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糙米成分有助于減少高脂肪食物對實驗鼠的吸引力,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肥胖和糖尿病預防研究。 糙米在加工時只脫去稻殼,成為含有一層紅褐色米糖層、胚芽和胚乳的米,其營養成分高于精米。琉球大學教授益崎裕章和同事給實驗鼠提供兩種食物,一種是高脂肪食物,其中脂質占45%,其余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另一種食物是脂肪含量較低的普通食物,其中脂質占10%,其余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結果發現,在自由攝取的情況下,實驗鼠只吃高脂肪食物,變得非常肥胖。 研究人員將高脂肪食物中約50%的碳水化合物由玉米淀粉更換為糙米,結果實驗鼠就開始選擇普通食物,增加的體重只及此前的一半。而用精米替代玉米淀粉卻沒有這種效果。 研究人員發現,實驗鼠吃高脂肪食物后,控制食欲的丘腦下部會出現應激反應,陷入更加喜歡吃高脂肪食物的惡性循環,而糙米能夠遏制這種應激反應。進一步的實驗確認,糙米中含量豐富的γ-谷維素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閱讀全文
日本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糙米成分有助于減少高脂肪食物對實驗鼠的吸引力,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肥胖和糖尿病預防研究。 糙米在加工時只脫去稻殼,成為含有一層紅褐色米糖層、胚芽和胚乳的米,其營養成分高于精米。琉球大學教授益崎裕章和同事給實驗鼠提供兩種食物,一種是高脂肪食物,其中脂質占45%,其余是碳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網站不久前的一篇報道中指出,我們的腰圍和胖瘦由腸道內的細菌、飲食和遺傳因素綜合決定。 傳統觀念認為,一卡路里就是一卡路里,對任何人都一樣。如果吃得太飽、消耗太少,人就會變胖而且容易生病。但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覺得,這些觀念似乎有點過于簡單。人們制造一卡路里
導讀: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及高脂飲食的攝入是導致全世界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人群數量激增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腸道菌群對宿主代謝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環境與宿主自身因素結合顯著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比例及多樣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作為重要的串聯因素調節
每次小便時,很多人只是將尿液沖走了事,并沒有意識到尿液能夠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尿液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復雜的生物流體。 醫生、營養學家和環境科學家不僅對尿液的物理性狀,如尿量、顏色、透明度、氣味、pH和比重等感興趣,也對尿液的化學成分特別感興趣,因為它們揭示了有關一個人的健康與否、他們所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