上,一個村干部談起往事,一米八的北方漢子眼圈紅了。 如今鄉親們過得怎么樣?帶著這個問題,新年伊
扎實做好科技扶貧工作
科技扶貧,如今已經成為耳熟能詳的熱點名詞。顧名思義,其核心內涵就是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產業發展,支撐增效增收,帶動農民創業,實現脫貧致富。 實踐表明,要實施科技扶貧工作,科技推廣與有效應用是重要抓手,服務農業增產與農民增收是主要目的。在實施過程中,許多成功的經驗給予人們深刻的啟示: 一是明確
探索實施“生物質扶貧”
農作物秸稈與灌木樹枝等農林生物質是農村最為常見的資源。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可持續的生物質利用模式,這些資源反而成為農民的負擔和農村環境的一大污染源。實際上,對秸稈等農林生物質的開發,可以按照能源化利用為主導方向,探索實施“生物質扶貧”模式。這不僅有助于農民增收節支、采暖炊事用能清潔化和農村環境改
四川科技扶貧在線“互聯網+科技+扶貧”的創新實踐
四川省科技廳堅持把科技扶貧產業示范和科技扶貧服務體系建設作為兩大抓手,建成“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平臺,探索了一種新型農村科技服務模式,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是突出問題導向,建立新型科技服務體系。針對四川省貧困地區缺技術、缺人才、有效技術需求不足、技術供給渠道不暢等現實問題,以“互聯網+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