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在天宮二號完成植物生長全過程實驗
天宮二號在軌運行兩年多來,開展了眾多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其中包括完成我國首次高等植物“從種子到種子”的空間長周期培養實驗,為發展空間植物培養技術、探索保障人類長期空間生存,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據課題負責人、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鄭慧瓊研究員介紹,高等植物是空間生態生保系統的關鍵因素。如何利用植物在空間生產糧食與蔬菜,供人類長期空間生活需求,是載人航天必須要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之一。 以往,我國利用返回式衛星也曾開展過多次空間搭載飛行實驗,但由于在太空中時間有限,最多只能展開種子萌發、幼苗生長階段的實驗。2016年9月15日,天宮二號在發射之際,搭載了一個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微型培養箱,里面種植有糧食作物的典型代表水稻,和綠葉植物的典型代表擬南芥。 除了部分植物樣品于2016年11月18日隨著神舟十一號返回地面,大部分植物樣品至今仍然留在天宮二號。科研人員成功地通過地面遙控,對留在太空中的培養箱進行溫控和澆水......閱讀全文
我國首次在天宮二號完成植物生長全過程實驗
天宮二號在軌運行兩年多來,開展了眾多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其中包括完成我國首次高等植物“從種子到種子”的空間長周期培養實驗,為發展空間植物培養技術、探索保障人類長期空間生存,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據課題負責人、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鄭慧瓊研究員介紹,高等植物是空間生態生保系統的關鍵因素。如何利用
我國首次在天宮二號完成植物生長全過程實驗
我國首次在天宮二號完成植物生長全過程實驗 在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實驗室里拍攝的擬南芥,用于與天宮二號上種植的同一品種擬南芥進行對比研究。天宮二號在軌運行兩年多來,開展了眾多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其中包括完成我國首次高等植物“從種子到種子”的空間長周期培養實驗,為發展空間植物培養技術、探索保障
天宮二號對地觀測成果豐碩
從18日在京召開的天宮二號地球觀測用戶大會上獲悉,天宮二號在軌運行2年多來,對地觀測取得了豐碩成果。截至目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共分發地球觀測載荷等數據產品37TB,支撐了70余個相關項目研究。 作為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自2016年9月15日發射至今已經穩定運行8
天宮二號實驗設備今起全面測試
天宮二號在太空已經遨游了一個星期。它所攜帶的各項實驗設備在完成了加電后的自我檢查之后,將從今天起,全面進行在軌測試,預期將于24日左右獲取第一批應用數據。 在天宮二號飛行期間,身邊的一位“保護神”——伴隨衛星,一直在保駕護航。 伴隨衛星保駕護航 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
天宮二號實驗設備今起全面測試
天宮二號在太空已經遨游了一個星期。它所攜帶的各項實驗設備在完成了加電后的自我檢查之后,將從今天起,全面進行在軌測試,預期將于24日左右獲取第一批應用數據。 在天宮二號飛行期間,身邊的一位“保護神”——伴隨衛星,一直在保駕護航。 伴隨衛星保駕護航 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研制的天宮二號伴
中青報:揭秘天宮二號的“太空黑科技”
9月15日22時4分,中秋節的夜晚,我國第一個完全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成功飛向太空。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它將在太空中等待神舟十一號的到來,兩者完成交會對接,為航天員組建“太空之家”。 屆時,航天員將在這里工作和生活30天,這也將成為我國迄今載人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2013年,我國3名航
天宮二號完成高精度伽馬射線暴偏振探測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5日透露,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簡稱“天極”望遠鏡)已完成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實現預定科學目標,相關成果于1月1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上。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向高度重視空間應用能力建設。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
天宮二號有效載荷在軌測試進展順利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了解到,“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有效載荷正在進行全面在軌測試,目前進展順利,整個測試工作計劃于2017年4月完成。 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呂從民告訴記者,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后,空間應用系統在前期有效載荷初步功能測試的基礎上,組織對有效載荷在軌技術
天宮二號有效載荷在軌測試進展順利
記者今天(1月4日)從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了解到,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有效載荷正在進行全面在軌測試,目前進展順利,整個測試工作計劃于2017年4月完成。 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呂從民告訴記者,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后,空間應用系統在前期有效載荷初步功能測試的基礎上,組織對有效載
天宮二號完成高精度伽馬射線暴偏振探測
日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伽馬暴偏振探測儀(簡稱“天極”望遠鏡)完成了伽馬射線暴瞬時輻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測,實現了預定的科學目標,相關成果于1月1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上。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一向高度重視空間應用能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