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全國人大會議舉行預備會議,選舉大會主席團和秘書長,表決會議議程草案等。圖為人大代表鐘南山入場。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昨日(3月4日)北京的PM2.5指數監測數據顯示空氣質量優,廣東團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治療呼吸系統疾病的領軍人物鐘南山在天安門廣場被記者團團包圍。追問 “GDP第一還是健康第一?” 這次全國兩會,鐘南山帶的議案就是關于“霧霾治理”。“我到一些鄉村做了調查,掌握了一些數據,才寫出這份議案。”鐘南山介紹,霧霾這個話題已經談了六七年,但當時沒有這么嚴重,上個月北京僅五六天是晴天,空氣污染非常嚴重。“我很多當時在北京的外國朋友就直搖頭,覺得難以長期待下去。” 鐘南山說,初步結論認為,霧霾污染會導致肺癌。“治霾最重要的是改變觀念,到底是GDP第一還是健康第一?” 來北京開會是否準備了口罩?鐘南山......閱讀全文
昨日在媒體見面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再次被媒體追問霧霾危害與治理。關于霧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鐘南山表示,從國內研究來看,只有少數可信論據,主要引發的是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去年夏天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關于淮河以南以北的降塵濃度研究顯示,由于有供暖燃煤的區別,淮河以北
昨日在媒體見面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再次被媒體追問霧霾危害與治理。關于霧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鐘南山表示,從國內研究來看,只有少數可信論據,主要引發的是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去年夏天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關于淮河以南以北的降塵濃度研究顯示,由于有供暖燃煤的區別,淮河以北
從年初到年末,霧霾由北而南,持續不斷,愈演愈烈。其實早在年初的全國人大代表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的一份議案就是呼吁治理大氣污染,抗擊霧霾。 今年正值非典十周年,公眾對那場疾病的災難仍心有余悸。而對這次的霧霾事件,本報記者昨晚連線鐘南山院士時,鐘南山說,霧霾更多的是人禍而不是天災,他警
灰霾到底會不會導致肺癌?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對此的回答是“肯定的”,在他看來,灰霾不光是對呼吸系統,對心血管、腦血管、神經系統都有影響,但是首當其沖的還是呼吸系統。北京10年來肺癌增加了60%,應該說空氣污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然而,這一觀點近日卻遭到科普名人方舟子炮轟,方
3月3日,鐘南山剛抵達首都機場,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 3月3日傍晚,首都國際機場,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從廣州抵達北京。18時30分,鐘南山與助手從國內到達口走了出來,站在接機大廳,鐘南山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對于備受關注的霧霾以及醫改新政等問題,他給出了自己
在日前媒體運用百度搜索指標的統計中,霧霾(環保)議題在兩會前十大熱點議題中排名第一,并且搜索份額占比高達43%,遠遠高于其他議題的關注度。而在兩會期間,北京依然“霾”伏不斷,用一位政協委員的話說,“只要不刮風,北京就是霾城”。兩會會場上,霧霾也是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 大面積的持續霧霾天氣
鐘南山認為只要下決心可以治理環境問題。 南都記者 賀頓 攝 昨天傍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接受記者采訪表示,霧霾與肺癌、腫瘤之間的關聯目前還不清晰。談到APEC藍、奧運藍,他認為“中國痛下決心治霾,10年內會有明顯改善”。 談霧霾 痛下決心,10年內會有明
央視《新聞1+1》2013年1月30日播出《霧霾升級,治理要不要升級?!》,以下為節目實錄: (節目導視) 解說: 140多萬平方公里霧霾籠罩,8億以上人口受到影響,這樣的天氣還要“霾”多久? 王躍思 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北京的空氣已經不是看不見、摸不著、
最新癌情監測顯示肺癌是廣州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見本報9月3日A16版報道),為什么?昨日,鐘南山院士接受新快報記者專訪時解析:吸煙、被動吸煙是目前最主要原因。其次,與城市工業化進程造成的環境污染肯定也有關系,PM2.5水平與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關,研究顯示PM2.5每升高10μg/
“治理霧霾要‘兩條腿走路’。”1日,廣東珠海市銀通新能源研究院院長蔡惠群在此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只有雙管齊下才能迅速有效治理霧霾。 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煉油企業是霧霾天氣直接責任者之一,而據相關媒體報道,中國絕大部分地區成品油含硫量是歐洲15 倍,三大石油煉化企
前兩天,沙塵、霧霾天氣席卷我國北方大部地區,大有“黃沙蔽日”“黑云壓城”之勢,讓民眾產生了不小的心理壓力。而另一種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因其在視覺上的不可見而被人忽視了。 “通常大家對于空氣的評判都比較主觀,眼見為實,但其實一些看不見的,譬如臭氧,更需要關注。”在3月28日召開的2018年
前兩天,沙塵、霧霾天氣席卷我國北方大部地區,大有“黃沙蔽日”“黑云壓城”之勢,讓民眾產生了不小的心理壓力。而另一種空氣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因其在視覺上的不可見而被人忽視了。 “通常大家對于空氣的評判都比較主觀,眼見為實,但其實一些看不見的,譬如臭氧,更需要關注。”在3月28日召開的2018
珠三角大氣污染防治論壇舉行,專家認為治霾需二三十年 “近年來珠三角地區灰霾污染日益嚴重。臭氧污染、顆粒物細粒子污染、光化學煙霧污染等新的空氣污染問題已經出現。”面對珠三角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形勢,副省長林木聲有感而發。 昨日,由廣東省環保局主辦的珠三角大氣污染防治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七位國內頂尖大
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不久前在一次會議上表示,根據醫學研究,PM2.5已經造成了對人體的嚴重傷害,它能夠沉在支氣管上,沉在肺泡上,使人的發育受到影響,特別是對嬰幼兒影響很大。記者日前就此向國家衛計委等單位進行了求證。衛計委方面正在準備回應;據中國抗癌協會一位負責人回應,這一觀點理論上成
新浪科技按:柴靜的《穹頂之下》猶如一個重磅炸彈,狠狠地為我們敲響了環保的警鐘。幾年之前,霾和PM2.5還是些“新詞”,似乎陡然之間,它們就彌漫全國,滲透到了我們生活深處,更狠狠地刺下了一個孔穴,埋進焦慮和恐懼。 《穹頂之下》發布之后,引發了廣泛而迅速的傳播,連新任環保部長都表達了關注。柴靜的調
文/老沈 微信公眾號:老沈一說(laoshenyishuo) 首先要聲明,這篇文章并不是來批判《穹頂之下》的。相反,柴靜的這部作品,無論從包裝的精美,文案敘事的設計,采訪對象的深入,還是數據的翔實程度來看,都非常值得喝彩,甚至有可能成為整個中國科學傳播史上的經典之作。但是,跳出那些感情敘事的框
12月30日,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和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聯合曝光“2016年度十大霧霾謠言”,并一一對謠言做出真相解讀。 以下為環保部門曝光的“2016年度十大霧霾謠言” 謠言一:微距鏡頭中的北京霧霾? 網傳視頻用4000流明燈光微距鏡頭下顯示出的北京霧霾。視頻中,一些細小顆粒四處飄散
生命就在呼吸間。節能減排、治理環境是當下熱門話題,而治理空氣污染可以說是燃眉之急。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鐘南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庚辰先生在北京科技報舉辦的科學傳播沙龍上語重心長地就空氣污染與人類健康做了詳細解讀。 霧霾猛于虎 不是瞎咋呼 我們現在常把霧霾連起來說,其實霧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室內環境與健康分會近日在京舉辦2016年呼吸健康與安全論壇,與會專家就室內空氣污染及其控制展開了討論。 專家表示,室內環境具有易控、人員暴露時間長、健康效應顯著等特點,因此,我國在加強大氣環境治理的同時,應加大對室內污染的治理力度,尤其要加強室內空氣污染狀況調查等基礎研究。與此
管中窺豹,大氣污染如此嚴重而得不到有效治理,背后盤根錯節的利益才是關鍵原因。可是,面對大氣污染之“痛”,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人人都是受害者。 昨日,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表示,煉油企業是霧霾天氣直接責任者之一。但他同時指出,并非因油企出品的成品油質量不達標,而是中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