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科學應用項目征集初步結果揭曉
當地時間10月3日上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在德國不萊梅第六十九屆國際宇航聯大會期間聯合舉辦發布會,宣布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應用項目征集初步結果。 今年5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聯合對外發布合作機會公告,邀請聯合國各成員國積極參與未來中國空間站的空間科學應用國際合作,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多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應用實驗的機會并從中受益。經過為期4個月的征集,目前,共收到來自25個國家的36個合作項目申請,包括25個艙內實驗項目,11個艙外實驗項目。下一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將聯合實施項目篩選工作,計劃年底前完成初審。之后,中方將指導項目申請方開展項目實施方案的編制,計劃2019年6月前完成項目終審。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表示,中國空間站的研制建設工作正在有序開展,中方愿意繼續堅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與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一道,開展更......閱讀全文
中國載人航天空間科學與應用科普展開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29.shtm4月28日上午,我國首個以空間科學與應用為主題的科普展——“星宇探索之旅—中國載人航天空間科學與應用科普展”在中國科技館開幕。展覽位于中國科學技術館一層東側短期展廳,面積約2000平米
建設航天強國-我國空間科學取得跨越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航天強國。航天活動由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三大領域構成。其中,空間科學主要是依托航天器為主要工作平臺,研究關于地球、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的自然現象及其規律,是實現從“0”到“1”原始突破的主陣地之一。十年來,從月球探測到火星研究,從科學衛星到空間站科學實驗,我國空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征集-航天員桂海潮從“天宮”發來邀請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申報系統于北京時間2023年7月20日上午正式開通,正在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我國首位載荷專家桂海潮發來邀請,誠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宮”做實驗。 為促進我國空間科學、空間應用、空間技術全面發展,6月中旬,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發布《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工程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
空間科學應用項目征集初步結果揭曉
當地時間10月3日上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在德國不萊梅第六十九屆國際宇航聯大會期間聯合舉辦發布會,宣布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應用項目征集初步結果。 今年5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與聯合國外空司聯合對外發布合作機會公告,邀請聯合國各成員國積極參與未來中國空間站的空間科學應用國際合
國家航天局:過去五年空間科學研究不斷深入
今天(1月28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介紹,五年來,通過重大工程的實施,對空間科學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和帶動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歷史演化方面,通過對月球淺層結構的研究,對月球的演化歷史,特別是在地質方面,取得了新的認知。前期通過對“嫦娥五號”月球樣品
多個航天項目按下“暫停鍵”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誰都無法獨善其身。世界各國的科研項目都受到了影響,在美國和歐洲,多項即使被列為“優先級”的關鍵性航天計劃,也不得不暫且擱置;但也有一些項目仍處于運轉中,即使是“應急最高級別,仍會確保發射”。 韋伯望遠鏡:早有預判,別賴疫情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哈勃望遠鏡之后最
航天育種實驗搭載項目開始征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6769.shtm 關于征集通過神舟系列載人飛船搭載航天育種實驗項目的機會公告 載人航天工程自立項實施以來,自1999年神舟一號飛行任務開始開展航天育種搭載實驗,取得眾多科學研究與技術應用成果。
航天育種實驗搭載項目開始征集
關于征集通過神舟系列載人飛船搭載航天育種實驗項目的機會公告 載人航天工程自立項實施以來,自1999年神舟一號飛行任務開始開展航天育種搭載實驗,取得眾多科學研究與技術應用成果。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神舟系列載人飛船作為空間站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將以平均每年2艘的頻度實施發射,具備持
空間科學中心航天器空間環境效應分析設計技術取得進展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近期集成研制成功了綜合性“空間環境效應分析軟件包”,在航天器空間環境效應分析設計技術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在“中國科學院元器件空間環境特殊效應實驗平臺”項目的支持下,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環境特殊效應實驗室基于ProE軟件自主發展了航天器內部輻射屏蔽三維分析技術,發展了高效率的
“空間科學項目發展規劃深化研究報告”通過評審
會議現場 8月1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空間科學項目發展規劃深化研究報告”評審會。會議由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主持。 來自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中國科學院基礎科學局、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中國科技大學、上海天文臺、力學研究
空間科學先導專項背景型號國際咨詢項目通過評審
7月12日,空間科學先導專項背景型號項目科學目標的國際咨詢與深化論證項目評審會議舉行。中科院國際合作局研究員董麒主持了評審會,會議成立了評審組,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郭華東擔任組長,委員包括: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副局長于英杰、電子學研究所研究員朱敏慧、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航天科技攜200多項目亮相航展
空間站組合體1∶1展示艙,重型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模型,彩虹-6、彩虹-7無人機……第十四屆中國航展11月8日至13日在珠海舉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攜200多項“高、精、尖”航天科技產品和項目集中亮相。 今年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在中國空間站即將全面建成之際,中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堅守空間科學的國家使命
“空間科學衛星計劃”是中科院牽頭實施的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第一批啟動的項目之一。負責該計劃的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再次站到了我國科技發展的大路口,義不容辭地扛起了發展我國空間科學的大旗,成為在我國牽頭實施空間科學衛星系列的核心科研機構。 空間中心懷柔新園區 從“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到國家重
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2019項目指南
關于發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2019年度項目指南的通告國科金發計〔2019〕5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現發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2019年度項目指南,請申請人及依托單位按項目指南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項申報。國
空間科學領域首個國家重大項目子午工程啟動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致信祝賀提出四點要求 1月5日上午,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東半球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子午鏈(簡稱子午工程)開工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發來賀信,向參加工程建設的各部門表示衷心感謝。國家發改委、中科院、教育部、中國地震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征集開始申報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38.shtm 中國空間站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申報系統于北京時間2023年7月20日上午正式開通,正在空間站執行任務的我國首位載荷專家桂海潮發來邀請,誠邀科技界同仁一起到“天宮”做實驗。
國家航天局系統一司司長張煒一行調研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11月20日,國家航天局系統一司司長張煒一行調研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夸父計劃及國際合作情況。會議由中科院高技術研究與發展局副局長于英杰主持。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致歡迎辭,并對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整體概況進行了介紹;副主任王赤介紹了夸父計劃的背景與進展;夸父計劃首席科學家劉維
中國項目首登國際空間站-中美空間科學合作破冰
北京時間6月4日凌晨5時7分,由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研制的科學載荷被送往國際空間站,6月7日進行了第一組實驗。據悉,本次搭載項目的順利實施,是中國空間科學項目首次登入國際空間站,標志著中美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合作取得了“零”的突破。 據了解,北理工研制的“空間環境下在PCR反應中DNA錯配規
“空間科學項目發展規劃深化研究”課題研討會在京召開
9月21日,空間科學預先研究項目“空間科學項目發展規劃深化研究”第三次課題研討會在空間中心召開。會議由課題負責人空間中心主任吳季主持,來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大氣物理所、力學所、物理所、理論物理所、微生物所、中國科技大學和空間中心等單位的空間
中國空間站首批空間科學實驗合作項目完成初選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聯合國外空司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合作第一批項目完成初選,18個項目建議書通過初選審查。 2018年5月,聯合國外空司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對外發布圍繞中國空間站開展空間科學實驗第一批合作項目機會公告。截至2018
“太陽極軌射電成像望遠鏡計劃”課題開題評審會
7月6日,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科學規劃論證中心在京組織召開了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空間科學背景型號項目”(第一批)“太陽極軌射電成像望遠鏡計劃(SPORT)”背景型號課題開題評審會。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出席會議,相關主管部門派員參加。 與會專家聽取了課題組所作的開題報告,并針對課
我國首個載人航天工程研究項目正式啟動
?資料圖:中國未來空間站想像圖 新年伊始,經科技部批準立項,我國航天領域第一個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面向長期空間飛行的航天員作業能力變化規律及機制研究”,在中國航天員中心正式啟動。 當前,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突破天地往返和出艙活動等技術,載人航天任務由中短期太空飛行轉為
王赤代表:加速構建空間科學國際合作新發展格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85.shtm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時代背景下,空間科學已成為航天領域國際合作的主流渠道和重要窗口,成為協力打造外層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選擇。 王赤 受訪者供圖“發起和牽頭
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立項衛星“進程過半”
繼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在2015年12月成功發射,中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于4月6日成功發射。至此,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立項研究的4顆科學衛星“進程過半”。 據統計,國際共有5000多項空間科學實驗項目,中國只占100項左右,中國的空間科學研究依
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工程空間科學項目征集宣講會舉行
????? 7月10日下午,由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主辦的空間站應用與發展工程空間科學與應用項目征集首場宣講會在京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首席專家顧逸東,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鄧一兵等出席并致辭。宣講會由空間應用系統副總指揮、空間應用中心副主任王強主持。來自北京、廣州、杭
與中科院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項目指南
一、設立宗旨 空間科學衛星科學研究聯合基金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科學院共同出資設立,旨在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導向和協調作用,吸引和調動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中國科學院研制的空間科學衛星平臺開展前沿領域和綜合交叉領域研究,開拓新的研究方向,發揮空間科學衛星的效能
太空實驗室正式運行,有望制備超低溫量子氣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90.shtm 國家太空實驗室已正式運行 部分項目為載人登月“蓄力” 獨具中國特色近地空間科學與應用體系建立
航天探索: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
最近,中國航天很火。通過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我們發現了月球上的新礦物“嫦娥石”。借助天問一號和“祝融號”火星車,我們發現火星上真的有水。有了中國空間站,我們的航天員不僅完成了多次出艙活動,還在太空進行“種菜”等科學實驗……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黨的十八大以
吳季:先導專項推動空間科學跨越發展
2010年3月31日,國務院第105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科學院“創新2020”規劃,并明確要求通過組織實施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形成重大創新突破和集群優勢。就即將啟動實施的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等方面的問題,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吳季研究員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科
中科院遴選出八十個空間科學任務概念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日前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已完成我國空間科學任務概念征集的全部函評和會評工作,80個應征項目通過了遴選。 本次征集活動從2016年12月1日啟動,來自國家衛生計生委、航天科技集團、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香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54家單位的科技工作者提交了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