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早期鳥類可隨環境而“變形”
一類名為“迷惑巾幗鳥”的早白堊世原始鳥類,可能是目前已知僅晚于“孔子鳥”的、最原始的具有“短尾巴”的鳥類。但它又有許多獨特的形態特征,其珍貴程度毫不遜色于“孔子鳥”。 這只距今約1.27億年前的巾幗鳥,2017年發現于河北圍場地區的熱河生物群。其屬名取自“巾幗”,寓意其“珍貴”,以此致敬所有工作在一線的女性科研人員。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團隊的一項科學發現顯示:它就像沙雞般大小,體重約250克,有短且小的翅膀,可能“飛行能力并不強”。但它卻揭示了早期鳥類演化的一個獨特現象——發育的可塑性。 研究主導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王敏比喻說,就像昆蟲研究中果蠅會因為壓力而改變翅脈結構一樣,在巾幗鳥的身上也體現出環境改變對個體發育過程產生的影響,進而引發了形態結構的“改變”。 證據就是一塊愈合的、與飛行有關的骨骼,稱之為肩胛烏喙骨。 在近乎所有具有飛行能力的現代鳥類中,肩胛骨和......閱讀全文
Science:看鳥類是怎么學習唱歌的
也許斑胸草雀的叫聲有時候并不那么好聽,甚至不如寵物狗的吠聲。但是,在雄性斑胸草雀求偶的時候唱歌的聲音卻十分婉轉動聽,而且變化無窮。最近,一項研究解釋了為什么這種鳥會哼出如此多的旋律。實際上,當幼鳥跟著父親學唱歌時,會自動把之前已經學會的樂句過濾掉,這樣就能夠專注于學習不熟悉的部分。這一機制也適用
中國濕地破壞嚴重-危及眾多鳥類生存
2月2日是第15個世界濕地日,而全國人大常委、致公黨中央副主席,著名農業專家和生態專家楊邦杰最近給國務院提交了一個報告:中國濕地全面告急! 一個無法忽視的事實是:濕地擁有巨大的生態價值。它不僅可以補充地下水或作為直接利用的水源,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還能滯留沉積物、有毒物、營養物
大農場讓鳥類多樣性下降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調查了大型集約化農業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結果發現,農場規模的擴大導致鳥類多樣性下降。相關論文發表于《美國農業經濟學雜志》。? ? “野生動物是健康農業生態系統的良好指標,我們想了解農場規模與周邊地區生物多樣性之間的關系。”UBC食品和資源經濟學助
美國dpowerslab鳥類能量代謝研究案例
開放式呼吸計(open-flow respirometry)是測量生物能量代謝比較常用的方法,受到世界各國動物生理生態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科學家的長久青睞。北京易科泰生態技術有限公司代理的美國Sable Systems International品牌是世界上專業的動物能量代謝測量技術公司,其產品以
國際鳥類救援人員為鵜鶘洗去油污
身穿白色防護衣的工作人員緊緊抱住一只棕色鵜鶘,另一名工作人員一邊往它身上倒植物油,一邊揉搓。鵜鶘不時地撲騰翅膀,濺得工作人員滿身油污……(見圖,管克江攝)6月7日,記者走進路易斯安那州杰克森堡鳥類休養中心見到了這一幕。 倒植物油是幫被石油污染的
鳥類維持更多腦細胞秘密找到了
鳥類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認知能力,有些鳥甚至表現出了高水平的智力。與同等大小的哺乳動物相比,鳥類大腦也包含更多的神經元。 那么,鳥類如何維持更多腦細胞呢?現在科學家發現,其背后的秘訣是它們的神經元需要更少的葡萄糖“燃料”。相關研究9月8日發表于《當代生物學》。 “最讓我們驚訝的不是神經元本身消耗
能量代謝測量技術—鳥類研究案例
代謝是生命活動中所有生物化學變化的總稱,也是生命活動的本質特征和物質基礎。通過研究鳥類的代謝能夠直接反映能量代謝的收支水平,同時也能間接反映出鳥類的生存對策和對生存環境的適應性,展現鳥類與環境因素之間的適應性關系,為更好地了解鳥類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能量代謝變化過程及生理、形態上的變化提供有效的理論支
熱變形試驗機
熱變形試驗機適用GB/T1633、GB/T1634、ISO175、ISO180等標準,用位移傳感器表測量形變量,自動采集試驗數據,配有打印機。廣泛用于熱塑性塑料、硬橡膠和長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等熱變形溫度(HDT)和維卡溫度(VST)的測定
變形性骨炎的介紹
變形性骨炎是一種病因不明,以進行性風濕樣骨關節痛、脊柱和四肢畸形、病理骨折及腦、脊髓壓迫癥狀為主要特征的慢性骨疾病。1876年由J.佩吉特首先描述,故亦稱佩吉特氏病。又稱畸形性骨炎。發病率隨地區、種族、年齡而有很大差異,在西歐及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區多見,非洲、東亞(包括中國)則極少見。男女性
變形性骨炎的癥狀
多數常無癥狀,呈隱匿起病。癥狀有疼痛,僵硬感,易疲勞,骨畸形,頭痛,聽力減低,頭顱增大。Paget骨痛是深部酸痛,偶為劇痛,夜間可加重。疼痛也可由神經受壓引起或與骨關節炎有關。決定于病變范圍和部位、單骨性或多骨性、有無畸形及合并癥等。本病好發于中軸骨,但任何骨骼均可被累及。常有疼痛。患者常見骨畸
變形性骨炎的體征
為雙顳部顱骨增大,前額隆起,頭皮靜脈曲張,一側或雙側神經性耳聾或耳硬化癥,眼底有血管樣紋,軀干矮而駝背,形似猿猴。蹣跚步態,股或小腿前外側彎且有骨膜壓痛和溫度升高。聽覺喪失,脊髓狹窄癥,不全麻痹或截癱均為神經受壓的表現。因Paget骨病是代謝活躍而且血管嚴重受累的病變,故可發生高排性心力衰竭。彎
變形性骨炎的診斷
多數變形性骨炎患者無臨床癥狀,在疾病的中、早期診斷較困難。對有下列臨床癥狀者應懷疑變形性骨炎,并進一步檢查: 1.頭顱逐年增大,伴有耳聾或其他顱神經受損癥狀; 2.上、下肢出現進行性加重的弓狀畸形; 3.原因不明的病理性骨折; 4.原因不明的血ALP增高。X線檢查有助于診斷受累病灶區。
細胞褶皺藏“變形”玄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13.shtm為了移動,細胞必須能夠快速改變形狀。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細胞通過在表面的褶皺和突起中儲存額外的“皮膚”來實現這一目標。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生物物理期刊》。細胞膜非常柔韌,但它們只能拉伸約
賽特蓄電池變形
賽特蓄電池變形是由于賽特蓄電池內部氣體壓力過高造成的。為了保證高的氧氣復合效率,賽特蓄電池內部保持一定的壓力是必要的。在保持高的氧復合效率前提下,安全閥的質量就很重要了。原郵電部標準規定,開閥壓力在10-4gkPa,閉閥壓力為1-lOkPa。 實踐證明,開閥壓力應稍低些,取10--l5kP
負荷熱變形溫度測定
熱變形溫度是表達被測物的受熱與變形之間關系的參數。熱變形溫度的測試是記錄在規定負荷和形變量下的溫度。對高分子材料或聚合物施加一定的負荷,以一定的速度升溫,當達到規定形變時所對應的溫度。是衡量聚合物或高分子材料耐熱性優劣的一種量度。
什么是變形運動?
變形運動是細胞的變形運動,這種變形運動在原生動物變形蟲表現得最為典型。變形運動又稱偽足運動(pseudopodial movement)。除了作為根足蟲類特有的運動形式以外,變形運動是各種變形細胞或游走細胞的屬性,廣泛地分布在后生生物界。
鳥類識別磁場能力可能與眼部蛋白有關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 瑞典一項新研究發現,鳥類識別地球磁場的能力可能與眼部的一種蛋白有關。 有一種理論認為,鳥類感知地球磁場的受體可能存在于眼睛中。如今,瑞典隆德大學研究人員分析了斑胸草雀眼睛中的各種蛋白,發現一種叫Cry4的蛋白與其他蛋白不同:只有Cry4蛋白能夠一整天內或在不同的光照條件
我國科學家探索鳥類頭骨演化奧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863.shtm本報北京12月8日電(記者齊芳)現生鳥類雖然沒有“手”,但具有極其靈敏的喙,能夠取代“手”完成大量精細的動作。研究認為,這是由于現生鳥類具有頭骨可動性——其頭部的部分骨骼能夠發生相互
揭開鳥類如何實現千里遷徙之謎
科學家揭開鳥類如何實現千里遷徙之謎 科學家們宣稱,他們已經發現了鳥類如何通過地球磁場的引導,經歷數千公里的飛行找到回家之路。 科學家們發現,似乎在鳥類的羽毛下面裝配有一個類似于漫畫英雄鋼鐵俠一樣的內部導航系統,在鳥類的耳朵中有一種名為毛細胞的感覺神經元,它們負責探測聲音和重力。令奧地利和
3D技術幫你探秘鳥類飛行機制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人身體上比較脆弱的一個器官。佩戴眼鏡一定程度上會對外界風沙,激光刺激起到屏障作用。現在,基于3D技術的廣泛推廣,3D眼鏡應運而生。一只佩戴3D眼鏡的鸚鵡對鳥類飛行機制的研究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只名為Obi-Wan Kenobi的鸚鵡佩戴著一副超小的,為其量身定制的迷你3D眼
鳥類竟然也能“打手勢”進行交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842.shtm手勢在人類交流中無處不在,例如指出物體或傳達信息,這種手勢信號也會在大猩猩中發現。目前,已經有很多研究圍繞大猩猩手勢信號方面進行了探索,但很少有研究關注其他動物群體,尚不清楚非靈長類動
鳥類羽毛顏色β角蛋白說了算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南京11月21日電 (記者張曄)中美學者合作完成的一篇題為“早白堊世鳥類——始孔子鳥羽毛角蛋白與色素體的分子證據”的論文于北京時間11月22日在線刊登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泮燕紅博士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院士
鳥類竟然也能“打手勢”進行交流
手勢在人類交流中無處不在,例如指出物體或傳達信息,這種手勢信號也會在大猩猩中發現。目前,已經有很多研究圍繞大猩猩手勢信號方面進行了探索,但很少有研究關注其他動物群體,尚不清楚非靈長類動物是否可以使用象征性的手勢。 日本東京大學動物語言學副教授Toshitaka Suzuki通過研究首次證明鳥類
化石為鳥類羽毛分子演化提供直接證據
1月28日,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泮燕紅等完成的題為《羽毛分子演化的化石直接證據》的研究成果,在線刊登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為探討早期羽毛的演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學證據。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院士、臨沂大學鄭曉廷教授、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Mary S
變形性骨炎的相關介紹
變形性骨炎是指一種病因不明,以進行性風濕樣骨關節痛、脊柱和四肢畸形、病理性骨折及腦、脊髓壓迫癥狀為主要表現的慢性骨病,又稱佩吉特病、畸形性骨炎。其發病率因地區、種族、年齡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在西歐、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區多見,在非洲、東亞(包括中國)極少見。男女均可發病,常發生于40歲以上者,15
變形性骨炎的輔助檢查
1.X線的表現較復雜,可歸納為下列數點: ①骨質破壞,骨小梁粗糙稀疏,伴局限性骨質疏松,晚期的骨皮質與髓質腔界限不清,結構模糊如網狀; ②骨干增粗,膨大,彎曲變形,呈腰刀狀; ③顱骨局限性骨質疏松,伴棉絮狀增生內外板界限消失,顱縫模糊,頭顱增大; ④椎體呈柵欄狀和方框狀改變; ⑤長骨溶
變形性骨炎的癥狀體征
癥狀 多數常無癥狀,呈隱匿起病。癥狀有疼痛,僵硬感,易疲勞,骨畸形,頭痛,聽力減低,頭顱增大。Paget骨痛是深部酸痛,偶為劇痛,夜間可加重。疼痛也可由神經受壓引起或與骨關節炎有關。決定于病變范圍和部位、單骨性或多骨性、有無畸形及合并癥等。本病好發于中軸骨,但任何骨骼均可被累及。常有疼痛。患者
根據變形溫度掌握閥門鍛造
當溫度超過300-400℃(鋼的藍脆區),達到700-800℃時,變形阻力將急劇減小,變形能也得到很大改善。根據在不同的溫度區域進行的鍛造,針對鍛件質量和鍛造工藝要求的不同,可分為冷鍛、溫鍛、熱鍛三個成型溫度區域。鋼的開始再結晶溫度約為727℃,但普遍采用800℃作為劃分線,高于800℃的是熱鍛;在
變形性骨炎的鑒別診斷
多數變形性骨炎患者常無臨床癥狀,故在疾病的中、早期診斷較為困難。診斷中對下列臨床癥狀者應懷疑變形性骨炎并應做進一步檢查: ①頭顱逐年增大,伴有耳聾或其他顱神經受損癥狀; ②上肢或下肢出現進行性加重的弓狀畸形; ③原因不明的病理性骨折; ④不明原因的血ALP增高。X線檢查有助于診斷受累及病
?變形運動的生理作用
變形移動運動速度是0.5-4.6微米/秒。絲狀偽足和軸狀偽足運動的形式不同,可以看到前者乃是純粹的原生質流動,后者乃是典型的原生質收縮。從表現變形運動的變形蟲和白血球中可以分離、精制出收縮性蛋白質為肌纖蛋白和肌球蛋白。這些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與從兔的橫紋肌和變形菌的變形體中分離的很相似。肌纖蛋白聚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