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對著屏幕,輕點鼠標就能操控把生活垃圾焚燒并轉化為電能的作業流程。這是記者今天在光大環保能源(三亞)有限公司中控室看到的。該公司日均處理垃圾超過1200噸、轉化電能43.84萬度,年處理生活垃圾約47萬噸、發電量1.6億度。同時,全市759家餐館(酒店)的餐廚“地溝油”半年來產出生物柴油上千噸。 走出該公司中控室,記者來到垃圾處理車間走廊參觀。面對堆成山似的垃圾,卻聞不到臭味,因為車間內是全封閉作業。在給料斗平臺,操作人員隔著玻璃手執操縱桿,讓抓斗每次舀起約5噸生活垃圾,往焚燒爐里“喂料”。 “我們公司投資5.9億元建成的垃圾焚燒發電廠,煙氣排放達到歐盟2010標準,除塵率達99.99%,隨時接受儀器監測和政府巡查。”光大環保能源(三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新元說,垃圾入爐焚燒時,從熱能到機械能,進而轉換為電能輸送至南方電網,并為光大環保餐廚處理(三亞)有限公司供給蒸汽能源。 三亞市園林環衛管理局環境衛生管理科負責人陳......閱讀全文
中心城區日產餐廚垃圾500噸 成都3座餐廚垃圾處理廠 第一座 位于雙流 去年9月投用 日處理能力200噸 第二座 位于龍泉驛 明年底建成 日處理能力300噸 第三座 正在選址 預計2016年初建成 日處理能力400噸 生產公式 300
l 9月20日,在黑石子餐廚垃圾處理廠,工作人員展示渾濁的餐廚垃圾(左)經過處理變成清亮的生物柴油(右)的過程 每天,主城都會產生近2000噸餐廚垃圾。這些又臟又臭的“潲水”,能不能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化利用?記者9月20日從市環衛集團了解到,自2009年該集團嘗試利用餐廚垃圾提煉
5年前,一場轟轟烈烈的“反建”抗議后,垃圾焚燒漸漸淡出了北京人的視野。 5年后,一個個“卷土重來”的焚燒項目讓人們猛然意識到,其實它們早已“不得不建”。 《中國新聞周刊》對北京的垃圾焚燒項目進行了調查,通過采訪政府官員、垃圾焚燒發電企業、專家、環保組織和民眾,試圖呈現這個龐大的困局里,每一方
記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城市垃圾污染控制及資源化利用處理技術研究項目 無論鳥巢看上去有多么絢爛輝煌,她依然是產出垃圾的大戶。城市垃圾處理是“綠色奧運”繞不開的話題之一。 在奧運會運行的16天里,北京市環衛集團在鳥巢附近出動了電瓶車、垃圾壓縮車和各類垃圾清運車輛上萬車次,用掉各式垃圾袋超過15萬個,衛
隨著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多和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看上去很美”的“碳零排放”生物質能源,為何一直長不大?從7月4日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生物質能大會上獲悉,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農業部正多方推進生物質能利用。 據介紹,國家發改委將繼續以秸稈綜合利用為核心,實施秸稈氣化、秸稈清潔能源運營、秸稈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