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防治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新靶點
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病率高達50%,但是目前還沒有特異性針對糖尿病外周神經的治療藥物,只能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血糖的控制或者鎮痛藥物等來緩解相關癥狀,所以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的防治還急需尋找新的藥物靶點。緩解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過程中的軸突退變是值得考慮的重要策略。前期的研究發現WldS突變小鼠,可以有效緩解軸突病變,但翟琦巍研究組前期研究發現WldS小鼠可以耐受高脂飲食和鏈脲霉素誘導的糖尿病的發生(Diabetes 2011, 60(12):3197-3207),導致無法通過WldS小鼠來驗證緩解軸突病變是否可以防治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近年有報道Sarm1基因敲除在幾種動物模型中都可以顯著緩解軸突退行性病變,但是Sarm1基因敲除是否會影響糖代謝,是否能緩解糖尿病外周神經病變還有待研究。 博士生程雅蘭等人在研究員翟琦巍的指導下,研究發現Sarm1基因敲除對于小鼠的糖代謝、疼痛的敏感性......閱讀全文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自主神經病變的介紹
自主神經病變往往很少單獨出現,常伴有軀體性神經病變。反之,有軀體性神經病變的糖尿病病例中,通過功能檢查,發現某些程度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發病率可高達40%。可是一旦出現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臨床癥狀,則預后可能就比較差。 1. 心血管系統 (1)直立性低血壓:當患者從臥位起立時,若站位的收縮壓較臥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
第一步:控制血糖。 第二步:治療神經病變-緩解疼痛等癥狀,包括自我護理、藥物止痛、針灸、物理療法、使用維生素B12等。 第三步:防止損傷繼續發生,堅持控制血糖,避免大幅度血糖波動;堅持運動鍛煉,平衡飲食;有需要的話,減輕體重。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診斷
包括三個步驟: 1.糖尿病的診斷。 2.神經病變的診斷。 3.神經病變與與糖尿病關系的確定。 臨床上,不論糖尿病病程的長短,均應考慮糖尿病性神經病變可能。根據病史,典型的臨床表現,典型病例診斷較容易,必要時可行神經功能測定。在糖尿病患者發生的神經病變不能輕易地認為都是糖尿病神經病變,其他
實用總結:糖尿病神經病變診療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慢性并發癥,臨床表現多樣。即使按照目前的診療標準,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病率仍然很高。遠端對稱性多發性神經病(DSPN)和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特別是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CAN),是迄今為止最普遍的糖尿病神經病變形式。現通過表格形式對這兩類常見糖尿病神經病變類型進行總結。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鑒別診斷
1.對稱性周圍神經受損:應注意與中毒性末梢神經病變、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等鑒別。前者常有藥物中毒或農藥接觸史,疼痛癥狀較突出。后者常急性或亞急性起病,病前多有呼吸道或腸道感染史,表現為四肢對稱性弛緩性癱瘓,運動障礙重,感覺障礙輕,1~2周后有明顯的肌萎縮。腦脊液蛋白定量增高,細胞數正常或輕度增高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
感覺神經病變的癥狀:感覺神經是糖尿病人中受累最早最多的神經。早期病人可無明顯癥狀,只是在做肌電圖檢查時發現它的傳導速度減慢,神經沖動發出的潛伏期延長。隨著病情的進展,病人開始感到肢體麻木,感覺減退(似戴手套、襪套樣感覺)或感覺異常(蟻走感、針刺感)。有的病人出現感覺消失,特別對冷、熱、痛的刺激毫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病理改變介紹
糖尿病神經病變病理改變廣泛,主要可累及周圍神經、自主神經、顱神經,腦及脊髓也可受累。早期表現為神經纖維脫髓鞘和軸突變性。Schwann細胞增生,隨著病程進展,表現為軸突變性和髓鞘纖維消失,在髓鞘纖維變性的同時有再生叢的產生,隨著病變的進展,再生叢密度降低,提示為一種不恰當修復,此種現象尤其在T2
關于糖尿病性多神經根病變的簡介
糖尿病引起的小動脈或微動脈病變可使神經血管閉塞,神經干廣泛性點狀梗死,導致多發性神經根病變。好發于血糖控制差或短期內體重明顯下降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急性或亞急性起病,表現為單或多節段、非對稱性、多神經根受累。常伴有疼痛和感覺異常,受累神經支配區域的肌無力或肌萎縮。電生理檢查可見受累神經的感覺、運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基本臨床表現
(一)急性疼痛性神經病變 此型少見,主要發生于病情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急性發病的劇烈疼痛和痛覺過敏,在下肢遠端最為顯著,也可波及整個下肢、軀干或手部。常伴有肌無力、萎縮、體重減輕與抑郁,有些病人呈神經病性惡液質。此型對胰島素治療的效果較好,但恢復的時間常較長。 (二)腦神經病變 在糖尿病
關于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簡介
交感和副交感纖維均可受累。指糖代謝異常和微血管病變損害自主神經引起的病癥。可表現為各受累臟器的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心血管系統的固定心率、直立性低血壓;消化系統的吞咽困難、食管排空延遲、胃輕癱、膽囊膨大、腹瀉和便秘交替以致嚴重營養不良。泌尿生殖系統自主神經功能異常時表現為性功能低下、陽痿、排尿無力
關于糖尿病性單神經病變的簡介
糖尿病性單神經病變是指臨床癥狀顯示僅有單一周圍神經受累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表現形式,可出現單一肢體或軀干神經、單一顱神經或神經根病變的癥狀體征。顱神經損害最常見;以顱或四肢大神經支(尺神經、橈神經、坐骨神經、股神經等)行走中一些特定部位病變引起的外壓性麻痹;及迅速降糖治療或其他原因誘發的單神經病變
預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簡介
預防和早期診斷是防止糖尿病神經病變造成嚴重后果的基本措施。 1、嚴格控制血糖,戒煙,糾正血脂異常,控制高血壓。 2、加強足部護理:選擇透氣性良好質軟的合腳的鞋襪,經常檢查并取出鞋內異物。患者應每日洗腳,水溫不宜過高。秋冬季節足部易干裂,可用中性潤膚霜均勻涂擦,汗腳可撒些滑石粉。 3、定期進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介紹
(1)病因治療 積極嚴格地控制高血糖并保持血糖穩定;改善微循環,常用藥如前列腺素E2、己酮可可堿、山莨菪堿、西洛他唑、活血化瘀類中藥等;神經修復,常用甲基維生素B12(甲鈷胺)、神經營養因子、C肽等;抗氧化應激,常用藥如a-硫辛酸。 (2)對癥治療 主要是控制疼痛,以盡量減輕糖尿病神經病變給患
針對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病機理的治療
1.抗氧化藥物 此類藥物通過阻抑神經內氧化應激狀態,增加營養神經血管的血流量,加快神經傳導速度,增加神經Na+ ?-K+ ?-ATP酶活性等機制,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癥狀。α ?-硫辛酸是丙酮酸脫氫酶系的輔助因子,也是目前較臨床常用一種抗氧化劑。 2.改善神經營養藥物 甲鈷胺為蛋氨酸合
關于糖尿病多發單神經病變的簡介
糖尿病多發單神經病變是指同時或先后發生的多根單神經病變。以非對稱性多發神經干病變引起的近端肢體運動障礙多見。如股神經、閉孔神經、坐骨神經受累引起的骨盆帶、大腿肌萎縮,上肢臂叢神經、正中神經受累引起的肩胛帶、前臂肌萎縮,Ⅲ、Ⅳ、Ⅶ顱神經受累引起的眼肌麻痹等。一般起病較急,表現為急性或進行性受累肌群
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簡介
(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病因治療:積極嚴格地控制高血糖并保持血糖穩定;改善微循環,常用藥如前列腺素E2、己酮可可堿、山莨菪堿、西洛他唑、活血化瘀類中藥等;神經修復,常用甲基維生素B12(甲鈷胺)、神經營養因子、C肽等;抗氧化應激,常用藥如a-硫辛酸。 (2)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對癥治療:主要
關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簡介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屬于糖尿病神經病變中最常見的一類,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具體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下,糖尿病患者出現與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的癥狀,臨床表現為對稱性疼痛和感覺異常,下肢癥狀較上肢多見。 高血糖是導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原因,其確切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認為是多因
糖尿病伴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治病例分析
【一般資料】女56歲工人【主訴】口渴多飲10年,雙下肢麻痛2年,加重伴消瘦1個月【現病史】該患10年前因口渴多飲就診于大連市中心醫院,經化驗空腹血糖12.80mmol/L診為糖尿病,口服消渴丸多年。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下肢麻涼痛,疼痛呈針扎樣刺痛,近1個月來癥狀呈進行性加重,伴有消瘦,今晨自測空腹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基本介紹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是一組以感覺神經和自主神經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周圍神經病。運動神經癥狀較輕。它與糖尿病腎病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共同構成糖尿病三聯癥,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如何判斷糖尿病患有神經性關節病變
在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關節感覺的喪失可能導致慢性,進行性和破壞性的關節病。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如脊髓空洞癥也有類似的變化,糖尿病性神經性關節病也稱為糖尿病性骨關節病。 發病機理 這種情況的發病機制主要由于由于糖尿病外周和自主神經病變引起的機械和血管因素以及骨代謝異常,這可能是多因素的。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表現及治療
臨床表現 感覺神經病變的癥狀:感覺神經是糖尿病人中受累最早最多的神經。早期病人可無明顯癥狀,只是在做肌電圖檢查時發現它的傳導速度減慢,神經沖動發出的潛伏期延長。隨著病情的進展,病人開始感到肢體麻木,感覺減退(似戴手套、襪套樣感覺)或感覺異常(蟻走感、針刺感)。有的病人出現感覺消失,特別對冷、熱
分析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病因機制
一、代謝紊亂 1、多元醇途徑 糖尿病時,高血糖激活葡萄糖的旁路代謝——多元醇通路,多余的葡萄糖經多元醇途徑謝。多元醇通路需要2個限速酶:醛糖還原酶(Aldose reductase, ALR)和山梨醇脫氫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 SDH)。葡萄糖經ALR催化生成山梨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病因與發病機制介紹
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學者們認為是多因素的。近年研究認為,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一)遺傳因素 (二)缺血及缺氧性因素 (三)氧化應激: (四)多元醇通路過度活躍 (五)晚期糖基化終末產物(AGE)-AGE受體-核因子(AGE-RAGE-NF-
關于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介紹
1.有確定的糖尿病,即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2.四肢或雙下肢有持續性疼痛和(或)感覺障礙。 3.一側或雙側拇趾震動覺減退。 4.雙踝反射消失。 5.主側(即利手側)腓神經傳導速度低于同年齡組正常值的1倍標準差。 6.此外F波和H反射的測定以及單纖維,肌電圖可為近端和亞臨床期的糖尿病周
對癥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簡介
(1)減輕疼痛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疼痛癥狀可口服苯妥英、卡馬西平。疼痛伴有焦慮癥狀的患者可用阿普唑侖或阿咪替林等,均可獲得滿意療效。吲哚美辛和吡羅昔康對頑固性的神經痛可能有一定療效。 (2)自主神經功能異常的對癥治療 ①胃輕癱 用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可增強胃及上部腸段的運動、促進小腸蠕動和排空,
關于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病因分析
本病最根本的原因是糖尿病控制不良,導致周圍神經病變。目前研究顯示,遺傳易感性、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病變引起的神經血管供血不足及葡萄糖利用障礙引起的末梢神經內脂質、蛋白質代謝異常等多元病理機制。
鐵中毒可致糖尿病周圍神經細胞病變
有研究表明,鐵螯合療法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顯著療效。為探討鐵超負荷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影響的機制,中國武漢市中心醫院趙湜教授領導的團隊進行了一項研究。將PC12細胞暴露于高濃度葡萄糖作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體外細胞模型,培養時加入枸櫞酸鐵銨來創建鐵超負荷,加入去鐵胺來降低鐵含量。高濃度葡萄糖下
關于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檢查介紹
1.電生理檢查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患者可有神經傳導速度減慢和末端運動潛伏期延長,反映周圍神經脫髓鞘性損害。肌電圖檢查可見動作電位波幅下降,反映軸突變性。 2.腦脊液檢查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可有蛋白升高,平均0.6g/L,很少超過1.2g/L,以球蛋白升高為主有電生理檢查異常,但無臨床癥狀的亞臨
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病因治療介紹
(1)神經營養劑 ①B族維生素 以往沿用的維生素B1、B6、B12制劑,療效不十分明顯。甲基B12(彌可保),對改善神經組織代謝障礙、修復神經損傷、抑制異常神經傳導有一定療效。②肌醇 為葡萄糖的同分異構體,臨床應用基于神經病變與肌醇缺少有關的理論,臨床療效并不十分肯定,治療需持續3~6個月。③神
糖尿病心臟自主神經病變的診斷指標
缺乏特異性標準,臨床診斷可參考以下指標: 1、 糖尿病診斷確立; 2、 休息時心率大于90次/min或心率快而固定且不受其他各種條件反射的影響,排除其他導致因素如心功能不全、貧血和發熱等; 3、 直立性低血壓立位時收縮壓降低≥30mmHg和舒張壓降低≥20mmHg; 4、 深呼吸時每分鐘