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生物學性狀
(一)形態與染色大小0.4~0.7×1~3um,無芽胞,大多數菌株有動力。有普通菌毛與性菌毛,有些菌株有多糖類包膜,革蘭氏陰性桿菌。(二)培養特性在血瓊脂平板上,有些菌株產生β型溶血。在鑒別性或選擇性培養基上形成有顏色、直徑2~3mm的光滑型菌落。生化反應:大部分菌株發酵乳糖產酸產氣,并發酵葡萄糖、麥芽胞、甘露醇、木膠糖、阿拉伯膠等產酸產氣。IMViC試驗為“+、+、-、-”。即為典型大腸桿菌。(三)抗原構造較復雜,有O、K、H、F四種抗原。O抗原為脂多糖,已有171種,其中162種與腹瀉有關,是分群的基礎。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K抗原有103種,為莢脂多糖抗原。從病人新分離的大腸桿菌多有K抗原,有抗吞噬和補體殺菌作用。根據耐熱性等不同,K抗原分為L、A、B三種,其中L、B不耐熱,有60種。F抗原至少有5種,與大腸桿菌的粘附作用有關、表明大腸桿菌血清型的方式是按O:K:H排列,例如O111:K58(B4):H2.(四)抵抗力該菌對......閱讀全文
柯薩奇病毒的生物學性狀
本病毒的生物學性狀與脊髓灰質炎相似,病毒體直徑為28nm,核酸為單股RNA。該病毒可在多種組織細胞中增殖,并引起細胞病變。新生乳鼠有較高的敏感性。根據病毒在乳鼠細胞內的致病特點不同分為A、B兩組。A組有23個血清型,能使新生乳鼠產生廣泛性骨骼肌炎,導致弛緩性麻痹;B組分為6個血清型,引起新生乳鼠
梅毒螺旋體的生物學性狀
梅毒螺旋體形體細長且兩端尖直,螺旋致密而規則,運動活潑。菌體表面有脂多糖組成的莢膜樣物質。結構與鉤端螺旋體類似。梅毒螺旋體須在活細胞內生長繁殖。在家兔睪丸或眼前房內接種或用兔睪丸組織碎片培養。抵抗力極弱,對冷、熱及干燥均特別敏感。血液中的螺旋體4℃放置3天后可死亡,故血庫冷藏的血液3天以上無傳染
結核分枝桿菌的生物學性狀
形態與染色結核分枝桿菌為細長略帶彎曲的桿菌,大小1~4X0.4μm。牛分枝桿菌則比較粗短。分枝桿菌屬的細菌細胞壁脂質含量較高,約占干重的60%,大量分枝菌酸(mycolic acid)包圍在肽聚糖層的外面,可影響染料的穿入。分枝桿菌一般用齊尼(Ziehl- Neelsen)抗酸染色法,以5%
簡述破傷風菌的生物學性狀
1、形態與染色 革蘭陽性大桿菌,菌體細長,約(0.5~1.7)μm×(2.1~18.1)μm。周身鞭毛、無莢膜,芽胞位于菌體頂端,呈正圓形,直徑大于菌體,使細菌呈鼓槌狀或羽毛:球拍狀。 2、培養特性 嚴格厭氧。血平板37℃培養48小時可見β溶血現象。菌落質地疏松,不規則,上有羽毛狀花紋,邊
肺炎鏈球菌生物學性狀介紹
1、形態與染色 肺炎鏈球菌 莢膜染色&;amp;amp;amp;amp 肺炎鏈球菌 莢膜染色&;amp;amp;amp 典型的肺炎鏈球菌為革蘭染色陽性球菌,直徑約1μm。常呈雙排列。有毒株在體內形成莢膜。普通染色時莢膜不著色,表現為菌體周圍透明環,無鞭毛,不形成芽胞。菌體衰老時
流感嗜血桿菌的生物學性狀
(1)形態與染色:◆急性感染標本,如腦脊液中多為短小球桿菌,恢復期病灶或長期人工傳代培養呈球桿狀、長桿狀、絲狀等多形態性。◆G-,著色較淺。石碳酸復紅或美藍單染色,兩端濃染現象。◆毒力株(粘液型菌株)在營養豐富的培養基上,6~8h有明顯莢膜,在陳舊培養物中莢膜消失。◆無鞭毛,無芽胞。(2)培養特性:
破傷風梭菌的生物學性狀
1、形態與染色 革蘭陽性大桿菌,菌體細長,約(0.5~1.7)μm×(2.1~18.1)μm。周身鞭毛、無莢膜,芽胞位于菌體頂端,呈正圓形,直徑大于菌體,使細菌呈鼓槌狀或羽毛:球拍狀。 2、培養特性 嚴格厭氧。血平板37℃培養48小時可見β溶血現象。菌落質地疏松,不規則,上有羽毛狀花紋,邊
破傷風梭菌的生物學性狀
破傷風梭菌的生物學性狀:1、形態與染色革蘭陽性大桿菌,菌體細長,約(0.5~1.7)μm×(2.1~18.1)μm。周身鞭毛、無莢膜,芽胞位于菌體頂端,呈正圓形,直徑大于菌體,使細菌呈鼓槌狀或羽毛:球拍狀。2、培養特性嚴格厭氧。血平板37℃培養48小時可見β溶血現象。菌落質地疏松,不規則,上有羽毛狀
簡述螺旋體的生物學性狀
1.形態與結構 螺旋體較細,由螺旋形的柱形原生質體、內鞭毛和外膜構成。直徑一般為0.1~0.3微米,長短不一,呈螺旋狀,但鉤端螺旋體呈C或S形。螺旋體革蘭染色陰性,但不易著色,故常用Fontana鍍銀染色法。 2.培養特性 各種螺旋體在生理上的需求不一樣,能量來源于糖類、氨基酸
柯薩奇病毒的生物學性狀
本病毒的生物學性狀與脊髓灰質炎相似,病毒體直徑為28nm,核酸為單股RNA。該病毒可在多種組織細胞中增殖,并引起細胞病變。新生乳鼠有較高的敏感性。根據病毒在乳鼠細胞內的致病特點不同分為A、B兩組。A組有23個血清型,能使新生乳鼠產生廣泛性骨骼肌炎,導致弛緩性麻痹;B組分為6個血清型,引起新生乳鼠
甲型流感病毒生物學性狀
形態與結構:病毒呈球形或絲狀,有包膜,病毒核酸為單負鏈RNA,分節段,甲型流感病毒有8個節段(RNA1~RNA8)。 病毒結構分三層: ①核心稱為核糖核蛋白(RNP),即核衣殼,由核蛋白(NP)和RNA多聚酶復合體(PB1、PB2和PA)與7-8個節段的單負鏈RNA結合而成。 ②中層為基質
EB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及微生物學診斷
?生物學性狀??EB病毒的形態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園形、直徑180nm,基本結構含核樣物、衣殼和囊膜三部分。核樣物為直徑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雙股線性DNA,其長度隨不同毒株而異平均為17.5×104bp分子量108。衣殼為20面體立體對稱,由162個殼微粒組成。囊膜由感染細胞的核膜組成,其上有病
EB病毒的生物學性狀及微生物學診斷
生物學性狀EB病毒的形態與其他皰疹病毒相似,園形、直徑180nm,基本結構含核樣物、衣殼和囊膜三部分。核樣物為直徑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雙股線性DNA,其長度隨不同毒株而異平均為17.5×104bp分子量108。衣殼為20面體立體對稱,由162個殼微粒組成。囊膜由感染細胞的核膜組成,其上有病毒編碼
傷寒沙門氏菌的生物學性狀
傷寒桿菌屬沙門氏菌屬,革蘭染色陰性,呈短粗桿狀,體周滿布鞭毛,運動活潑 [2] ,在含有膽汁的培養基中生長較好,因膽汁中的類脂及色氨酸可作為傷寒桿菌的營養成分。傷寒桿菌的菌體(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能使人體產生相應的抗體。由于O及H抗原的抗原性較強,故可用于血清凝集試驗(肥達
簡述擬桿菌屬的生物學性狀
革蘭陰性桿菌,長短不一,呈多形性,菌體常有不規則的膨脹,能形成莢膜,無芽胞無鞭毛。專性厭氧,在牛心腦浸液血瓊脂平板上厭氧培養48-72小時,菌落圓形,中心稍凸,灰白色半透明。大多數菌株不溶血,在含20%膽汁培養基中生長良好,氯化血紅素有促進生長作用。能分解葡萄糖、乳糖和蔗糖。本屬模式種為脆弱擬桿
幽門螺桿菌的生物學性狀有哪些?
蘭陰性,菌體細長彎曲呈螺旋形、S形或海鷗狀。 菌體一端或兩端可有多根帶鞘鞭毛。運動活潑。 微需氧,在5%O2、85%N2、10%C02的環境中生長良好。 對濕度要求較高,相對濕度最好在98%以上。 對營養要求較高,一般需含血或血清才生長。為抑制雜菌培養基中添加多粘菌素B、萬古霉素、兩性霉
關于螺旋體的生物學性狀介紹
1.形態與結構 螺旋體較細,由螺旋形的柱形原生質體、內鞭毛和外膜構成。直徑一般為0.1~0.3微米,長短不一,呈螺旋狀,但鉤端螺旋體呈C或S形。螺旋體革蘭染色陰性,但不易著色,故常用Fontana鍍銀染色法。 2.培養特性 各種螺旋體在生理上的需求不一樣,能量來源于糖類、氨基酸和長鏈脂肪酸
簡述庫克薩基病毒的生物學性狀
本病毒的生物學性狀與脊髓灰質炎相似,病毒體直徑為28nm,核酸為單股RNA。該病毒可在多種組織細胞中增殖,并引起細胞病變。新生乳鼠有較高的敏感性。根據病毒在乳鼠細胞內的致病特點不同分為A、B兩組。A組有23個血清型,能使新生乳鼠產生廣泛性骨骼肌炎,導致弛緩性麻痹;B組分為6個血清型,引起新生乳鼠
鏈球菌屬都有哪些生物學性狀?
形態與染色革蘭染色陽性,菌體呈球形或卵圓形,直徑0.6~1. 0μm,呈鏈狀排列。臨床標本及固體培養基中以短鏈或成對多見,液體培養基中呈長鏈。無芽胞,無鞭毛,但有菌毛樣結構,多數菌株在培養早期可形成莢膜,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而消失。衰老、死亡或被吞噬細胞吞噬后革蘭染色可呈陰性。培養特性與生化反應需
腦膜炎雙球菌的生物學性狀
1、形態與染色 腦膜炎奈瑟菌為革蘭染色陰性,常呈雙排列,直徑約為0.8μm的雙球菌。單個菌體呈腎形。成雙排列時,兩個凹面相對。無鞭毛,不形成芽胞。有菌毛,新分離菌株有莢膜。 2、培養特性 專性需氧。營養要求高。最常用的培養基是巧克力色培養基。即將血液加熱80℃后制成的血瓊脂培養基。初次分離
PNAS:利用大腸桿菌合成生物學系統-發現跳躍基因的奧秘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個使用大腸桿菌的合成生物學系統,實時觀察到了活細胞內的跳躍基因活動。這為理解跳躍基因機制提出了新思路。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雜志上,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物理前沿中心活細胞物理中心的物理學教授Thomas Kuhlman和Nigel Goldenfel
關于大腸桿菌O157:H7的生物學特性介紹
1、EHECO157:H7屬于腸桿菌科埃希氏菌屬。革蘭氏染色陰性,無芽孢,有鞭毛,動力試驗呈陽性。其鞭毛抗原可丟失,動力試驗陰性。 2、EHECO157:H7具有較強的耐酸性,pH2.5-3.0,37℃可耐受5小時; 3、耐低溫,能在冰箱內長期生存;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數周至數月; 4、不
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生物學性狀
生物學性狀屬副黏病毒科、肺病毒亞科、肺病毒屬。球形,具有多形性。核酸為單負股RNA,不分節段。包膜上有兩種刺突:G蛋白作用于類似于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HA;F蛋白是融合蛋白,介導病毒穿入和細胞融合。
關于腮腺炎病毒的生物學性狀介紹
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體。腮腺炎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是常見于兒童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發于冬春兩季。 腮腺炎病毒屬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屬。病毒呈球形,直徑為100~200 nm,基因組為單股負鏈RNA,衣殼呈螺旋對稱。包膜上有HA和NA等突起,成分是糖蛋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生物學性狀
VZV在形態上與HSV相同。僅有一個血清型。基因組有71個基因,編碼67個不同蛋白,包括6種糖蛋白(gpⅠ~gpⅥ),現統一分別命名為gE、gB、gH、gI、gC和gL。在受感染的細胞中,糖蛋白gE、gB和gH極為豐富,在病毒體的胞膜中也存在這些糖蛋白。 培養VZV常用人成纖維細胞以及猴的多種
關于HTLVI病毒的生物學性狀介紹
電鏡下兩型HTLV呈球形,直徑約100nm,中心為病毒的RNA和逆轉錄酶,最外層系病毒的包膜,其表面嵌有gp120,能與CD4結合而介導病毒的感染。包膜內有病毒的衣殼,含有P18和P24兩種結構蛋白。病毒的基因組自5’至3’端依次為gag、pol和env三個結構基因以及tax、rex兩個調節基因
關于單純皰疹病毒的生物學性狀介紹
病毒呈球形,有包膜,包膜表面有11種包膜糖蛋白。HSV有HSV-1和HSV-2兩種血清型,兩種型別的基因組有50%的同源性,均由長短兩個片段的線性DNA分子組成,中間借助共價鍵連接而成。HSV可以在多種細胞中增殖,常用原代兔腎細胞分離培養病毒。細胞感染后很快出現細胞病變效應,表現為細胞腫脹、相互
腦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學性狀
1.莢膜多糖抗原(capsular polysaccharides antigen) 具有群特異性。根據此抗原性不同,可將腦膜炎奈瑟菌分為至少13個血清群。與人類疾病關系密切的主要是A、B、C、Y及W-135群。A群及C群是引起腦膜炎流行的主要血清群。2.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
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的生物學性狀
CNS的形態、排列和染色性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相似,無鞭毛、莢膜和芽胞,不產生血漿凝固酶。表皮葡萄球菌產生白色色素,腐生葡萄球菌產生檸檬色色素,不分解甘露醇。CNS包括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木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頭狀葡萄球菌、華納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和猿類葡萄球菌等30余種
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的生物學性狀
形態與結構 乙腦病毒為球形,直徑50nm[2],內有衣殼蛋白(C)與核酸構成的核心,外披以含脂質的囊膜,表面有囊膜糖蛋白(E)刺突,即病毒血凝素,囊膜內尚有內膜蛋白(M),參與病毒的裝配。病毒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全長11kb,自5′至3′端依次編碼結構蛋白C、M、E以及非結構蛋白NS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