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請抓緊提交97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018年度總結的通知 各項目首席科學家、項目承擔單位、項目依托部門: 按照《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管理辦法》的要求,97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需對年度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總結,并提交年度總結報告。為保證相關工作正常開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項目2018年度總結應在課題總結的基礎上,形成以下文件: 1.《項目年度總結報告》(編寫提綱見附件1) 2.《項目年度執行情況數據統計表》(格式見附件2) 請各項目首席科學家于2018年12月31日前將《項目年度總結報告》和《項目年度執行情況數據統計表》的相關數據通過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http://program.most.gov.cn)提交并打印。年度總結報告紙質版文件一式2份經項目第一承擔單位審核蓋章后,分別提交項目依托部門(1份)和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1份,可郵寄)。 聯系人: 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閱讀全文
國科發計〔2011〕62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科技廳(委、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財務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司(局),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加強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以下簡稱97
【導語】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2014年即將結束,回首昨天依然歷歷在目。時代在進步,每一年都有著新的熱點出現,”整個人都不好了”“也是蠻拼的”“畫面太美不敢看”“你家里人知道嗎?”“也是醉了”“就這么任性”“約不約
會議全景圖 7月21日至22日,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2012年度夏季PI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密云召開。實驗室名譽主任梁棟材院士、楊福愉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張亞平院士、隋森芳院士、李林院士、王志珍院士、饒子和院士、常文瑞院士、王大成院士、徐濤研究員、許瑞明研究員,以及實驗室研究組長、學術
——記錄行業的點點滴滴 【導語】年年歲歲話年終,年年歲歲話不同。年終已近,回顧一年來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哪些被你記憶、被你觸及,又有哪些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關于開展97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科技報告試點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 國科基函〔2013〕23號各有關單位: 按照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有關要求,為推進建立統一的國家科技報告
科技部關于發布科技基礎資源調查專項2018年度項目指南的通知國科發基〔2017〕380號國務院各有關部門科技主管司局,各有關單位: 根據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總體要求,科技部、財政部按照需求導向和分類整合的原則,在原“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基礎上,重新整合設立“科技基礎資源調查”
“2017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十大新聞暨行業影響力人物”發布盛典在北京舉行。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國總統特朗普共同見證的兗礦集團和美國AP公司等企業簽訂中煤能源合作大單等新聞獲評2017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十大新聞。煤液化及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兗礦集團副總經理、未來能源
人物介紹: 母國光 (1931年~2012年),遼寧錦西人。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光學學會(OSA)、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會士。1952年畢業于南開大學物理系,后留校任教,1986年~1995年任南開大學校長。 曾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光學學會理
交流會現場 為切實發揮青年創新促進會的平臺作用,促進所內青年科研人員的交流與成長,應對青年科研人員面臨的挑戰與難題,3月7日,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青年創新促進聯合會聯合所人教處、科技處、所團委組織了以“自然基金與中青年科研綜合素養提高”為主題的交流會。微電子所有關領導
楊寶峰在美國大學訪問 2009年12月,哈爾濱醫科大學校長楊寶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回國十幾年來,一次次的突破,讓他不斷地為藥理學研究寫下新的歷史。 他領導的課題組首次發現微小核苷酸和冠心病心源性猝死的關系;首次發現心臟M3受體和心律失常的關系;首次發現抗心律失常中藥作用較弱的原因是對
“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幫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穩腳跟。如今,作為北生所所長的王曉東是否實現了他當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著怎樣的淵源?如何帶領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臨著哪些問題,未來的路在哪里?請看王曉東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會舉辦的
最近的二十年,是中國科技快速發展的二十年,我國科技創新人才隊伍規模發展到世界第一,整體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為我國科技跨越發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礎。1994年,中科院率先推出了面向海內外的人才計劃——“百人計劃”,二十年來,為我國引進和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探索出一條適應
2014年,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福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非洲埃博拉疫情來勢洶洶時,高福院士臨危受命,作為中國疾控中心移動實驗室檢測隊負責人,帶領隊員遠赴西非國家塞拉利昂,投入了一場與病毒對抗的鏖戰。 然而,對高福來說,這種讓人聽著都心驚肉跳的經歷,卻早已是家常便飯。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各項任務,規劃啟動“十二五”各項工作的關鍵之年,科技部認真組織、嚴格執行經批復的部門預算,一年來,科技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進展順利,取得了一批振奮人心的重大科技成果,促進了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有力推動了創新型國家的建設。 一、2010年科技事業成效 (一)科
癌癥,一個令人膽寒的字眼。因為人類目前尚無法征服它。 對付癌癥,或者切除,或者化療殺死癌細胞。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王振義
最近,一篇文章讓中國科技界很“蒙羞”。 9月3日,兩位來自中國最高學府的杰出“海歸”院長在世界著名雜志《科學》發表了題為“中國的科研文化”(China"s Research Culture)的社論指出,中國現行的科研基金分配更多地是靠關系而非學術水平高低。這是兩“海歸”第一次通過外媒
會議現場 1月1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2010年學術年會在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態所113會議室召開。學術委員會主任楊勝利院士、學術委員會委員鄧子新院士、趙國屏院士、黃力研究員、吳家睿研究員、李亦學研究員、劉文研究員、姜衛紅研究員、孫志浩教授、王磊教授,專家委員會委員林
朝陽穿過云層,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前高大的石柱上。2013年1月1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這里舉行。 鮮花、掌聲、笑臉……氣氛熱烈而莊重。一個個經過多年研究取得成果的課題,一位位為國家建設貢獻才智的科研人員,受到表彰與肯定。 “"P3和P4實驗室生物安全技術與應用"榮獲2012年度國家科技
在過去的100多年里,合成化學在人類健康、生命科學、現代農業、材料科學等方面為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2001年度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名古屋大學的野依良治(R. Noyori)教授曾將化學比作現代科學的中心,而將合成化學視為化學的中心。“合成化學區別于其他學科最顯著特點就在于它具有強大的創
光偏振現象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液晶顯示屏、3D眼鏡等;在光伏、納米、半導體芯片等高端制造中,也常用到一種利用光偏振現象的儀器,那就是橢偏儀,它最拿手的就是測量納米級薄膜的厚度、折射率、消光系數等參數。橢偏儀為非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