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區的樹木生長通常被認為對極端氣候響應敏感。但同時樹木存在一定的生態彈性去抵抗環境脅迫并從中恢復。這種樹木自身產生的生態彈性可以解釋青藏高原森林在極端事件頻發背景下未發生大規模衰退或死亡的現象。然而,目前對于時空尺度上樹木生態彈性的定量化依然存在困難,對影響生態彈性變化的因子仍知之甚少。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張齊兵研究組長期從事青藏高原森林生態歷史研究。研究人員利用青藏高原柏樹分布區28個樣點849棵樹的樹木年輪數據定量化了有器測氣候資料以來3次極端干旱事件中的樹木生態彈性。分析發現,森林中樹木抵抗力持續減弱,恢復力持續增強,同時對應的高抵抗力區域縮減,高恢復力區域擴張。 該研究首次提出,樹木生態彈性不僅響應干旱強度和日溫差的變化,同時也受到樹木生長一致性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青藏高原樹木通過提高恢復力而保持原有生長狀態,但持續降低的抵抗力同時給森林健康帶來了潛在的風險。這一成果有助于對未來氣候情景下森林樹木生態彈性......閱讀全文
人類活動已顯著影響了生態系統,造成了生物多樣性下降,物種間的關系發生改變,生物和非生物的反饋機制的重組。生態系統應對這種外界干擾,并保持功能不變的能力稱之為彈性。持續的人類活動會使得生態系統彈性下降,難以維持其功能。在自然生態系統中,關于彈性的任何信息都對生態系統管理和決策至關重要,也應該是管理
全球變暖帶來的多年凍土熱退化對寒區工程設計、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有重要影響。局部觀測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凍土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嚴重退化。目前常用的氣溫產品中,基于粗空間分辨率的氣溫再分析資料,或者基于稀少的臺站氣溫觀測與海拔關系的空間插值產品,由于氣溫與海拔關系受下墊面類型影響的關系,導致空間插值產
5月14日,空降兵某部已出動6500人在四川什邡縣境內災情最嚴重的洛水、紅白等地緊急搶救被困群眾。圖為空降兵在什邡云峰化工廠清理廢墟解救被掩埋群眾。(中新社發 譚超 攝) 印度板塊一直擠壓歐亞板塊,使得中國大陸繃得越來越緊,能量只能在一個地方釋放,四川汶川就是這個最薄弱的環節。5月14日,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