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活體成像技術
1、背景和原理1999年,美國哈佛大學Weissleder等人提出了分子影像學(molecular imaging)的概念——應用影像學方法,對活體狀態下的生物過程進行細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傳統成像大多依賴于肉眼可見的身體、生理和代謝過程在疾病狀態下的變化,而不是了解疾病的特異性分子事件。分子成像則是利用特異性分子探針追蹤靶目標并成像。這種從非特異性成像到特異性成像的變化,為疾病生物學、疾病早期檢測、定性、評估和治療帶來了重大的影響。分子成像技術使活體動物體內成像成為可能,它的出現,歸功于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發展、轉基因動物模型的使用、新的成像藥物的運用、高特異性的探針、小動物成像設備的發展等諸多因素。目前,分子成像技術可用于研究觀測特異性細胞、基因和分子的表達或互作過程,同時檢測多種分子事件,追蹤靶細胞,藥物和基因治療最優化,從分子和細胞水平對藥物療效進行成像,從分子病理水平評估疾病發展過程,對同一個動物或病人進......閱讀全文
天美攜手UVP舉辦活體小動物成像儀器應用介紹會
2011年10月11日上午,天美(中國)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攜手美國UVP公司和美國抗癌公司一起在北京德寶飯店,舉辦了一期有關活體小動物成像方面的儀器應用介紹會。 此次介紹會主要介紹了UVP 的iBox Scientia 500 (活體動物腫瘤在大體水平上的成像),及iBox Explorer
活體成像概述
一、引子 ?自從Roentgen發現了X光的用途,動物活體成像就走進了科學家的視野。活體成像有很多種模式,除了X光的離子輻射成像,還有聲音、磁鐵甚至光光成像。每種都有缺點和優點,舉例來說,要確定解剖結構的位置和形狀,CT掃描、MRI、超聲波可能是較好的選擇,但涉及到腫瘤細胞的注射位置、表達層面,他們
活體光學成像技術之光學活體成像前動物脫毛的必要性
在上幾期的文章中,我們分別介紹了熒光成像與生物發光成像的比較、熒光蛋白、熒光染料的挑選方法。當大家選擇了合適的標記方法并建立成像模型(藥物注射、腫瘤注射等)后,需要對實驗動物進行活體成像觀察。在成像前,對實驗動物進行完全脫毛是非常重要的步驟,直接關系能否獲得高質量的成像數據。今天將為大家詳細介紹成像
多模式活體成像系統技術指標
生物發光和熒光三維成像;CCD檢測器像素:≥1024X1024;分辨率:50微米;激發濾光片:10張及以上,包括20nm窄帶寬或35nm寬帶寬;內置X光模塊,X光成像與熒光或發光成像能夠疊加,并形成三維成像或深度信息;放置動物的托盤尺寸≥20cmX20cm,保證該范圍均可檢測到發光。
活體動物體內成像技術文獻
1. 細胞凋亡與白血病Activation of Apoptosis in Vivo by a Hydrocarbon-Stapled BH3 HelixSCIENCE 2004,305:1466-1470?通過對BCL-2蛋白家族BID的BH3結構域進行化學修飾,使其容易穿過細胞膜,在活體內研究其
活體生物光學成像技術的應用
作為一項新興的分子、基因表達的分析檢測技術,在體生物光學成像已成功應用于生命科學、生物醫學、分子生物學和藥物研發等領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包括: 在體監測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基因治療中的基因表達、機體的生理病理改變過程以及進行藥物的篩選和評價等。 1、在體監測腫瘤的生長和轉移
動物活體成像系統的技術指標
動物活體成像系統是一種用于化學、生物學領域的醫學科研儀器,于2016年01月25日啟用。 技術指標 采用背照射、背部薄化科學一級CCD;CCD采用電制冷方式,工作溫度達到絕對-90℃,溫度可視化;CCD尺寸不小于1.3 x 1.3 cm;CCD有效像素數量不少于1024 x 1024;CCD
Nature:X射線新技術成像活體胚胎
生物學家一直希望在活體內,以亞細胞的分辨率觀察胚胎結構的變化,以分析細胞在發育過程中的行為。重要的形態發生運動貫穿著整個胚胎發育階段,特別是當原腸胚形成時,發生了一系列劇烈而協調的細胞運動,驅動胚胎形成復雜的多層結構。 此前,人們已經通過熒光顯微鏡、核磁共振成像等技術,對非洲爪蟾和斑馬魚胚
五種小動物活體成像專用設備特點、應用及優缺點比較-三
4.小動物MRIMRI是依據所釋放的能量在物質內部不同結構環境中不同的衰減,而繪制出物體內部的結構圖像。相對于CT,MRI具有無電離輻射性(放射線)損害,高度的軟組織分辨能力,無需使用對比劑即可顯示血管結構等獨特優點。對于核素和可見光成像,小動物MRI的優勢是具有微米級的高分辨率及低毒性;在某些應用
五種小動物活體成像專用設備特點、應用及優缺點比較-一
摘要:隨著小動物成像技術的發展,活體小動物非侵襲性成像在臨床前研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圍繞五種小動物成像專用設備,綜述其特點及主要應用,比較各種設備的優勢和劣勢,總結小動物活體成像設備的發展趨勢。動物模型是現代生物醫學研究中重要的實驗方法與手段,有助于更方便、更有效地認識人類疾病的發生、發
五種小動物活體成像專用設備特點、應用及優缺點比較-二
可見光成像的主要缺點是二維?平面成像及不能絕對定量,新一代熒光分子斷層成像(fluorescence molecular tomography, FMT)采用特定波長的激發光激發熒光分子產生熒光,通過圖像重建提供目標的深度信息和對目標物進行立體成像,并且可以定量及多通道成像,能夠在毫米量級的
活體動物體內成像技術文獻3
1.??Systemic tumor targeting and killing by Sindbis viral vectors NATURE BIOTECHNOLOGY 22 (1): 70-77, January 2004 本文依據Sindbis病毒對癌細胞表面超量表達的LAMR的識別的機
活體動物體內成像技術文獻2
12. 藥物對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影響Kinetics of regulated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revealed with firefly luciferase complementation imaging in cells and living anima
Science子刊:活體細胞新成像技術
通常,高分辨率成像前細胞必須經過切片切塊、脫水、涂抹有毒染料或嵌入樹脂等處理操作,觀察時細胞肯定早就死了。盡管在成像方面科學家們已經取得了很大突破,但目前沒有一種方法能兼得高分辨率、高靈敏度和活體亞細胞結構成像。 熒光顯微鏡和共聚焦顯微鏡雖然能監測細胞內生物相互作用,但其空間分辨率很低,而且需
活體成像技術在血液系統中的應用
光學活體成像技術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行標記。可見光體內成像通過對同一組實驗對象在不
小動物光聲成像技術原理及應用(三)
3.4 腫瘤學應用3.4.1 腫瘤形態學光聲由于其具有的高分辨率,因此可以在腫瘤形態學研究中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同時又由于光聲檢測是一種非侵入性、無損的檢測方式,因此對于實驗材料來講是沒有任何危害的,因此對于研究結果的解釋更加科學合理。3.4.2 腫瘤灌注由于腫瘤外周和內部結構不同,因此會造成這兩個
小動物光聲成像技術原理及應用(二)
Endra Nexus 128是目前市場上唯一一款完全的3-D光聲成像系統,能夠精確確定探針在組織中的分布,而其他的光聲系統是基于切片式的掃描系統。完全的3-D光聲成像系統從而決定了Nexus128在空間分辨率、靈敏度、動物處理速度、掃描速度和通量方面都優于其他同類產品,具體原因如下:等向性分辨率
小動物光聲成像技術原理及應用(一)
Nexus 128小動物光聲成像,可針對小動物活體進行3D高分辨率、高對比度光聲成像,用于心血管疾病(血管生成、心肌炎、血栓、心梗等)、淋巴、腫瘤、神經系統、血液病、新型分子探針(納米探針)、血紅蛋白濃度和血氧飽和度測量和功能影像等方面的前沿性研究,將進一步提升科研單位在這些領域的研究水平和地位
IVScope系列小動物活體成像系統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應用2
3、活體成像的三個優點①可以在完整的生物體內進行,具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分辨率,用于研究生物體內的生物過程。②對同一個研究個體進行長時間反復跟蹤成像,避免個體差異,提高數據的可比性,又不需要殺死模型動物,節省了大筆科研費用,保證結果的準確性。③非侵入式地檢測活體內特異的生物學行為,最大限度地模擬人體內
IVScope系列小動物活體成像系統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應用3
3、腫瘤研究:如腦膠質瘤、肺癌等方面①1*107個熒光素酶標記的腦膠質腫瘤細胞,顱內原位注射,隨后腹腔注射底物熒光素,用IVScope8500拍攝?(使用CLINX?IVScope 8500拍攝)?②1*106個熒光素酶標記的腦膠質腫瘤細胞,顱內原位注射。2*106和1*107個熒光素酶標記的腦膠質
IVScope系列小動物活體成像系統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應用1
活體成像背景介紹活體成像是指應用影像學方法,對活體狀態下的生物過程進行組織、細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1、活體成像的分類?◆光學成像(Optical)◆核素成像(PET/SPECT)◆計算機斷層攝影成像(CT)◆核磁共振成像(MRI)◆超聲成像(Ultrasound)?上海勤翔IVScope
小動物超聲成像系統(圖)
1、【儀器名稱】:小動物超聲成像系統。2、【儀器型號】:Vevo 770。3、【生產廠家】:visualsonics Co. Ltd.4、【檢測適用范圍】:該系統為一套小動物灰階及血流參數的影像系統,用來進行小動物胚胎及腫瘤血流的評估。利用高頻超音波精細的分辨率對人體及小動物各表層組織的觀察已經開始
活體成像技術在腦缺血研究中的應用
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全世界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重要疾病。利用動物腦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來模擬人類腦血管疾病并對之進行研究,是當前神經科學的常用研究手段。腦缺血發生后,會伴隨著新生血管的形成,如何檢測新生血管的血流,以及腦缺血程度的評估也是當下研究的熱點。傳統用于人類缺血性損傷的診斷,如磁共振成像(MRI
北京師范大學小動物活體光學成像系統采購項目中標公告
項目名稱: 北京師范大學小動物活體光學成像系統采購項目 采購人名稱:北京師范大學 采購代理機構名稱:中盛隆國際招標(北京)有限公司 采購代理機構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路81號院北方地產大廈1502室 采購方式:公開招標 項目編號: ZSLTC-2013-S073
煥新啟程,千機見證:-瑞孚迪Revvity小動物活體成像助推本土轉化醫學研究
①1,000+裝機量、7,000+ SCI文獻,IVIS 小動物活體光學成像技術推動本土醫學研究和臨床應用發展 ②繼發布中文名“瑞孚迪”后又一重要里程碑,高度重視中國市場、始終如一承諾 ③推出多項下一代臨床前成像技術,提高臨床前研發效率 中國·北京 – 2023年9月12日 – 今日,瑞孚
第十一屆慕尼黑展會德國耶拿發布新品小動物活體成像儀
????2023年7月11日,第十一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以下簡稱:analytica China)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正式拉開帷幕,各大儀器廠商紛紛攜重磅產品盛裝亮相。德國耶拿在analytica China 現場舉辦了UVP BioSpectrum Advanced—小動物活體成像儀新品發布
Science:成像技術活體監測HIV的擴散過程
逆轉錄病毒(比如HIV)如何在宿主中進行擴散,目前科學家們并不清楚,近日,來自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設計了一種方法,可以在活的有機體中實現對HIV擴散過程的觀察,相關研究刊登在了國際雜志Science上,文章中研究者成功觀察到了HIV如何到達并且在小鼠淋巴結中實現擴散的過程。 研究者Wal
活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的最新進展
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
活體生物發光成像技術的最新進展
活體動物體內光學成像(Optical in vivo Imaging)主要采用生物發光(bioluminescence)與熒光(fluorescence)兩種技術。生物發光是用熒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標記細胞或DNA,而熒光技術則采用熒光報告基團(GFP、RFP, Cyt及dyes等)進
活體成像中熒光染料的選擇與成像
Cy5.5(Ex/Em:678/701 nm)和Cy7(Ex/Em:749/776 nm)是對分子標記的最優選擇之一;DiD(Ex/Em:644/663 nm)、DiR(Ex/Em:748/780)染料則常用于活體成像實驗中對細胞進行標記。??一、Cy5.5 、Cy7 Cy5.5 、Cy7避開了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