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空氣污染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的相關研究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JAH:空氣污染會影響后代的健康 一項新的動物研究顯示,父母在受孕前接觸臟空氣可能會給下一代帶來心臟病。 為了了解經常暴露在高污染空氣中的兒童可能面臨的健康風險,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臟空氣對老鼠的影響。 俄亥俄州立大學護理學院生物醫學研究主任,研究資深作者Loren Wold表示:“我們發現這些后代在其一生的黃金時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臟問題,其影響非常強烈,有點令人震驚。”主要健康問題表現為心臟功能受損。與心臟病風險增加有關的炎癥標志物很高。他們有氧化應激標記,這是一種有益抗氧化劑含量低的狀態。對哺乳心臟功能至關重要的鈣調節蛋白被改變。這些老鼠年輕,健康 -與20歲的人類相當。 這項研究在線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志”上。 Loren Wold說:“這表明,與受污染有關的心臟問題甚至可能在懷孕前開始,如果......閱讀全文
當一個人走出家門,他可能就身處致癌物的包圍中。這可不是危言聳聽——10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對外宣布,確定室外空氣污染為新的致癌物,致癌級別與吸煙、吃發霉的食物、遭受紫外線輻射、呼吸甲醛等歸為一類。 “我們所呼吸的空氣已經被致癌的混合物污染,它不
鎘大米、兒童血鉛超標、砷污染……人們在享受發展成果的同時,也因環境污染而付出了健康損害代價。 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重要條件。人類為了生存發展,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斷開發利用各種環境資源,環境受到破壞和污染后,反過來又影響人體健康。 事實告訴我們,如果自然環境因
提到空氣污染,我們腦海里浮現的是霧霾彌漫的場景,和陽光明媚、天空碧藍的大晴天根本不沾邊。不過近期的一些報道卻告訴我們,因為臭氧污染的存在,大晴天也有可能是個污染天。眾所周知,臭氧層是我們地球不可或缺的保護傘,如此“有益”的氣體怎么會造成大氣污染呢?臭氧污染究竟有哪些危害?普通人在臭氧污染的天氣里
什么是PM10? ■概念 通常把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稱為PM10,又稱為可吸入顆粒物或飄塵。顆粒物的直徑越小,進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徑的顆粒物通常沉積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徑的可進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細支氣管和肺泡。可吸入顆粒物(PM10)在環境空氣中持
“未來地面臭氧污染的防控一點也不比治理PM2.5輕松。”7月21日,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在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中發出警告。 在“PM2.5危機:既然同呼吸,就要共奮斗”的分論壇上,5位專家的主題報告不約而同地表明:臭氧污染的危害并不亞于PM2.5,而國內民眾對臭
在春節數城被“霾”的背景下,燃放煙花鞭炮的民俗與環保觀念激烈P K。煙花易冷,它制造的塵埃是否就此輕易落定? “慶祝新年點燃絢麗煙花時,你是否曾想到你的享受會引起下風向50公里外的小孩咳嗽”,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得出結論,鬧市區燃放的煙花爆竹,釋放的有毒有害物質經過遠距離輸送,可以造成50公里
在國外,車內空氣污染已經成為公認的威脅人體健康的嚴重的環境污染現象,各汽車消費大國對此高度關注。事實上,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就曾出現過多起因車內空氣污染傷人致死的事件。鑒于此,美國把室內和車內污染作為人類健康的五大危害之一。2006年,美國AnnArbor環境集團發布了題為“任何速度都有毒
世界衛生組織近日首次指認大氣污染“對人類致癌”,并視其為普遍和主要的環境致癌物。而一項新的研究發現,PM0.5對健康危害甚于PM2.5,粒徑在 0.25-0.50微米范圍內的顆粒物數量濃度對居民健康的危害,尤其是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系最為明顯,且粒徑越小,對健康危害越大。此外,還有研究發現,
流行病學家懷疑,空氣中的某些污染顆粒,使得每年有多達數百萬的人過早死亡。然而,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由于地表空氣污染檢測器的缺乏以及其他現實因素,我們無法得到關于這種污染顆粒的具體數據,哪怕是粗略的統計數字也很難估算。這些有問題的顆粒物,被稱為細顆粒物(PM2.5),它的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約
辦公室內此起彼伏的感冒發作,其實和室內空氣污染有很大關系。 天氣驟熱,不少辦公室開啟中央空調,由于清潔不夠,電腦“密布”,門窗常緊閉等原因,極易引發辦公室流感,一人感冒往往會傳染一片。 天氣驟熱,中央空調紛紛開啟,門窗緊閉,讓北京諸多寫字樓里的空氣質量“越發糟糕”。中央空調內部是一個陰暗潮濕的環
隨著城市地鐵不斷建設完善,軌道交通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由于地鐵站及車廂相對封閉,且人員密度大,地鐵內空氣潛在的健康危害不容忽視。 “如果地鐵列車車廂PM2.5的濃度長時間高于10微克/立方米,將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上海市人大代表、瑞金醫院盧灣分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李健因此提出了
百姓常有這樣的感受:明明天空是灰蒙蒙的,但環保監測數據卻顯示空氣質量優良。環保部有關專家認為,出現這樣矛盾的情況,問題在于我國空氣質量的評價標準不完整,缺乏對灰霾天氣的評估。針對這一問題,環保部近日表示,將盡快修改完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具體到空氣質量標準
一條關于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將使食品營養流失,產生致癌物質的新浪實名認證微博,引發了不少人的擔憂。專家指出,微波爐加熱食物產生致癌物質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微波爐加熱方法既方便快速,也干凈清潔。 微波爐加熱食物會致癌? 謠言來了 一條關于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將使食品營養流失,產生致癌物質的新浪實名
減排污染物才是硬道理關于《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所關注的話題 ■保護公眾健康是這次標準修訂工作最重要的原則和目的,鼓勵各地主動提前實施新標準。 ■目前為止,全國尚未有一個省份制訂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地方環境質量標準的制定權長期空置。 ■機動車污染已經成為國內大中城市的主要污染貢獻者。
11月16日,環境保護部對外通報,各方高度關注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即日起向全社會第二次公開征求意見。 據悉,二次征求意見稿的最大調整是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價,并收緊了PM10、氮氧化物等標準限值,提高了監測數據統計有效性要求。 至此,熱議多時的PM2
2014年5月28日,“2014大氣顆粒物污染監測與防治技術研討會”在北京紫玉飯店舉行,本次會議旨在總結大氣顆粒物(包括PM2.5)監測新技術、新方法,交流減少減緩PM2.5 對人類健康影
生命就在呼吸間。節能減排、治理環境是當下熱門話題,而治理空氣污染可以說是燃眉之急。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鐘南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庚辰先生在北京科技報舉辦的科學傳播沙龍上語重心長地就空氣污染與人類健康做了詳細解讀。 霧霾猛于虎 不是瞎咋呼 我們現在常把霧霾連起來說,其實霧
新浪科技按:柴靜的《穹頂之下》猶如一個重磅炸彈,狠狠地為我們敲響了環保的警鐘。幾年之前,霾和PM2.5還是些“新詞”,似乎陡然之間,它們就彌漫全國,滲透到了我們生活深處,更狠狠地刺下了一個孔穴,埋進焦慮和恐懼。 《穹頂之下》發布之后,引發了廣泛而迅速的傳播,連新任環保部長都表達了關注。柴靜的調
PM2.5(可入肺顆粒物)與PM10(可吸入顆粒物),這兩個此前不被人熟知的詞最近一直被許多人提及。北京的霧霾天氣以及美國大使館公布的數據,讓生活在北京的人們對空氣質量變化變得敏感。 有些地區表示,監測PM2.5技術上沒有問題,本月初,環保部也對PM2.5微粒測定標準作出規范,
7月下旬以來,北京等地遭遇“霧霾桑拿天”,空氣質量明顯下降。近年來,我國環境事件頻發,環境問題受到公眾的極度關注。 在環境保護部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持召開的“首屆國家環境與健康研討會”上,中國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呂忠梅說,當前,我國污染的健康效應和社會效應逐漸顯現。在2006—2010年期間,我國共
3月4日上午,全國人大會議舉行預備會議,選舉大會主席團和秘書長,表決會議議程草案等。圖為人大代表鐘南山入場。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昨日(3月4日)北京的PM2.5指數監測數據顯示空氣質量優,廣東團人大代表、中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中,每當降溫、刮風和下雨之后,陽光燦爛的日子過不了幾天,霧霾就會重出江湖。鋼筋水泥的森林中,車滿為患的道路上,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綠葉植物很少,氧氣似乎也比郊外更為緊缺,室內本來就憋悶得很,出門再戴個N95的口罩,實在是非常難受。 經常會有人問:霧霾算是沒法解決了,我們吃點什
近年來,由于大氣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不斷增加,導致環境空氣質量日趨下降,空氣污染越發嚴重,全國多個城市深受“霾伏”影響,這已經成為區域或全國性的環境問題,引起人們的強烈關注。 但是,目前對霾污染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人體健康領域的研究,對生態系統的影響評估比較匱乏。近日,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
昨天,我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公布了我市上半年度主要河流、重點湖泊、城市飲用水源地和市區空氣微生物監測工作,并編制完成《2015年上半年揚州市生物監測報告》(下簡稱《報告》)。記者昨天了解到,我市上半年空氣微生物輕微污染,主要由于濕度較大,今年霉菌總數比去年增加6.5倍。 最新發布 上半
1 概述 據統計,人們全天有超過80%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相比于室外空氣,室內空氣對人體身體健康的影響更為顯著,因此室內環境中的空氣污染及其危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廚房燃氣燃燒后生成的污染氣體主要有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CO作為一種有毒氣體對環境的污染以及人體的危
雙酚A(BPA)也稱為聚碳酸酯,用于飲料瓶、食品包裝等多種塑料制品。它有類似激素的作用,會干擾人體內分泌和生殖系統。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究竟如何,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結論。但是,由于擔心雙酚A對嬰幼兒健康的損害,歐盟、加拿大、中國等國家和地區已禁止將雙酚A用于嬰兒奶瓶。 近些年來研究者們也對雙酚A對
烏魯木齊市大氣顆粒物形態及組成成分的分析獲得新進展:一項研究把10納米-10微米之間的顆粒物分成13級,為尋求烏市大氣污染物來源及危害、制訂空氣污染治理方案提供了理論依據。 近日,記者從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獲悉,該所污染控制與環境修復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潘響亮及其團隊歷時兩年多
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8月19日~20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基礎。要按照綠色發展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風險評估制度,重點抓好空氣、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進國土綠化,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
根據WHO(2005)對空氣污染造成的疾病負擔評價,每年有超過200萬人過早死亡歸因于室內外空氣污染,其中一半以上的疾病在發展中國家。所以制定合理的空氣質量標準對于改善環境空氣質量,降低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直接推動作用。 1.美國環境空氣PM2.5標準 隨著對顆粒物污染控制及顆粒物
民生調查 這幾天,空氣質量、霧霾、PM2.5成了備受社會關注的焦點。1月13日,沈陽市空氣質量指數達到279,空氣質量狀況為中度重污染,空氣中的首要污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霧霾天到底是怎么“來”的?如何做才能盡最大可能減小危害?隨著環境信息披露越來越公開,更多的環境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