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學霸”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近期引起輿論持續關注。輿論重壓之下,翟天臨對其錯誤反省、道歉,表示愿意配合調查,并申請退出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的相關工作;北京大學對翟天臨作退站處理,對相關合作導師作出停止招募博士后的處理;2月19日,北京電影學院撤銷翟天臨博士學位,取消其導師的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 和南大“404”事件中的梁瑩一樣,翟天臨事件揭開的是中國學術圈的一大隱痛——天下文章一大抄,而在文體界這樣一個特殊的圈子里,則更像網友揶揄的,“摘了一個瓜,牽出一片瓜田”。面對明星學術不端,除了指責,我們更需認真厘清背后的深層次問題,“解鎖”明星學術不端背后的“三重門”。為此,本報專訪了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別敦榮、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北京科技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尹兆華。 學歷門:追求高學歷用處幾何 如今,接受高等教育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提升自身素質、競爭力的必經之路,明星們也不例外。 越來越多的明星選擇攻讀更高學位......閱讀全文
2019年已經結束,小編在此簡單匯總六件本年度較為著名的“學術不端”事件,并且整理事件后期的處理結果。一、翟天臨事件 2月8日,翟天臨因在直播中被問及知網時,回答到“知網是什么?”引起網友們重點關注到他的北大博士頭銜,隨后翟天臨的論文作品被披露,其中含有大段抄襲語句。 翟天臨曾在《廣電時評》
在微博熱搜連續盤踞數日之后,人們終于等來了翟天臨的道歉信。 信中,這位演員使用的公關話術使他成功地避免了使用“抄襲”來定性自己的行為,并且談起了自己讀博的初衷和取得的成績,試圖樹立誤入歧途而又迷途知返的形象。 在“翟天臨事件”持續發酵的同時,國內真正的“博士們”讀博之艱辛這一話題也引發關注。
近日,清華大學對外發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規定》中明確不再以學術論文作為評價博士生學術水平唯一依據,并且不再將博士在學期間發表論文達到基本要求作為學位申請的硬性指標。此《規定》對2019年入學博士生開始實施。 一直以來,博士生畢業不僅僅要求撰寫數萬字的畢業論文,還有一個不成規
近日,演員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成為國內輿論熱點。國際上,在翟天臨公開致歉的同一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馬西婭·麥克納特等人在英國《自然》雜志發文,提出維護學術誠信機制的低效問題,呼吁建立專門機構維護科研誠信。 案例之外還有數據。因揭露學術不端而全球著名的“撤稿觀察”網站共同創始人伊萬·奧蘭斯
近日,演員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成為國內輿論熱點。國際上,在翟天臨公開致歉的同一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馬西婭·麥克納特等人在英國《自然》雜志發文,提出維護學術誠信機制的低效問題,呼吁建立專門機構維護科研誠信。 案例之外還有數據。因揭露學術不端而全球著名的“撤稿觀察”網站共同創始人伊萬·奧蘭斯基
近日,中科院上海神經所楊輝研究員被指控學術剽竊,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爭議。 最近顏寧就此事在微博中發表看法,她說:“對學術不端事件處理得越公開、越清晰,人們去觸犯這些道德標準的可能性就越小。不對這些事進行認真公開的處理的話,再多的學風建設和學術規范教育都是徒勞。” 事情起于2020年7月2日,
近期,翟天臨事件仍在發酵,不知“知網”為何物的他不僅牽出國內藝人論文造假的問題,也讓此前涉嫌學術資源壟斷的中國知網(以下簡稱知網)再次陷入爭議。知網,這個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因強勢提高服務價格,已多次遭到來自各方尤其是學界的質疑。 鑒于學術數據庫的特殊性,其對權威學術資源的版權壟斷具
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這幾項工作任務出現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令人精神一振。近年來,隨著我國科研規模和實力的整體躍升,越來越多科研倫理問題暴露出來。特別是這一兩年,從韓春雨事件到基因編輯嬰兒風波,再到翟天臨學霸人設崩塌,可以說當前在全社會范圍內,凈化科研生態已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