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荷低頻射電探測儀:打開射電天文最后一扇窗
迄今為止,人類仍然在使用短波和中波進行通信,這要歸功于地球空間存在的比較濃密的電離層對這些波段人造電磁波的反射,使得電磁波無法逃出地球范圍。 然而,就像一枚硬幣總有正反兩面,來自地球以外的中波和短波波段的電磁輻射也無法透過地球的電離層到達地面。“地球電離層在保護生物圈和為人類提供通信便利的同時,也關閉了這個波段天文觀測的窗口。”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平勁松說。 因此,為了打開最后一扇還未被實質探測過的射電天文頻譜窗戶,來自包括中國和荷蘭在內的射電天文學家,自上世紀90年代就在論證突破這一限制,探索到外太空開展低頻射電天文觀測的可能途徑。 “實際上,除了躲開地球電離層的屏蔽,我們還需要躲開來自人造衛星的低頻無線電輻射噪聲,并進一步通過月球的遮擋躲開來自太陽的輻射。”平勁松說,這樣,科學家才有機會更好地在這個波段看見來自太陽系以外天體的低頻射電輻射,逐步解決一些重大的科學問題。 因此,嫦娥四號月球著陸探測為科學家提......閱讀全文
中-荷低頻射電探測儀:打開射電天文最后一扇窗
迄今為止,人類仍然在使用短波和中波進行通信,這要歸功于地球空間存在的比較濃密的電離層對這些波段人造電磁波的反射,使得電磁波無法逃出地球范圍。 然而,就像一枚硬幣總有正反兩面,來自地球以外的中波和短波波段的電磁輻射也無法透過地球的電離層到達地面。“地球電離層在保護生物圈和為人類提供通信便利的同
新疆天文臺通過射電實測數據探測月球電離層
近期,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王震首次利用小型VLBI天線實測數據,通過數據反演技術,填補了我國射電實測數據探測月球電離層的空白。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雜志《天體物理與空間科學》(APSS, April 2015)上,且文章中的圖片被選為雜志封面圖片。 王震將提取的衛星微弱信號高精度算法,用于地球測
國際首臺兼容北斗和GPS掩星探測儀獲成功
FY-3C星于北京時間9月23日發射成功,9月29日21時48分,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承研的GNOS掩星探測儀正式開機。開機2.5分鐘,實現國際首次利用北斗二代信號的星載高動態定位;開機5分鐘,成功接收首次 GPS掩星事件;開機12分鐘,成功接收北斗掩星事件,這是國際上首次接收到的北斗掩
國際首臺兼容北斗和GPS掩星探測儀獲成功
FY-3C星于北京時間9月23日發射成功,9月29日21時48分,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承研的GNOS掩星探測儀正式開機。開機2.5分鐘,實現國際首次利用北斗二代信號的星載高動態定位;開機5分鐘,成功接收首次GPS掩星事件;開機12分鐘,成功接收北斗掩星事件,這是國際上首次接收到的北斗掩星信號
金雙根研究員稱大氣探測手段或可用于地震預測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究員金雙根通過利用我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觀測網,研究并逆推出2008年汶川地震震前、同震和震后的大氣異常現象,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GNSS大氣地震學概念。在日前于廣州召開的“第三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上,金雙根介紹了該項研究成果。 通過觀測研究,金雙根發現了明
國防科大研制成分辨率2mm電磁波穿透成像探測儀
近日,國防科技大學研制成功新型電磁波穿透成像探測儀。該探測儀能穿透非金屬介質,探測內部微小隱蔽物體并對物體成像,分辨率達到2mm,可廣泛應用于建筑、生物醫學、反恐、安檢等領域。 該探測儀體積小,與一個普通的電飯煲相當,單人即可手持操作。與同類設備如X光機和CT機相比,其體積、重量都大大縮小。由
無線電波概述
赫茲發現電磁波以后,首先被用于無線電信之傳遞試驗。最早的無線電訊,借控制火花放電時間,構成電碼訊號。火花放電是一種波長很短的減幅波,它的振幅衰減極快,且干擾極大,故不能用它做長距離通信。后來俄國人波波夫與意大利業余無線電家馬可尼同時獨立地發明天地線制,馬可尼且于天線中加接調諧電路,試驗越過大西洋電碼
天線類型的普及與介紹(一)
天線總輸入功率的比值,稱該天線的最大增益系數。它是比天線方向性系數更全面的反映天線對總的射頻功率的有效利用程度。并用分貝數表示。可以用數學推證,天線最大增益系數等于天線方向性系數和天線效率的乘積。天線效率它是指天線輻射出去的功率(即有效地轉換電磁波部分的功率)和輸入到天線的有功功率之比。是恒小于1的
“生命探測儀”淺談不識廬山真面目的原因
此次汶川地震救援,“生命探測儀”無論是救援部隊使用還是在各種媒體上報道,都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器材之一。不少單位都在了解或打算購置此類器材,也有個別單位對配備的儀器心存懷疑。面對市場上名稱不一、品種繁多的此類產品:“鷹眼”、“蛇眼”、“貓鼬”“聲納”、“多聽”、“全視”、“雷達”,美國、德國、日本、韓國
上海天文臺在頂部電離層模型改進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受到太陽高能輻射以及宇宙線的激勵后,60千米以上的地球大氣層被部分電離甚至完全電離,形成了電離層。電離層是構成地球大氣的一個重要部分,當中存在著相當多的自由電子和離子,能夠使無線電波改變傳播速度,發生折射、反射和散射。對電離層的研究不僅是探索地球外部空間環境的重要課題之一,也是進行無線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