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研究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發現歐亞大陸人淺膚色的變異獨立于不同的遺傳背景。 膚色是人類最明顯和最易變的特征之一,科學家一直對這種差異是如何演變的感到好奇。現在,一項由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家領導的對拉丁美洲不同人群的研究發現了與膚色相關的新遺傳變異。 該研究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發現歐亞大陸人淺膚色的變異獨立于不同的遺傳背景。 這項基因研究分析了6000多名拉丁美洲人的色素沉著情況,這些拉丁美洲人有著美洲土著、歐洲和非洲血統。 有充分的證據表明,美洲原住民與東亞人有著密切的基因聯系,美洲最初的定居發生在15-20,000年前,從東西伯利亞移民來到這里。因此,美洲土著人的遺傳變異常常與東亞人共享。 本研究確定了五個新的相關區域,包括皮膚、眼睛和頭發顏色。影響歐洲人膚色的基因已經被廣泛研究過,但研究人員在這里發現了東亞人和美洲土著人特有的MFSD12基因的一......閱讀全文
環境突變致使人類基因組調整,人腦未來可能發生更大變化 作為地球物種的人類是否還在進化?傳統的觀點是,人類進化已經停止,甚至轉向退化。然而,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在過去的5000年至1萬年,人類進化的速度其實加快了100倍。 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化,并且獲得了新的遺傳特點和能力,
皮膚顏色的變化是人類進化歷程中的重要事件。近日,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透露,該所科學家聯合多家科研單位采集了近1000份東亞人群的血液樣本和膚色表型數據。通過全基因組芯片分析,找到了深膚色的南亞語系人群(生活在中國云南以及東南亞國家)與淺膚色的中國漢族人群之間遺傳差異最大的色素基因——OCA2,由
巴西人和其他拉丁美洲人有著不同的膚色。 圖片來源:ISTOCK.COM/PEETERV 本報訊 如今,在大多數拉丁美洲城市的繁華街道上行走,你會看到從棕黑色到深褐色再到奶油色的生有各種膚色的當地人。500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這種差異來自于殖民時期以及之后美洲原住民、歐洲人和非洲人的相遇和融合。膚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將到哪兒去?這一終極哲學命題,有多種不同的解答視角。從基因角度給出的答案,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近一段時間,有關基因領域的新聞將基因檢測、基因編輯、癌癥的靶向治療等原本屬于生物醫學領域的專業話題,一下子變成了公眾話題。人們對于基因的好奇在于:基因是如何影響人類的長相、身高、
探尋看得見的進化 最新研究揭示人類基因組如何在幾百年或幾十年間發生變化 在大型基因組數據庫的幫助下,研究人員能探測正在進化中的特征,比如英國人的金發。 很多人認為,進化需要幾千年或者上百萬年,但生物學家知道,它能很快發生。如今,由于基因革命,研究人員實際上可以追蹤標志著進化正在進
很多人認為,進化需要幾千年或者上百萬年,但生物學家知道,它能很快發生。如今,由于基因革命,研究人員實際上可以追蹤標志著進化正在進行的種群水平上的基因漂移,并且他們正在人類當中這么做著。近日,在基因組生物學會議上得以展示的兩項研究證實了人類基因組如何在幾個世紀或幾十年間發生變化,并且描繪了自羅馬時
近日,美國《科學》雜志發表了題為《人類與黑猩猩差別僅有1%嗎?》的評論,文章歸納了近兩年來世界科學家有關人類與黑猩猩物種差異比較的研究成果,并認為這些研究已經將1975年提出的“1%差別理論”推上末路。但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副所長于軍研究員指出:“當談到物種差別時,無論是公眾還是科學家,如果沒有
近日,美國《科學》雜志發表了題為《人類與黑猩猩差別僅有1%嗎?》的評論,文章歸納了近兩年來世界科學家有關人類與黑猩猩物種差異比較的研究成果,并認為這些研究已經將1975年提出的“1%差別理論”推上末路。但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研究所副所長于軍研究員指出:“當談到物種差別時,無論是公眾還是科學家,如果沒有
紫外輻射與氣溫是隨緯度變化而變化的環境因子。在人類遺傳上,是否存在同時導致對這兩種環境因子變化適應的基因,一直是學界探尋的課題。我國多機構研究人員合作的一項最新成果,在進化遺傳學國際期刊《分子生物學與進化》上回答了這一疑問。 據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員介紹,現代人在20至30萬年
他帶隊走南闖北,深入全國24個省市70多個地方種豬場,在母豬產房旁安營扎寨、輪班蹲守…… 他率隊建立起全球最完備的地方豬種基因組DNA樣品庫、先后培育出64個優質種豬核心群…… “高科技豬倌兒”——老鄉們都愿意這么叫黃路生。的確,這位江西農業大學校長擔得起“高科技”三個字:他率隊建立起全球最
在現有的5000種哺乳動物中,有超過100種已經進行了基因組測序,但是,只有9種爬行動物(在10000個物種當中)的基因組對科學界來說是可用的。最近,瑞士日內瓦大學(UNIGE)的一個研究小組,構建了一個大的數據庫,其中就包括一種爬行動物——玉米蛇的新基因組測序,這種蛇越來越多地被用來了解爬行動
在書寫被發明很久之前,當最早的人類穿越非洲遷徙到歐洲時,他們并沒有為自己的旅行記下一本賬。然而他們的故事卻已被牢牢地銘記,至少在某種程度上以另外一種形式:他們后代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對現存3個非洲狩獵部落進行的一項史無前例的DNA篩查如今填補了這個史前故事的一部分章節。這些發現暗示了新疾病
人類進化到現在就是由無數的有益突變促成的。突變是隨機的,正常情況下突變頻率很低,但在如放射性輻射、致癌化學制品等不利條件刺激下,突變頻率會大大提升。 有研究發現:對Y染色體的DNA序列分析透露,人類基因從上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每次會累積100到200個新的突變。這一數字是人類基因突變率的首次直接
人類進化到現在是由無數的有益突變促成的。突變是隨機的,正常情況下突變頻率很低,但在如放射性輻射、致癌化學制品等不利條件刺激下,突變頻率會大大提升。對Y染色體的DNA序列分析發現,人類基因從上一代傳遞到下一代,每次會累積100到200個新的突變。這一數字是人類基因突變率的首次直接測量——相當于每3
佛羅里達州的警察正在搜捕一名潛伏在暗處的男子。 兩年多來,他至少嚇壞了幾十名女性。他從窗戶偷窺,并溜進臥室,看她們睡覺。他觸摸幾名女性的腳或頭發 - 有時,他甚至進行性侵犯。 媒體戲稱他為“連環偷窺者”,而警察也在拼命找他。9月,他們發布了一張黑頭發、黑眼睛的拉丁裔男子面部草圖,他有著光滑的
我們生活的世界里有著各種各樣的輻射:從穿越星系而來的宇宙射線、核電站的核燃料到家里的花崗巖地板磚,從醫院的X光機到陽光里的紫外線,從手機、微波爐、高壓線到電視臺廣播臺的信號塔,輻射無所不在,到處都是可能成為人們畏懼輻射的對象。有些人對“輻射”非常恐懼,你甚至可以買到專門用來屏蔽無線電波的“防輻射孕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